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5-05-29 14:29:05
原標題:山東每年投入資金1.6億元,打造專利轉化全鏈條支持體系
來源:舜網
原標題:山東每年投入資金1.6億元,打造專利轉化全鏈條支持體系
來源:舜網
5月28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省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同志等解讀《關于進一步推動專利產業化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知識產權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與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支撐。請介紹下山東省在推進專利產業化方面的最新工作進展?以及進一步推動《若干措施》落地實施的工作考量?
于智勇:一年多來,山東省扎實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加快推動全省專利產業化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工作機制不斷健全。省政府辦公廳先后印發《山東省落實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動專利產業化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省市場監管局牽頭推進工作落實,聯合相關部門出臺配套措施,構建長效工作機制。
二是重點任務加快推進。組織全省高校院所全面盤點、摸清可轉化專利“家底”,建設“山東省高校院所專利轉化資源庫”,強化專利轉化運用供需對接,推動高校院所專利面向重點產業轉化實施。培育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推進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全省累計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524件、產品銷售產值超千億元。
三是運用效益明顯提升。全省創新主體專利轉化運用日益活躍,1-3月,全省專利轉讓許可1.6萬次、同比增長24.7%。威飛海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專利產業化、山東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助力專利從“書架”走向“貨架”相關工作經驗,分別入選2024年全國專利產業化十大優秀案例、全國服務機構促進專利產業化十大優秀案例。
下一步,省市場監管局將聯合相關部門,緊扣專利產業化這條工作主線,聚焦專利供給和產業需求“兩側”,從政府和市場“兩端”發力,扎實推動更多專利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鏈”。
聚焦供給側,盤活專利存量、做優增量。高校院所是專利轉化運用的主要供給側。下一步,將圍繞全省重點產業,推動全省高校院所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培育高價值專利并面向重點產業轉化運用。梳理專利轉化運用供需清單,按產業細分領域向企業匹配推送;組織高校院所篩選適合區域重點產業的專利,推廣限時免費許可等方式促進實施。推動高校院所嚴格執行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聲明制度,將由高校院所聲明的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的、且自授權公告之日起滿3年無正當理由未實施的專利,納入山東省專利公開實施清單。
聚焦需求側,提升專利產業化成效。專利產業化是運用專利技術生產出產品并投放市場的過程。下一步,將圍繞加快推動專利產業化,構建產業知識產權協同發展機制,支持建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產業專利池。服務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突出專利轉化運用效益導向,支持重點產業領域專利快速獲權,實施重點產業導航項目,加強企業專利產業化人才建設指導,提升市場化知識產權服務和金融支持,培育更多主要依靠專利參與市場競爭、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優勢的專利密集型產品。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記者:
專利創新固然重要,但如果無法落實落地,也是一紙空談,請問,山東在推進全省專利轉化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舉措,下一步還會有哪些措施加快專利轉化工作?
王洪國:近年來,省科技廳聚焦專利轉化關鍵環節,以機制創新、平臺建設、生態優化為抓手,全力推動專利轉化工作提質增效。2024年,全省共登記專利技術合同6196項,成交額574.84億元。
(一)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綜合試點,充分激發專利轉化活力。瞄準破解制約專利轉化難點堵點問題,創新性提出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權益讓渡”等16條有力舉措,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專利轉化積極性。目前,已遴選22家試點單位圍繞6大重點任務開展改革探索,全力打造專利轉化新高地。
(二)構建專利轉化服務平臺體系,助力專利運用和轉化。一是加快技術轉移中介機構建設。備案省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93家,2024年促成技術交易額63.28億元。二是加快中試基地建設。建設40家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基地,2024年完成中試項目合同額達8.74億元。三是加快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建設6家省級概念驗證中心,2024年促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83億元。四是加快技術經紀人隊伍培養。建設省以上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12家,目前已累計培養技術經紀人8700多人。
(三)建強山東科技大市場,為專利轉化運用營造良好氛圍。依托山東科技大市場,整合全省科創資源數據,構建統一數據庫,集聚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等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為專利轉化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山東科技大市場已建立專利池,征集、評估、入庫專利5.8萬項;累計掛牌專利成果1453項,掛牌金額11.05億元,成交1248項,成交金額約9.32億元。
下一步,將采取多項舉措,切實抓好專利轉化工作,推動更多的專利成果走出實驗室、邁向大市場。
(一)深化專利轉化機制改革。推進科技成果轉化16條“硬措施”落地落實,推動試點單位在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權益讓渡”、專利“先使用后付費”等方面加快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成熟后面向全省進行推廣。
(二)健全專利轉化服務體系。建強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常態化發布優質專利成果,深入開展“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等專項行動。加強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建設,為專利成果提供概念驗證、二次開發、工藝驗證和中試熟化等服務。培育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推動專利與市場精準對接。
(三)塑強專利轉化金融支撐體系。全面落實科技金融若干措施,發揮“科融信”綜合服務平臺作用,完善“魯科貸”“魯科擔”“魯科保”等科技金融產品體系,擴大股權聯動、“先投后股”試點,推進科技創新債券落地,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推動專利產業化,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離不開財政政策資金的投入和支持。請問,近年來,山東省財政廳在推動專利產業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就抓好《若干措施》落地見效,下一步有何工作計劃?
王魯剛:推動提升專利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對于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省財政廳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工作,每年投入資金1.6億元左右,為專利產業化提供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支持。支持方向上,著力做到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支持高價值專利創造。實施高價值專利中心獎補政策,以高價值專利中心為載體,加快培育產業急需、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高價值專利。實施重點產業專利池建設支持政策,聚焦重點產業鏈核心專利資源,分類有序吸收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專利“入池”。
二是聚焦支持專利轉化應用。實施知識產權專利導航獎補政策,圍繞山東標志性產業鏈及重點產業鏈的關鍵領域,組織培育專利導航項目,推動提升創新資源配置效率。落實知識產權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等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政策,將貼息支持調整為對各市綜合獎補,強化市縣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其熟悉業務、服務靠前的優勢,為專利培育轉化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服務。
三是聚焦支持專利運營保護。積極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先后支持濟南、煙臺市入圍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試點城市,為構建規范化、市場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此外,通過實施專利保險扶持、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推廣等一系列財政支持政策,為知識產權保護、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若干措施》圍繞專利轉化運用全鏈條,提出了12條舉措,是一套靶向準、落點實、含金量高的政策“組合拳”。省財政廳將積極履行財政職能,抓好工作落實。一是加強資源統籌,提高財政保障水平。在保持知識產權高強度資金投入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科技、產業、人才等領域的資金統籌,形成支持專利產業化、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二是加強財金聯動,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綜合運用財政獎補、擔保降費等政策工具,加強政府采購、政府引導基金、股權投資等政策創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為推動專利產業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三是加強跟蹤問效,提升政策實效。密切跟蹤政策執行情況,用好財政評審、績效評價、財會監督等手段,推動各項政策精準落地見效。
原標題:山東每年投入資金1.6億元,打造專利轉化全鏈條支持體系
作者:程文琪 攝影:李亞平 崔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