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繁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項戰略性工程,涉及到千家萬戶的根本利益。2018年,國家、省及佳市相繼下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實施方案。通過對方案的反復研究理解,在充分研究佳木斯市所屬各市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實基礎情況和未來發展預測中,有必要針對各市縣村屯“空心化”現象嚴重,需要調整要素配置,系統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存在的棘手問題,做以下建言,以供各級領導決策實施參考(多以富錦市為例)。
一、 村屯“空心化”現象嚴重的成因分析
1、為了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村民搬遷到城里居住。富錦市10多年前就實施了農村小學寄宿制辦學,村級小學取消,合并到所在鎮,教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促使一些村民離開村落。有的搬遷到鄉鎮居住、多數村民家庭從長遠考慮,干脆一步到位,在城里購置樓房或租房,為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陪讀。這樣一來,所在村屯的住房就都成了閑置空房,有的由其父母看管,有的無人照顧,一鎖了之。
2、為了外出打工就業創業,促使村民搬遷到城里居住。富錦市轄區面積8224平方公里,地廣人稀。多年來,隨著農村經營結構改革調整的變化,農村土地流轉,機械化程度高,春耕時間短,10多天時間就能完成春耕,秋收季節機械化作業,農業勞作效率高,這種現代農業的種植勞作時間的變化,形成了大批季節性閑置勞動力,在本村本鎮產業發展緩慢的條件下,一打批閑置勞動力為了到城里打工就業創業,逐年轉移,致使鎮村人口外出打工流動性趨勢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地少流轉土地的青壯年,以進城打工、買樓房居住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狀況,正在改變著當前佳木斯市所屬各市縣農村人居環境的結構布局,這種發展趨勢會給佳木斯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考,需要我們拿出應對的措施和辦法。
3、為了提高生存質量和降低生活成本,促使村民冬季到城里租房居住。據統計當前全市11個鎮、267個行政村、395個自然村,每村至少有70以上青壯年入城,余下的多為看家護院的老年人,鄉村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一些進城后的青壯年在本身享受到城里的配套生活質量后,把父母搬遷到城里,或在一起住,或給父母買房,有的租房居住。通過對此類狀況的調查分析,東北地區冬季時間長,受寒冷季節影響,冬季農村取暖每戶大約需要3噸以上煤炭燃料,居住取暖成本高,與城里集中供熱的條件和成本沒有可比性。農村的住宅面積大,冬季燃料成本投入大且不夠暖和,這就促使有大部分村民進城過冬,以節約取暖費用。由于冬季大雪封路,通村道路有時不暢,一些年老體弱村民只好放棄村屯居住,考慮就醫環境方便等因素,到城里居住。
4、為了維持現狀修修補補,促使不愿觸及整體框架格局而對村屯遷并縮手縮腳。目前不管是國家還是省市層面,都提出了鼓勵開展“村屯遷并”想法或初步規劃。而從全國范圍內開展情況來看,除了一線城市、災后重建區、部分地級市等正全面推進“遷村并點”外,大部分縣市區還不具備大面積開展“遷村并點”的能力。主要是由于“遷村并點”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遠遠高于一般縣市的財政承受能力,需要未來由國家政策引導,創新發展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共同開展“遷村并點”工作,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就是加快“遷村并點”的助推劑。富錦市當前財政已經相對困難,近期難以大幅度推進“村屯遷并”,而是需要選擇大的行政村和永久保留村,進行人居環境重點整治建設,但面臨的矛盾問題仍然突出,而未來逐步推進全域“村屯遷并”的省市規劃構想又缺少具體操作政策和投入。各縣市誰都不愿開這個頭,特別是縣市主要領導調動頻繁,缺少長遠思路,使“村屯并遷”遲遲不能運行,直接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科學規劃和有效有序推進。
5、為了保持穩定和爭取上級投入,促使各級黨委政府無暇顧及研究解決這種現實矛盾。調查中得知,由于人口流動情況復雜,佳木斯市所屬各縣市、各鎮村都存在許多磚瓦房大量閑置以及滅籍房很多的問題。這種狀況,致使農村村落土地利用率較低,出現大量“空心村屯”,部分村屯在人居環境整治上已沒有繼續投入建設的必要和價值。如富錦市地處東南部的宏勝鎮有的村到冬季不足幾戶人家,村里基本處于空村狀態。這種狀況,在各縣市都很多,如何解決村屯資源有效整合、有效利用問題,是擺在省及佳木斯市領導層需要認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課題。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艱巨任務如何在黑龍江省這樣欠發達省份得到因地制宜的貫徹落實,還需要系統研究方略,絕不是逐級制定個方案,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需要出臺跟進配合至關重要,避免出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擱淺或半截子工程,造成尷尬的局面。
二、以改革創新推進布局調整及要素配置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省及佳木斯市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出總體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務,對三種類型行政村明確了整治內容及基本標準,落實國家生態文明戰略,建設宜居和諧的美麗鄉村?;谶@種艱巨任務,筆者認為要從長遠著手,解放思想,創新思路,以改革精神統領科學規劃、調整結構、統籌城鄉、優化配置、宜居宜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發展相協調,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相統一。
1、在指導思想上創新思路,優化資源配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離不開機制創新和政策體系的保障,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佳木斯市2019年5月22日印發了《佳木斯市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工程行動方案》,筆者反復研究這個方案,認為缺少投入方面的措施保障,一些華麗的示范縣(市)區,美麗宜居示范鄉(鎮),美麗宜居示范村的目標提法、內容設計及創建標準,以及工作要求都需要值得商榷。筆者認為,這項戰略性任務,在指導思想上要創新思路,優化資源配置。應從所屬縣市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資源盤活、資本準入、要素整合、有效配置等機制創新,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制度性保障措施。應上有政策支撐,下有各方投入配合、有效破解農村資源閑置難題,盤活農村“沉睡”資源,激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鎮村主體。這里特別強調各縣市黨委政府必須擔當起主體責任,不能不顧實際矛盾往下面推。要引導資本向農村優化配置,引領社會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引導鎮村資源向有效整合、有效配置、有效利用集聚,突出重點鎮、重點村、重點產業的布局和帶動,實現村屯結構布局生活與生產協調、村級產業預留與宜居環境協調,使村級房屋、庭院、道路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佳木斯市在創建類的宜居示范村工作行動方案中,規劃的“鄉村旅游經濟帶、現代農業示范帶、興邊富民發展帶”的提法不夠科學,不夠準確,值得商榷。我們要緊緊扣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句話的內涵是人們的居住環境。為什么農村人都愿意到城里居住,不就是資源配置環境好嗎?居住功能配套嗎?因此,我們要系統研究居住功能對人的影響,這是我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明確的前提要求。
2、在實施“村屯遷并”上拓展空間,優化鎮村布局。佳木斯市應結合各縣市、各鄉鎮陸續提供的鎮村基礎資料,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環境承載能力、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等要素,抓緊制定村屯遷并的原則和思路,在佳木斯市農村人居環境領導機構領導下,直接擔當這場政策性強、矛盾諸多、投入量大,規范性嚴、特色性多的攻堅戰任務。爭取在今后2年時間內,完成階段性目標。依據佳木斯市所屬市縣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基礎狀況特征,需要統籌協調完成一場系統性、全局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和目標。
(1)落實落靠遷并原則。一是從村級人口規模上考量,對人口規模過小,常駐人口減少過半,存在“空心村”現象的村屯,應遷并。如富錦市上街基鎮、長安鎮,宏勝鎮等一些村屯。二是從村屯區位上考量,凡屬地理位置偏遠,以及地域空間上接近或已成為一體的村屯應遷并,如富錦市向陽川鎮孟家崗村,錦山鎮黑魚泡村所屬五隊。三是從生態環境上考量,對地處生態敏感區或受自然災害威脅地區的村屯。包括洪澇災害多發區,濕地、河流等生態保護區應遷并。如富錦市宏勝鎮建林村。四是從資源上考量,對處于水資源嚴重匱乏或水資源被嚴重污染、人畜飲水困難地區的村屯應遷并。五是從基礎設施條件上考量,對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村屯。包括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嚴重匱乏且修建困難的村屯應遷并。如富錦市興隆崗鎮聯興村。
(2)落實落靠整體拆并思路。 一是一般村落向交通便利的村落集中。二是經濟落后的村落向經濟發達的村落集中。三是小規模村落向大規模村落集中。四是自然村向行政村集中。五是鎮區周邊村落向鎮區集中。
(3)落實落靠村屯遷并方案。佳木斯市應依據所屬各縣市、各鎮村現狀條件制定村屯拆并及指標系統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一是村屯人口規模,常住人口超過一千人的村屯發展基礎條件較好,作為保留村。二是是否為貧困村,貧困村發展困難作為重要遷并對象。三是特色資源稟賦,包括農業資源、畜牧業資源、經濟作物資源等作為保留對象。四是特色產業,存在特色種植、養殖或一定規模產業基礎的村屯可作為中心村或特色村保留。五是文物古跡及文化遺產情況,存在紅色文化或其他特色民族文化以及古物遺存可作為村屯遷并的重要考量指標(含革命老區村)。六是合作社或鄉鎮企業,合作社運營狀況良好或有鄉鎮企業的村屯是重點保留村屯。七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嚴重缺乏服務設施配套的村屯作為遷并重點。八是存在現狀核心問題,主要以道路交通問題為主,其中對外交通不便、與鎮區交通聯系困難、內部主要交通道路尚未硬化的村屯需要遷入其他交通條件較好的村屯。其他因素,如鎮域整體經濟發展狀況,村屯區位以及是否處于生態環境敏感區等條件也作為重要考量指標??傮w框架設計。構建“市區擴大建成區面積拉動居住調整——重點鎮發展產業拉動創新創業居住調整—一般鎮增強居住配套服務功能拉動居住調整——重點村利用宅基地等優越條件置換等措施吸引村屯并遷”四級城鄉居民點體系,形成城鄉發展新格局,實現各市縣全域發展。引導人口、產業向城市延伸,向重點鎮集聚,向一般鎮吸引,向重點村遷并,形成以市縣城區為中心縣域經濟發展核心。
通過調整城鄉居民點結構布局,優化要素配置,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宜居宜業環境功能、就會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資源合理配置,提升美好生活指數,使人民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獲得幸福感。
(作者系富錦市老科協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