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建言獻策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我市老工業基地振興
2016/10/11 10:18:50

市老科協姜庭洲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未來幾年,隨著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進一步實施,將為我市產業調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優勢看,一是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省《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我市處于對俄開放的前沿地帶,區位優勢明顯;二是對接《中國制造2025規劃》,該計劃提出重點發展農機等十大產業,我市農機產業有較好基礎;三是對接《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意見》,我市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土地、環境等承載力較強。

    從短板看,一是制造業落后,實現智能制造目標道路漫長。目前,我市資源初級開發型企業仍占主導地位,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業產業鏈短、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二是缺少立市強市大項目、大企業。傳統優勢企業如電機、煤機等因鋼鐵、煤炭產能過剩、行業不景氣影響,經濟形勢下滑,帶動作用減弱。新項目、大項目尚未實現達產達效,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有限。

     “十三五”期間,我市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總的指導思想: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全國領先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全省重要的新材料制造基地,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以優勢裝備制造業和綠色農林產品加工業為支柱的新型工業發展新格局,成為東北地區工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堅持市場導向,堅持科技創新,堅持統籌協調,堅持產業集聚,堅持比較優勢,堅持低碳綠色。力爭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00億元,比2015年翻一番;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比2015年增長70

    一、對農機、建材、農副產品加工三大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

    一是做大農機產業鏈。圍繞推進國家綜合農機制造中心建設,謀劃實施一批產業項目。在鞏固小麥、大豆收獲機械基礎上,發展玉米、水稻收獲機械、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及甜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收獲機械,建成全國較大的收獲機械制造基地。重點推進常發佳聯履帶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高速乘坐式水稻插秧機項目,成為國內農機行業領先企業。發展80-160馬力大型拖拉機和中馬力水田拖拉機,建成北方較大的水田旱田中馬力拖拉機制造基地。開發為中大型拖拉機配套的智能化精準播種機、免耕覆蓋施肥氣力式精密播種聯合作業機、水稻工廠化育秧設備等產品。發展大型農機具,重點發展聯合整地機、耕耘機、高速碎土圓盤耙、高速雙向翻轉犁、大壟起壟機等整地機械及筑埂、催芽、植保、園藝等機械。

    二是做優建材產業鏈。推進中國建材佳星玻璃延長產業鏈,今年建設高檔節能玻璃、玻璃器皿項目;加快水泥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發展預拌砂漿、預拌混凝土、混凝土結構部件、水泥制品和建筑集料等;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發展以部件化、綠色化、智能化為特點的新型墻體材料。

    三是做精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以延伸產業鏈,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綠色品牌,支持市場整合和做大做強糧食深加工企業為調整重點。依托資源和生態優勢,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加快食品工業產業整體升級,提高農副產品轉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力爭通過5年時間,建成以水稻、大豆、小麥、玉米、乳品、肉類等為主的北方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基地,將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培育成我市更精、更強的支柱產業。推進稻米提檔升級、終端米制品延伸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推進水稻加工標準化,實現稻米分品種分級加工和精深加工。整合資源、以品牌拓展市場,實現稻米加工產業健康發展。推進玉米加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加快生物技術、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推廣以酶工程技術、微生物工程技術為核心的淀粉轉化技術,加強淀粉生產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發展特種玉米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利用非轉基因大豆資源優勢,發展終端食品,發展功能性強的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濃縮蛋白、大豆組織蛋白等新興食品基料,開發高純度大豆磷脂、低聚糖、異黃酮、膳食纖維等功能性食品,提高大豆綜合利用水平。開發生產小麥膳食纖維功能食品、精煉小麥胚芽油、小麥胚芽蛋白粉等。引進開發馬鈴薯精深加工、山野果、野菜深加工等農副產品加工項目。

[FS:PAGE]

    二、培育領軍企業,打造現代裝備、新材料、造紙支柱產業

    目前,我市資源初級開發型企業仍占主導地位,產業鏈短、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要通過產學研聯合,增強創新能力,著力打造現代裝備、新材料、造紙等支柱產業領軍企業。

一是打造現代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以電機、煤機、迪爾、常發佳聯等企業和項目為重點,以發展大功率特種防爆電機、重型隧道掘進機、大型稻麥玉米聯合收割機、大馬力拖拉機等產品為核心,進一步增強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改造,同時建設一批中小配套企業,形成規模大、層次高的機械制造業產業集群。

    二是打造新材料產業領軍企業。以高效阻燃電纜材料為重點,加快實現高效膨脹型阻燃劑、光伏電纜專用材料規模化生產,建設東北最大的電纜生產基地。優化產品結構,擴大高水平、高性能的高壓交聯電纜、礦用電纜、軌道交通電纜生產能力。依托高效膨脹無鹵阻燃劑核心技術,重點生產低煙、無鹵、防火、阻燃電纜等高檔電線電纜產品。研制開發特種電纜、核級電纜、船用電纜、新型機車用電纜等國內急需產品。重點推進潤特公司高效膨脹型阻燃劑、湯原海瑞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聚芳酯特種工程塑料等項目。

    三是打造造紙產業領軍企業。重點推進泉林紙業二期、三期及配套年產200萬噸亞硝酸鹽項目建設,力爭泉林秸稈綜合利用二期項目年產120萬噸秸稈纖維漿2018年投產、三期年產300萬噸秸稈纖維漿、200萬噸紙、100萬噸槳板、450萬噸黃腐酸項目2020年投產。

    三、激發內生動力,為老工業基地振興創造條件

    第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項目建設。圍繞啟動閑置資產上項目,如黑龍農藥、烏蘇里江佳大制藥、陽光生化等;圍繞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上項目,如推進潤特公司與哈理工合作;承接國內外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上項目,如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達成協議的項目落地;圍繞落實國務院支持東北振興的政策上項目。

    第二,加強自主創新,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培養和引進人才,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圍繞發展新興產業,組織開展產學研專題對接。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產權為紐帶,推進合作內容由轉化科技成果、解決技術難題向共建研發中心、產業基地方向轉化,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

    第三,推進企業節能降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設備更新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加強工業污染治理,開展清潔生產,實現工業污染零排放。發展清潔能源,推進風電、核電、水電、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高資源消耗、高污染產業,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等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抓好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廢棄物綜合利用回收處理技術。

    第四,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確保工業經濟平衡增長。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引導企業面向市場,增強研發力量,調整產品結構,根據市場變化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治理“僵尸”企業,按照國家政策安置職工。重監測、解瓶頸、拓市場、抓管理,保持工業平穩運行。利用市場手段緩解供需矛盾,提高煤電油運綜合協調與應急保障效能。

    第五,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企業信息化改造,提高企業技術研發、制造設備、生產過程、綜合管理和市場流通的信息化水平,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圍繞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兩大核心戰略,重點在主要技術和產品方面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在發展路徑與模式方面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在業務與服務拓展方面實施“互聯網+”工程。積極推動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滲透融入到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的全過程,加快制造過程智能化發展。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發展電子商務。實施《中國制造2025規劃》,促進工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