回顧虎年開年,沒有利字開門紅,黑天鵝倒是一件接一件,疫情就像打地鼠,打完一個又來一個,邊上的百色連續亮相新聞聯播,不遠的防城港封了好幾個月,上海就不用說了,現在弄得朋友圈的北京人民都在吸取“上海經驗”了,這些或許大家已經習慣了,只要我們大南寧安然無恙就行了。但是3月末爆出互聯網各路大廠紛紛大比例裁員,或許表明我們經濟真的困難了,為什么這么說呢?互聯網大廠們的業務覆蓋各行各業、滲透到鄉村一級,如果生意好做的話,這些大佬們在資本的驅動下,戰略上的多元化和擴張是不會停歇的,也沒有必要裁員,畢竟裁員可能是業務調整的下下策,等于明說自己扛不住了。
收年之后,莫名的感受到業務帶來的壓力,看來今年得加倍關注客戶了,不管是新客戶還是老客戶,都需要用心經營,公司的業務策略調整應圍繞“一切圍繞客戶成功”來進行,以保證我們的產品、方案和服務真正能夠幫助到我們的廣大用戶朋友們。正因為如此,開年至今,走訪了不下53家(有些確實記不住了)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客戶,初略統計了一下(因涉及客戶敏感信息,故省略),業務正增長(同比2021年)3家,保持或者小幅下滑(下滑10%以內)的8家,超過80%的企業業務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絕大部分企業今年人才發展的策略是“減員不增員,走一個省一個”,當然也有極少的企業再增員擴張,那這些極少數的企業都具有哪些特征呢?我大概梳理總結了一下,大概有如下幾點:
一、 長期關注建設軟實力的企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或許改變了中國企業發展的競爭方式,競爭從原來的拼速度占市場,到拼實力靠客戶成功,說得直白一些就是過去跑步比賽,接下來可能就是拳擊比賽了,那誰將在競爭中勝出呢?無疑將是那些注重軟實力建設的企業,比如技術研究、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管理等,這樣的企業很容易形成核心競爭力,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二、長期關注客戶,注重合作雙贏的企業
掛在墻上“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確實很難,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沒能力。以客戶中心首先得有能力,需要了解客戶所屬行業的政策法規、行業發展趨勢、行業動態新聞,以及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是什么,此外,還需要了解對應客戶,其經營管理過程中各個層級崗位,可能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是什么等等,有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以“以客戶為中心”就可以不再是口號了;
2)沒意識。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以“客戶為中心”是違背人性的,因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也許才是本性,所以大部分的人是沒有這樣的意識形態,在其業務開展過程中,一旦觸碰到自己的利益,就馬上本能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共贏的角度出發,需求合作;
3)沒工具和流程。但凡有點年份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有能力給用戶提供產品以外的價值,但是沒有對應的工具和流程,比如客戶緊急配送,我們缺少應急響應的機制和流程,導致客戶不滿等;
三、聚焦核心主業的企業
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很容易被“好的新項目”找上門,加上手頭上有了一點資本,經不住誘惑,盲目上馬新項目比比皆是(類似整合產業鏈、搭平臺、搞生態等等),然后老板們全身心扎進新業務,原來是主業就變成了“無人管、無人問、無人愛”的三無狀態。
四、持續關注管理提升的企業
缺乏高素質人才和企業管理能力偏弱一直是制約中小微發展的重要原因,但是管理提升本身是一項長期建設工程,往往非常考驗企業老板們的學習能力和耐心程度,在今年走訪的企業中,有很多企業老板因焦慮而急于求成,總想通過一次培訓或調整就能實現突破,而最應該做的管理提升工作卻沒有去做,比如梳理戰略目標及關鍵流程、優化流程及績效考核的內容、管理工具的引入(如ERP、電子商務平臺等)、調整崗位的工作內容、輔導員工進步、關注核心員工成長等等,這些都是管理進步的基礎工作,需要企業長期關注其所屬環境的變化而持續優化改進才行,但需要記住一個原則(管理績效領域的名言)就是:“管理必須作用于經營才能對績效提升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