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xié)會網(wǎng)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區(qū)域全景
遠逝的富錦古城
2017/6/16 10:27:29

孫建濤

 

如果你來過富錦,就會看到在市政府門前的廣場上,立著一塊巨型花崗巖石刻,上面用遒勁有力的草書刻著“天下富錦繡中華”七個大字。最近,富錦又在新開街北端松花江邊上新辟建的新開廣場,舉行了“天下富錦繡中華主題文化浮雕”剪彩儀式。聽來自北京的設計師介紹說,豎立在新開廣場南端的五座巨型大理石浮雕,是以天下富錦繡中華為主題,雕刻出“紅色富錦”、“東北民俗”、“盛世華章”、“天下糧倉”、“生態(tài)天堂”五幅浮雕畫面,集中地濃縮和概括了富錦的地域文化、生態(tài)文化和特色文化,使其作為新開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富錦的名片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從中可見“富錦”這個名字,在富錦人和外來者心目中的位置。

“富錦”這兩個字,不僅使富錦人引以為豪,也吸引了很多外來者的傾慕。“富”是富裕、富貴、富足和豐富的意思,它的基本義是擺脫貧困;“錦”是美好、錦繡,具有錦上添花的意義。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是富裕、錦繡,錦上添花。其實,每一個地名都有它的歷史淵源和涵義,在其背后都會有風雨滄桑的故事和時代變遷的足跡,富錦也是一樣。

富錦的原名或者說古名并不叫“富錦”,而是叫“富克錦”,其涵義也和現(xiàn)名截然不同。富錦原是肅慎人及其后裔和赫哲人的居住地,“富克錦”這個古名就是赫哲語,被譯為漢語就是“崗或沿江一塊高地”的意思。富錦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jù)史料記載和考古證實,至少在3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周時屬肅慎部,兩晉時隸屬挹婁部,唐屬黑水都督府,遼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金屬上京胡里改路,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為三姓副都統(tǒng)轄區(qū),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設富錦縣。

富錦所居的三江平原,原是肅慎人的居住地。“肅慎為滿族的先人,在歷史上曾經(jīng)被稱為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族的名稱則出現(xiàn)于十七世紀前期,即明朝的后期?!保ā吨袊ㄊ分v稿》中,第259頁,第五節(jié):滿族的興起和建國。)由此可見,富錦這片土地原來也是滿族人的居住地,現(xiàn)在富錦城的城址原為霍吞吉林(里)屯?!盎敉獭?,滿語是“城”的意思,“吉林”,滿語是“邊”或“沿”的意思,合起來可譯為“城邊”之意。那時,在霍吞吉林(里)屯的西邊有個小古城,是元代的一個驛站,傳說名叫弗斡里城,為韃靼人所筑?;敉碳郑ɡ铮┩途驮谶@座小城的城邊上,故此而得名為霍吞吉林(里)屯。據(jù)日人橫尾博士所考:弗斡里在元代是遠近聞名的驛站,明代的弗提是弗斡里的轉(zhuǎn)音,詞根來源于“勿吉”的原音;霍吞吉林(里)之名,始見于清史,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政府為杜俄侵入松花逆江上犯,寧古塔將軍在此設立了霍吞吉林(里)卡倫(哨卡),并派“旗兵”駐此看守門戶,由此,此地漸由一個城邊的兵站發(fā)展成為一個赫哲小漁村,霍吞吉林(里)就成了這個漁村的名字了。由此可見,富錦又是赫哲人從事漁獵的故鄉(xiāng)。

富錦城西郊的沿江一帶,可謂是富錦的發(fā)祥地。1880年(清光緒六年),吉林幫辦吳大澄等來沿江視察時,注意到霍吞吉林(里)與嘎爾當、福提新三屯相去不遠,共有赫哲人50余家,為松花江下游赫哲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清政府為“防俄圉邊”,于1881年(清光緒七年),從音達木(佳木斯東郊)至通江(撫遠境),把沿江的22個赫哲屯分成4個防區(qū),每區(qū)設一佐領和100名披甲,由富克錦協(xié)領統(tǒng)轄,其中自福提新至圖斯科屯設一個防區(qū),置佐領于霍吞吉林(里)屯,平時領導生產(chǎn),戰(zhàn)時指揮出擊。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三姓(依蘭)開埠通商,在霍吞吉林(里)設立了松花江航道支所,使霍吞吉林(里)逐漸形成了水路交通發(fā)達的小鎮(zhèn)。當時人稱這里為下街基。

追本溯源富錦的名字,不能不提到上街基、大屯和現(xiàn)在仍以赫哲語之稱的嘎爾當三個村屯,因為它們與富錦名字的演變及形成有著無法割舍的淵源。

[FS:PAGE]

嘎爾當村,是赫哲人在松花江下游南岸所建的村莊。在清代它的全稱是嘎爾當新或嘎爾當嘎深。在此居住的部族共有赫哲四姓300余人,在清順治初年,從鄂倫春的故地齊木因河流域轉(zhuǎn)徙到松花江邊的萬里河通一帶,到1860年(咸豐七年),三姓首領索什庫來此,立尤抗葉尼庫為嘎爾當城主,從此,有了嘎爾當這個名字。1863年(清同治二年),城主葉尼庫調(diào)入盛京(沈陽)當了護陵哈番,后為柳邊溝參領。1871年(清同治十年)10月,葉尼庫的兒子尤克熱炳順領命率赫哲兵甲馬隊,赴新疆參加了伊犁之戰(zhàn),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3月,轉(zhuǎn)赴肅州在烏魯木齊提督成錄的指揮下,于格爾克的剿叛戰(zhàn)中勇立顯功,被升為鎮(zhèn)守肅州的守鎮(zhèn)哈番。光緒五年嘎爾當?shù)暮照苋吮磺寰幦肫旒?881年(光緒七年)5月,炳順被調(diào)回,駐扎于福提新屯任富錦第一任赫哲協(xié)領。由于嘎爾當人當了富克錦協(xié)領,嘎爾當便成了松花江下游遠近聞名的赫哲之鄉(xiāng),商賈輻輳的易貨貿(mào)易之地。1943年,日偽侵略者將這里的赫哲人全部強遷它地,赫哲人自徙來定居到離開這里,共生活了82個春秋。

關于富錦原名富克錦的由來,據(jù)富錦市政協(xié)《富錦文史資料》記載,富克錦俗稱為“富廷”。從清光緒八年始稱,到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建縣更名為富錦,“富克錦”之名共沿用了26年。富錦從遼代到元代就有“弗能”之稱,明代又有“弗提”之稱,到了清代中葉時被演稱為“富廷”。在《松花江干地名考》中載:“弗提”是“勿吉”的轉(zhuǎn)音,居住在這里的先民,是勿吉的后裔。在松花江下游一帶,是勿吉的先人——漢代挹婁人的居地。勿吉人在南北朝時走出故鄉(xiāng),一支來到松嫩平原,又一支來到牡丹江和松花江上游,在唐代建了渤海國。留下來的勿吉人在唐代發(fā)展成五國部,富錦的大屯古城就是五國部中的越里篤部的遺址。明朝的永樂年間在這里設過弗提衛(wèi),又重修了弗提斤城,新筑了衛(wèi)署的副城,到了清代滿族把弗提斤稱為福提新,到清代的中晚期,赫哲人又把福提新改稱為“富廷”。

現(xiàn)在位于富錦城西郊的大屯村,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赫哲之鄉(xiāng)。據(jù)《滿蒙都邑全書》記載,大屯,舊稱為福提新屯,亦稱大城子屯。1912年(民國元年)改稱大屯。其福提新屯是明代弗提斤的沿稱異寫。在遼金時代這里就人居住,到了明代女真人在此聚居形成了村落,是為奴兒干都司的屬地,弗提衛(wèi)的軍民就居住在這里。1729年(雍正七年),清在三姓設立了副都統(tǒng)衙門,根據(jù)轄境特點不設郡縣,以一屯為鄉(xiāng),若干鄉(xiāng)為一族區(qū),在富錦設立了“富廷族區(qū)”,族長置于福提新屯,從此富錦有了“富廷”之稱。1880年(清光緒六年)清政府在富廷族區(qū)設協(xié)領,駐于福提新屯內(nèi)。1882年(光緒八年)改福提新協(xié)領為富克錦協(xié)領,其署址也由福提新屯遷入新建的富克錦城。

關于對“富克錦”一詞的解釋,滿語和赫哲語均為“開創(chuàng)”的意思。滿語專家穆曄駿在核對東北地區(qū)滿語地名時指出:1882年(清光緒八年),清王朝在嘎爾當西二里處修筑了一座由赫哲人營建的邊防城堡,被命名為“富克錦城”,同時設了富克錦協(xié)領,負責保衛(wèi)松花江主權和守戍邊防的神圣任務。據(jù)《三姓軍機通匯》所記,“富克錦城”之名,是吉林將軍銘安提議而命名的。由此看來,史上的弗提斤、福提新與富克錦的發(fā)音十分相近,很有可能為富克錦之稱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語音條件。

今日富錦城西郊的上街基村,在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就有人居住,人稱此地為“哈番木蘭”,是個獵鹿的圍場。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三姓墾荒總辦赴此勘荒時,見此地有幾戶人家,便在報告中寫道:“富克錦城之南,其地壤廣袤肥饒,可擇地立鎮(zhèn)開荒,資卜農(nóng)利,亟待招佃拓墾,以利疆國?!保ㄕ浴都謿v史案扎》)。因為此地與北面的富克錦前后相對,所以史稱這里為南街基或前街基。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臨江州派周霞村來富克錦組建富克錦設治局,局署就設在這里。“設治局”,是一個向縣制過渡的機構,其任務是籌措縣治。周霞村來后,即著手置草房22間,正房10間,東西房各6間,以柵圍院,占地139丈。設治局除辦公人員外,還建立了游巡隊,成立了地方武裝。1909年(清宣統(tǒng)元年),富錦建縣,并定名為富錦縣,設治局改為富錦縣公署。1910年(宣統(tǒng)二年)縣署由南街基遷到現(xiàn)址。民國元年縣行政區(qū)劃時,南街基被定名為上街基。

[FS:PAGE]

縱觀富錦名稱的由來與始末,追溯其淵源,近則上百年,遠則上千年,這個象征著富裕和錦繡的名字,給后人留下了一連串耐人尋味的故事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牢固地沉淀在富錦人的心里,令富錦人為之振奮和驕傲。今天的富錦已不是昨日的富錦,近幾年,有人為富錦概括出四大特點:即大平原、大濕地、大農(nóng)業(yè)、大秧歌。我覺得這還不夠,還應該加上:大胸懷、大發(fā)展兩句。不是么?自打改革開放以來,富錦發(fā)生了始無前例的巨大變化,成為了“北國糧都”。先后被譽為“中國大豆之鄉(xiāng)”、“中國東北大米之鄉(xiāng)”、“全國糧食生產(chǎn)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衛(wèi)生城”和“全國綜合治理先進市”等諸多榮譽稱號,這充分說明了富錦在物質(zhì)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所取得的驕人業(yè)績和顯著的成果。我想,富錦的未來一定會像她的名字一樣更加富裕錦繡,錦上添花。

2011年11月11日寫發(fā)表于2011年12月1日《黑龍江日報》副刊及網(wǎng)落

上一篇:夢中又聞棒槌聲

下一篇:故園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