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臨沂日報
2025-06-06 11:05:06
原標題:臨沂中醫夜市如何從“出圈”到“長紅”?
來源:臨沂日報
原標題:臨沂中醫夜市如何從“出圈”到“長紅”?
來源:臨沂日報
提起“中醫”“中藥”,首先想到的就是苦澀的滋味、繁多的藥名以及深奧的藥理。而中醫夜市不僅顛覆了以往中醫藥在老百姓心目中所存留的刻板印象,更極大豐富了中醫藥內涵,刷新了中醫藥時代形象。
讓艾草的輕煙拂去人們內心的浮躁,在星空與草藥的“對話”中,帶市民領略獨屬于中醫文化的生活美學。中醫夜市里人山人海,叫號、排隊、把脈……在這里,中醫藥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可體驗,這場“國醫盛宴”為市民解鎖了中醫藥的“新玩法”,讓中醫藥文化以一種大家更喜聞樂見的形式走到百姓身邊。
原本“高冷”的中草藥玩起了“潮范兒”,不再以苦澀的湯汁和干癟的藥材示人,而是變身成月餅、香囊、耳環、手機殼甚至是棉花糖、爆米花,這些“新中式”產品憑借時尚、健康、便捷的特點,瞬間俘獲了眾多市民的“芳心”。
從巴黎奧運會中國運動員身上的火罐印,到國內市場上風靡的各種中藥茶飲;從相約做香囊、練八段錦的新養生社交,到擠滿中醫診所的年輕人……如今,歷久彌新的中醫藥文化正以一種更加時髦的姿態席卷當代生活。
出圈底牌:瑯琊中醫和沂蒙道地藥材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醫藥文化走進夜市的新聞屢見不鮮,而臨沂的中醫夜市卻能脫穎而出,獲得廣泛好評。究其原因,是這場流動的盛宴背后以沂蒙大地上積淀深厚的中醫藥文化為支撐。
沂蒙大地的中醫藥文化,是千年時光沉淀的良方,是歲月長河里的康養智慧。從中醫流派傳承,到民間口口相傳的土方草藥;從質樸實用的推拿正骨技法,到精妙配伍的中藥方劑熬制,每一項中醫技藝都是臨沂人民與疾病抗爭、對生命守護的經驗總結。沂蒙中醫藥文化絕非塵封在古籍藥典里的刻板理論,它深深融入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
“北緯35度農業黃金帶”造就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生產條件,使得臨沂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質量好,是全國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據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我市中藥材超千種,傳統道地藥材或較為名貴的藥材20余種,數量居全省之首,綜合年產值百億元以上。
當前,隨著中醫藥文化日漸深入人心,中醫在醫療體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越來越高。中醫藥文化夜市的火爆,同樣是臨沂人喜愛中醫藥文化的結果。這傳承千年的“岐黃之術”不僅護佑著全民健康,更守護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根脈。
按需求本:謀求融合發展
要舉辦一場成功的中醫藥文化夜市,不能依靠“單槍匹馬闖天涯”,而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合作。一場聲勢浩大的夜市活動,涉及文旅、宣傳、市場監管、公安、交通、醫療等多領域,任何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當交警的指揮棒劃出安全區,當市場監管局的檢測儀掃過香囊配料,當媒體的直播團隊架起設備——此刻的流量密碼,是文化血脈與時代脈搏的同頻共振。
中醫夜市受到年輕人青睞是其受眾成功外延的生動體現,城市褶皺里藏著的千年藥香,終于趁著夜色舒展開筋骨。2025年,國家啟動“體重管理年”。圍繞“體重管理”,我市多家醫院開設了體重管理綜合門診,其中有適合孩子們的體重管理門診,有適合年輕人的健康管理中心,有適合肥胖人群的內分泌科。此外,不少中醫藥產品推出了“體重管理款”,比如有減肥功效的飲品和“輕身膏”等,切實滿足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連日來,記者通過采訪,得以窺見臨沂中醫藥文化夜市作為文化IP的成長路徑,以及“中醫藥爆款”屢成“現象級”的文化思考。中醫夜市以服務為出發點,著眼將中醫藥產業、城市特色、潮流先鋒三方面元素進行融合,規避了相對濃重的“商業化”“盈利性”痕跡,側重于“沉浸式”及“體驗感”。夜市所提供的中藥制品、傳統療法和健康服務,也力求緊扣群眾需求與城市氣質,吸引了各個年齡群體去打卡,迎來了一大波流量。
培基固本:讓“出圈”到“長紅”
艾灸、推拿、刮痧、八段錦、養生茶……老一輩熱衷的中醫養生,正成為年輕群體的新時尚。
近萬億市場藍海召喚下,中醫藥企業品牌紛紛入局養生休閑食品賽道。云南白藥推出姜黃軟糖、紅糖姜茶等產品;同仁堂健康藥業旗下新零售品牌知嘛健康推出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等“養生咖啡”;國藥集團、一方制藥旗下主打本草茶飲的一方四季,推出茯苓奶凍、胖大海秋梨茶、紅枸杞舒甘飲等飲品。
通過中醫夜市這一創新之舉,展示出群眾需求與市場導向相輔相成、中醫藥文化與城市發展亦步亦趨的良好節奏,進而書寫健康臨沂在助推中醫藥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