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同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對策
2016/10/12 9:42:23

同江市老科協劉東林

 

    近年來,黑龍江省同江市認真貫徹落實《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要求,依據《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精神,結合同江市實際,按照創新發展思路,搶占戰略先機,以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為載體,加快同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步伐,促進現代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帶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一、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必要性

    從大環境看,國家高度重視食品質量安全。早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了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綜合協調聯動,落實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加快形成符合國情、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室(站)建設,補助檢驗檢測費用。健全基層食品安全工作體系,加大監管機構建設投入,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的總體要求。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關就在食品原料的生產關,也是抓好食品質量安全的根本環節。通過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扶持壯大綠色食品精深加工、銷售企業發展,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黑龍江省已經將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列為全省“十大產業”之首,出臺了多項管理措施和扶持政策,全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這也是同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的良好契機。

    從小環境看,同江市地處邊陲,處于第四、第五積溫帶,有效積溫較低,每年都存在“種的晚、收的晚、兩頭忙”的不利境地。無論從傳統農業還是發展現代農業來說,都處于劣勢地位。在農業的種養加等各個方面,與其他市縣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種的不精、養的不多、加工的不細”的問題,尤其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缺少真正意義上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業效益比較低下,特色不夠明顯。因此,將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作為同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載體,做到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相關產業都以“綠色”為標準,所有農產品都達到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標準,促進全市農業工作實現質的轉變。同時,也是全市農產品應對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需要,特別是對俄出口的蔬菜、大米等農產品,各項檢測指標俄方要求非常嚴格,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二、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基礎和比較優勢

    2.1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

    同江市地處偏遠,開發較晚,耕地有機質含量高,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土凈田潔,空氣清新。城市規模小,生產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少,對整體環境基本沒有影響。同江市地處高寒地帶,漫長寒冷的冬季抑制了病蟲害的繁衍傳播,農藥使用量較內地省份或市縣要少很多,農業面源污染較輕,生態環境保護較好,被授予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單位稱號,符合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標準。

    2.2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

    同江市境內有兩江十三河及大量泡沼,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物產豐碩,是富饒的“魚米之鄉”。市屬耕地225萬畝,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達到40畝,土地資源豐富。境內森林、濕地、水面等自然資源星羅棋布。畜牧、水產養殖業基礎較好、存量較多。松花江、黑龍江在這里交匯,充足的水、光、熱資源能夠滿足多種作物生長的需要,為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FS:PAGE]

    2.3具有突出的口岸優勢

    同江市地處全省對俄沿邊開放的扇形中間地帶,夏季輪渡、冬季浮橋,可實現四季通關。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建成后,同江口岸的吞吐量將增加到3000萬噸。特別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蔬菜供應大多數依賴進口,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后,所生產的蔬菜全部達到綠色標準,可就近通關出口到俄羅斯,口岸優勢明顯。

    2.4具有較好的工作基礎

    同江市綠色食品工作基礎扎實,已經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一體化推進試點縣。目前,已經建設水稻、玉米、大豆等3個各50萬畝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總面積15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初步形成了以無公害農產品為基礎,以綠色食品為突破口,以有機食品為目標的發展態勢。同江市于2012年投資300萬元建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1處。現有豐順農業、金泉集團、北綠米業、凱滋食品、江魚源等玉米、水稻、大豆、魚類等加工龍頭企業12家,規模以上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60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23.7億元,綠色食品產業基礎較好,比較優勢明顯,有利于綠色食品產業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3.1指導思想

    以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為總抓手,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依托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快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扶持壯大一批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實現種養加全面積、全方位、全領域、全產業“綠色化”。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提升加工能力和產品品質,形成區域布局合理,產業特色突出,各有側重的綠色食品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3.2規劃目標

    2015年全市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225萬畝。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達到200個以上,實現綠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覆蓋。綠色食品水稻種植面積90萬畝、玉米90萬畝、大豆30萬畝、蔬菜7萬畝、經濟作物8萬畝。扶持壯大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6家,綠色食品加工總量達80萬噸,總產值突破35億元。

——水稻加工業。在中西部、東部的8個鄉鎮構建水稻生產帶,整合水稻加工資源,重點在工業園區建設年處理30萬噸以上水稻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全產業鏈項目,重點發展精制大米、米糠深加工、米糠精煉油和碎米深加工。重點扶持北綠米業、浩源米業、四豐米業等龍頭企業。

——玉米加工業。在東南部、北部沿江的5個鄉鎮構建優質高淀粉玉米生產帶,發展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6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項目,開發玉米糝、玉米粉、玉米飲品、玉米胚芽油、休閑食品等健康食品系列和淀粉糖、變性淀粉、生物發酵等深加工產品。重點扶持豐順農業、凱滋食品、金醛糠醛、黎明萬頭育肥牛、生物質發電供熱等龍頭企業,打造種養產加銷玉米全產業鏈。

——大豆加工業。在東部、中北部的6個鄉鎮構建高產、高油和高蛋白優質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帶,新建笨榨食用油生產線和大豆制品及深加工產品項目,重點發展食用油、休閑食品、功能性蛋白產品、維生素E及傳統豆制品。

——肉類加工業。在樂業鎮、向陽鎮、同江鎮構建生豬生產區和肉牛生產區,新建或改造一批屠宰及綜合利用精深加工項目,重點發展熟食、速食肉制品、肉灌制品、餐廚用肉制品和分割冷鮮肉等產品。

——水產品加工業。在沿江的三村鎮、街津口鄉、臨江鎮、八岔鄉等鄉鎮重點發展本地特色魚種網箱養殖和池塘健康精養,在工業園區建設年加工能力2萬噸的魚類精深加工企業,重點發展即食魚類產品和精加工產品。

[FS:PAGE]

——山特產品加工業。重點依托九芝源食用菌生產基地,打造街津口林場、鴨北林場、向陽鎮、樂業鎮等黑木耳生產基地,構建以黑木耳為主導的森林食用菌產業集群依托街津口林場建設堅果生產基地和森林養殖業生產基地。

    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與對策

    立足優勢產業,全面實施綠色品牌戰略,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以“綠色、安全”為標準, 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要求,以標準化建設為重點,狠抓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建設,確保農產品優質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抓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為大型龍頭企業提供充足的優質原料,帶動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

    4.1建立綜合協調組織管理體系

    同江市成立由主要領導和發改局、工信局、農業局、財政局、商務局、科技局、林業局、畜牧獸醫局、漁政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監局、工商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綠色食品產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一指導、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辦公室,具體承擔工作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負責技術服務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運行機制,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具體承擔綠色食品技術指導和生產管理工作。各鄉(鎮)、村要明確責任人和具體工作人員,建立健全綠色食品產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度,納入全市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

    4.2建立完善的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

    4.2.1建立市、鄉、村、戶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

市、鄉、村三級技術管理簿冊齊全,農戶有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有綠色食品生產者使用手冊、有基地投入品清單、有田間生產管理記錄和生產收購合同。

    4.2.2按照綠色食品技術標準制定統一的生產操作規程,并下發到鄉、村和農戶

    建立“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

    4.2.3建立完善的生產管理檔案制度

    建立全市統一的綠色食品生產農戶檔案,根據基地分布情況,繪制出生產基地分布圖和地塊分布圖,并進行統一編號。農戶檔案要寫明基地名稱、地塊編號、農戶姓名、作物品種及種植面積。建立統一的田間生產管理記錄,并下發到農戶。田間生產管理記錄由農戶如實填寫,主要內容應包括生產地塊編號、種植者、作物名稱、品種、種植面積、播種(移栽)時間、土壤耕作及施肥情況、病蟲草害防治情況、收獲記錄、倉儲記錄、交售記錄等。嚴把農戶生產檔案關。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健全市、鄉、村三級網絡平臺,對基地種植的品種、面積、分布、農戶清單、地塊編號、操作規程及有關制度進行微機化管理,重點基地要設置監控攝像頭,隨時可以實施網絡監控,可以調取任何地塊的具體情況,實現全程跟蹤、指導和監管。

    4.2.4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

    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對產品的原料生產、收購加工、市場流通等各個環節均建立詳細的檔案,建立網上數據庫,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做到生產、管理、儲運、流通信息網上查詢。力爭5年內使全部食品實行“來源可溯、流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查”。

    4.2.5在基地顯要位置設置標識牌

    標明基地名稱、范圍、面積、建設單位、栽培品種、主要技術措施、有效期等內容。

    4.3建立嚴格的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

    建立農業投入品公告制度。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允許使用、禁用或限用的農業投入品目錄。建立基地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從源頭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關。農業執法單位要會同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環保等部門建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生產資料的市場準入制。大力推廣生物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綠色食品專用肥。建立基地農業投入品專供點,對農業投入品實行連鎖配送服務,開展病蟲草害的統防統治,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建立監督檢查制度。組織力量對基地生產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場進行監督檢查和抽查,堅決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和綠色食品原料生產上禁止使用的肥料等農業投入品進入生產應用過程。

[FS:PAGE]

    4.4建立完善的科技培訓支撐體系

    依托市鄉兩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組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技術指導小組,配備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推廣員,負責技術指導和生產操作規程的落實。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設的科技含量。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對基地各有關領導、生產管理人員、技術推廣人員、營銷人員進行綠色食品知識和技術培訓。組織基地農戶學習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建立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根據綠色食品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統一的生產操作規程,編制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模式圖,發到農戶,用于指導生產,保證每家農戶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的人員。

    4.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配齊綠色食品專業人員和隊伍,負責基地生產檔案記錄的管理、錄入等工作。建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隊伍,加強對基地環境、生產過程、投入品使用、產品質量、市場及生產檔案記錄的全程監督檢查。推行農產品生產經營檔案管理,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及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質量安全檔案記錄和農產品標簽管理制度,形成產銷一體化的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充分發揮已建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的作用,配齊配強檢測技術人員,逐步完善檢測農產品中的農藥、獸藥殘留、有害元素、食品添加劑、微生物等多個質量安全指標的能力,確保我市綠色食品安全。開展誠信企業評價認證、企業質量承諾工作,將生產基地、食品企業全部納入誠信檔案信息管理,并與金融機構、證券監管部門實現共享。定期向社會公布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情況,發布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黑名單”。

    4.6扶持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抓好綠色食品品牌建設

    把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與做強龍頭、搞好加工、叫響品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等相結合,采取“龍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型產業化發展新模式。通過龍頭帶動、基地牽動、合作社拉動,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實現“訂單”生產,開創綠色食品生產的新局面。堅持基地建設與龍頭需要相結合,建立互惠互補雙贏機制。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管理規定,組織龍頭企業申報綠色食品產品認證,推進產品與市場的接軌,支持食品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申請綠色農產品或綠色食品認證,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認證費用由政府給予全額補助,對綠色、有機食品標志使用費用給予一定比例補貼。扶持企業積極參與省、市組織的綠色食品品牌推介、參展推銷、市場推廣活動,支持龍頭企業打造綠色食品品牌。按照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需要,綠色食品基地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專用品種、統一物料投入、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產品訂購、統一加工銷售,使基地成為龍頭企業標準化的綠色食品原料第一車間;堅持基地建設與產品認證相結合,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堅持基地建設與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相結合,增強農民闖市場的能力。針對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要求與家庭承包分散經營的現實矛盾,引導新建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都要圍繞綠色食品生產規范運作,引導農民建基地、闖市場。注重做好品牌建設,規范使用綠色食品商標標志,通過產品推介、展示展銷等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市場營銷,樹立品牌形象,擴大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4.7切實增加投入,全面提升發展標準

    4.7.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和品牌建設

    大力推進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改善和提高基地生產設施和環境條件。加強對農田水利設施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充分運用現代農業設備和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集約化生產、管理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基地農戶投入為主體、龍頭企業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制度。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支持重點企業、優勢品牌快速發展。

[FS:PAGE]

    4.7.2加大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力度

    制定完善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規程,加大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切實搞好技術培訓,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提升全市農業標準化水平。

    4.7.3進一步加強綠色食品機構建設

    建立完善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引進人才,充實力量,明確職能,安排專項工作經費,落實專業隊伍負責全市綠色食品基地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監測體系,認證體系,監督體系和動物疫病防疫體系,提高綠色食品在整個農產品中的比重。加大對基地作物禁用農藥的農業行政執法力度,力爭堵住源頭,為構建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環境體系和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7.4加大宣傳力度

    采取圖文并茂、音畫合一的宣傳形式,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目標、思路、原則、基本條件、建設要求、申報程序、考核驗收和監督管理等內容進行全面及時的宣傳,形成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突出政府行為,強化主管部門的責任意識,調動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形成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整體合力,確保收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