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5-06-24 09:04:06
原標題:守護“健步夢” 青島醫生再上高原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守護“健步夢” 青島醫生再上高原
來源:青島晚報
“是青島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6月18日清晨,滿載著青島市市立醫院“骨道匠心 筑夢健康”紅十字志愿服務隊隊員的車剛開進桑珠孜區中心醫院,隊員們抬頭便迎來了30余名藏族同胞齊刷刷的熱切目光,其中一張始終面帶微笑的熟悉面龐引起了隊員們的注意——她的名字叫卓嘎。她曾因重度骨關節病兩次赴青島接受手術治療,如今她身著華麗的藏服,整個人精神煥發,與兩年前備受病痛折磨的樣子判若兩人。6月17日至21日,志愿者團隊第四次跨越山海,在海拔4000米的西藏日喀則,成功為24名患有骨關節病的藏族同胞開展膝關節置換,圓了他們在家門“大步走”的夢想。
兩年四次“組團”奔赴高原
受高原地理氣候等條件影響,骨關節病是西藏地區高發病,尤其在農牧區,不少人在45歲左右就患上了骨關節病,且大部分患者無法及時得到治療。2022年,青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組在藏開展幫扶期間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牽頭組織實施了青島援藏“高原特色病”救治項目,篩選多名具備手術指征的藏族同胞赴青島市市立醫院接受公益救治。
為了讓更多藏族同胞在家門口獲得手術治療,2023年9月,青島市紅十字會、市衛生健康委、青島市市立醫院聯合啟動“山海相擁,大愛同行——青島市援藏公益項目”。項目啟動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由醫療、護理、院感、康復等多個專業醫護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在青島市紅十字會專項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先后四次“組團”登上高原,在大氣稀薄的高原上,吸氧完成了96臺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圓了藏族同胞在家門口重新站立起來的夢想。
見證醫患同呼吸共命運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十分考驗醫生的身體素質。青島醫護們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反,為了不影響手術操作、保障病人安全,主刀醫生們每次都靠吸氧完成手術,手術臺旁,兩根氧氣軟管,一根連著病人,一根連著主刀醫生,構成了一幅醫者與患者同呼吸、同命運的感人畫面。就是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下,志愿者團隊開創了日喀則市單日同類手術的最高紀錄。
此次手術依舊沿用多臺手術同步開展的模式,骨關節外科專家于騰波、戴世友、胡光亮三名教授分別率領3個手術團隊在三間手術室同步進行手術。隨行的麻醉手術科專家畢燕琳帶領兩地醫院麻醉科醫護人員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確保每臺手術無縫銜接,全程監護患者體征。院感專家譚善娟提前與當地醫護對接,術前、術中、術后全流程把控,杜絕患者圍術期感染和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風險。
在家門口實現大步走的愿望
“等好了我要把拐杖燒掉!”今年74歲的邊巴大叔是一名來自江當鄉的農民,自從15年前患上骨關節病后,一根拐杖就與他如影隨形。去年,在志愿者團隊的治療下,他的左腿重獲行動自如,在得知志愿者將再次來藏后,他早早與當地醫院取得聯系,渴望右腿也能擺脫拐杖,并幽默地告訴醫療隊員:“等好了我要把拐杖燒掉!”
在第四批次24名手術患者中,有11位來自日喀則市以外的地區,創下了外埠病人比例新高,青島醫生“組團”手術的故事在高原越傳越遠。
志愿者團隊不僅“組團”輸血,更注重“造血”,播撒守護生命的希望火種。每一次入藏,團隊都將先進的診療理念和加速康復模式傾囊相授,旨在幫助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守護力量。此行應當地醫院的訴求,醫院還派醫保專家史賀一同進藏,就該院在推進醫保支付改革中遇到的困境,與當地醫院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指導。
公益項目開展以來,志愿者團隊先后踏上高原,走進甘肅,累計開展103臺關節置換手術,并探索出“‘組團式’手術救治+‘醫護康’一體化加速康復模式”的穩定幫扶機制,為醫療援助工作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青報全媒體/觀海新聞記者 吳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