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 富錦市老科協
富錦市頭林鎮頭林村養牛產業發展調查研究
2019/12/27 14:59:05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促進特色經濟發展

富錦市頭林鎮頭林村養牛產業發展調查研究

富錦市老科協調研組

201910

10月下旬,市老科協調研組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以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特色經濟、實現興村富民為目的,深入頭林鎮頭林村,對該村發展養牛產業進行專題調研,結合調研情況,幫助分析該村發展養牛產業興村富民的現狀、優勢和存在的短板,并提出發展畜牧業,作強作大養牛產業若干建設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措施。

一、頭林村基本概況

1、區位、交通、人口、資源

頭林村即頭林鎮所在地,距市區偏東南60華里,市內通往興隆、宏勝公路客車必經頭林村,南鄰該鎮二林村,北鄰新勝村,西鄰雙林村,東與建華村接壤。全村總戶數865戶,在冊總人口2365人。常住人口1270人。全村戶在房在人不在的空心房45座,滅跡房42座,老、舊、破、空閑未拆除房3座,全村土地面積29061畝,人均12畝。

2、村級產業結構

該村支柱產業為種植業。2019年種植大豆9200畝,玉米8930畝,水稻7700畝。少量雜糧、蔬菜(自消自用)。崗地21000畝,低洼地7750畝。該村土質比較肥沃,多為黑土和草甸子土,腐殖質豐富,土壤通透性良好。小氣候為第三積溫帶上限,適合于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生長。

該村30年前,村南北多為大草甸子,水草豐沛,村民早在50年前就有養殖牛羊歷史。截止2019年,全村養牛近40戶,養牛400余頭,有近15戶養牛在15-20年以上,平均每戶養牛10-15頭。10年前該村就有釀酒農戶,村民利用村北道街地下水線天然優質的自然條件,試行釀酒,逐年發展,現該村涌現釀酒戶14戶,水面養鵝,林下養雞一戶,養鵝80只,養雞3800只。據不完全統計,全村開豆腐坊3戶、開超市8戶,開機械維修部7戶,開油房1戶。均是個體經營單打獨斗未形成抱團合作。

3、人居環境及生活收狀況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形勢推進,頭林村村民對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對小康生活目標的追求越加迫切。經調查,全村現有磚瓦房230棟;土草房改造的43棟。全村水泥道路全覆蓋。街道排污設施不夠健全。2009年全村安裝自來水,室內改廁  12戶。隨著產業興村富民步伐的加快,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據調查,頭林村自2015年以來,村民靠貸款種地農戶逐年減少,截止2019年,全村貸款僅有17戶,貸款總額只有180萬元,每年還貸率100。全村銀行存款戶達70戶,比五年前上升50。據調查,全村釀酒戶、養牛戶90以上銀行均有存款。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1.6萬 元,年人均純收入在3萬元以上達210 戶以上。村集體無外債。土地確權后,三清土地歸村集體所有土地18300畝,建檔立卡農戶12戶。2戶住進鎮敬老院。

二、村級產業現狀及優勢短板分析

1、目前飼養肉牛形勢

    頭林村養牛產業風生水起,規模漸大。該村發展以養牛為副業的畜牧養殖由來已久,早在50年前,村民利用地域內濕地草甸廣闊、水塘星羅棋布、草木豐沛的自然資源,自發的發展畜牧養殖業。隨著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惠民政策相繼出臺,為農村產業發展,興村富民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特別是近年來,勤勞睿智的頭林人奮發圖強,出現了以農帶牧、以牧養農,農牧雙贏的可喜場面。據調查,截止2019年,全村養牛已達40戶,養牛400頭。2010年以來,每年養牛戶以比率遞增,飼養頭數以每年比率增加。平均每戶養牛存欄數10-15頭,養牛最多戶王強養牛30頭,年均總投資105000元,每頭牛需投資成本3500元,平均每頭牛每年純獲利1萬元至1.2萬元。王強一家現存欄30頭,等于庫存人民幣30-40萬元。每年賣10頭,獲純利潤現金10-13萬元,庫存30萬元,并且不影響種地,農牧雙收。村民孟兆惠十年前因患病治療導致家庭生活極度困難。村干部幫助他養牛脫貧,10年來養牛共80來頭,總收入50多萬元,早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成了富裕戶,在城里買了樓,兒子結婚后銀行還有存款。前不久,他家又賣了6頭牛,收入8萬多元。存欄還有14頭,價值20多萬元。孟兆惠深有體會的說:自從念了“養牛經”,我才走上致富路。

[FS:PAGE]

2、發展養牛業的有利因素

(1)產仔牛可自繁自育,不用高價外買。

(2)肉牛市場暢銷,不愁銷路。肉牛購買商上門購買,也可網上銷售。市場牛肉走俏,飼養戶可自行屠宰,賣肉獲利更多。

(3)飼料易解決,自家責任田種玉米,既可以解決牛的精飼料,又可玉米秸稈粉碎解決粗飼料。

(4)養牛不需高端技術,自養自防疫,只要肯付辛苦,誰都可以飼養。牛舍簡易,投入不多。

(5)糞便還田,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節省化肥開支。

3、影響頭林村產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1)慣性思維觀念滯后。村民幾百年形成的靠種地打糧,靠賣糧出錢,維持溫飽生活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從而形成了單一農業種植結構,忽略了農副結合,以副養農的發展戰略,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鄉村產業振興,導致頭林村出現養牛產業起步雖早,但發展緩慢的被動局面。

2)滿足現狀,不思致富。有一大部分人盲目滿足于2-3坰地的收入,滿足于磚瓦房、大米白面家常飯,種地有補貼,養老有政策的現有狀況,知足感十足,不追求大富大貴,胸無大志,缺乏致富動力。

    3)悶頭種地,不聞信息。調查發現,一部分村民想增收致富,但受文化和環境限制,不了解外界增收致富信息和經驗,心里干著急,處于致富找不著路,增收摸不著門的被動狀態。

    4)不肯吃苦,信心不足。一些人想致富,想搞產業,但一想自己一無文化基礎,二無資金鋪底,便放棄致富增收念頭。另外,確有一些人明知道養牛掙錢,一看養牛戶一年到頭天天有活,天天圍著牛圈轉,嫌埋汰,受不了這個苦,挨不了這個累,遭不了這份罪,所以只好抱著種地一條道走到黑,這些人沒有領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深刻內涵。

5)剩余勞動力和剩余勞動時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現代大農業解放了的大批勞動力,很多人很多時間白白地被浪費。

    6)頭林村區域內的糧食,秸稈沒有充分轉化增值,飼料資源沒有充分利用。

    7)轄區內的沼澤、水面、林地資源有待挖掘。區域內產業的發展空間及發展潛力需要產業做大規模才能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目前,養殖業和釀造業現有規模影響市場拓展,限制農民增收。小打小鬧,局限于小家小戶飼養、小作坊制造模式制約了村級產業發展。

三、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明確指導思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以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為宗旨,堅持以發展鄉村特色經濟為重點,以興村富民為目標,向土地資源要效益,向特色產業要效益,向擴大規模抱團取暖要效益。規劃、措施到位,穩步實施,爭取政策扶持,做強做大產業,實現農業增收、農民致富,村屯發展。

2、認準、咬住重點特色產業,作大作強。頭林村雖不具備城邊、江邊、山邊地緣優勢,但這里糧多地廣,堪稱農業大鎮,且交通便利。堅持以市場需要為導向,借鑒多年發展畜牧養殖經驗,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擴大養殖規模。增加肉牛飼養數量。充分利用牛食粗飼料多,精飼料少,圈舍簡易等特點,有計劃調動養殖戶發展飼料規模,力爭每戶每年增加現有存欄數的25%。力爭2025年全村養牛數量增加1.2倍,達1000頭,實現養牛千頭村目標,讓頭林村真正牛起來,成為釀酒之鄉、養牛之鄉。

3、拓展養殖種類,形成多品類。禽畜并進的態勢。調動村民不僅發展養牛業,還應鼓勵村民發展養羊、養狗、養豬等養殖產業,羊、豬、狗在市場銷路暢通,是不可忽視的增收門路。利用頭林村林地、沼澤水面資源,鼓勵和發動村民養雞、養鴨、養鵝。2019年村民金榮久在村東北樹木里養溜達雞4千只。利用林邊水塘養鵝80只。據觀察,頭林村林地和水面仍有可利用資源,建議2020年村里發包林地和水面,支持村民禽類養殖。力爭養雞達1萬只,養鴨2千只,養鵝3千只,爭取僅禽類養殖增收40萬元。飼養方式可采取股份制,抱團取暖,抵御風險能力強。也可以孤軍作戰,獨擋一面。

[FS:PAGE]

4、規劃禽類深加工項目,實現產、加、銷食品鏈條。對發展的生態鵝、鴨、雞提升品牌銷售,在增加規模飼養的同時,提高單只效益。可在鎮內設立雞、鴨、鵝大鍋燉,定點飯店銷售等,廣開市場銷路。

5、增加村級文化元素,達到以文助商。一是增加文化品位,在村路旁和養殖戶門前設立關于鄉村振興、農牧并舉、發展產業、興村富農等內容的標語宣傳牌,潛移默化的向農民灌輸謀求致富、實現小康的思想。二是建村史館,編寫村史、家史,引導村民慎終追遠,莫忘祖德宗功的傳統美德,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北大荒人的精神,啟迪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開創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四、發展村級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措施。

1、認清形勢,更新觀念。班子成員引導村民轉變傳統的農耕觀念,帶動村民解放思想,順勢而為,盡早從小農經濟的束縛解脫出來,徹底改變靠天吃飯,靠地打糧,靠賣糧度日的小富即安,滿足溫飽的慣性思維。

2、政府政策支持,大力倡導農牧并舉。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把發展產業做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當前,國家相繼出臺了許多鼓勵和支持農民種糧優惠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也應出臺一些支持鼓勵農民發展養殖產業的優惠政策。只是近期在市場豬肉緊缺的情況下,出臺了鼓勵農民養豬的養千頭豬補助50萬元的推進政策。建議省、市政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全面統籌考慮,廣泛調動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中來,不可以只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還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發展畜牧業,農產品加工制造業的積極性,出臺與種糧密切相關的養牛、養羊、養雞等畜類、禽類養殖的優惠政策,對農民養牛(或養羊)給予貼息貸款。飼料補貼等,鼓勵更多農民走上農牧并舉產業致富之路。

3、發展電商,廣開銷售渠道。個別業主由于信息不暢,銷售方法缺乏科學手段,導致產品滯留,因此,應廣泛應用電商、網絡銷售與市場柜臺銷售相結合渠道,力求產、加、銷形成鏈條。應提倡訂單式養殖,以防止不可預料因素造成產品滯銷帶來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特色種植,提倡產品循環經濟效益。據考察,特色種植在各鄉鎮風生水起,漸成規模和常態。二龍山鎮大永善村村民張國祥一家種植糯鮮粘玉米80坰,每坰純收入2.5萬元,是種植普通玉米每坰地收入的7-8倍。鑒于頭林村養牛戶漸多的實際,建議該村引導村民引進糯鮮粘玉米種植,既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又為養牛戶提供牛愛吃的鮮甜粗飼料。種植糯鮮粘玉米從種植、收獲、加工各環節工藝流程不復雜,操作簡單可試行試種。

5、就地育人,培養養殖業專業技術人才。飼養人員應懂得畜牧養殖相關的專業知識和養殖、繁育方面的基本常識以及防疫治療方面的知識。市、鎮、村三級政府應將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納入鄉村振興的總體規劃之中。每年有計劃的選送本村有培養前途的初、高中畢業生及大學落選生免費送佳木斯成人農業學院學習,可免費參加短期農業畜牧技術培訓。結業后持證上崗,可作為本村專職農牧技術員,承擔全村農、牧業技術指導職責,參照村干部年補貼數額給予相應待遇。積極動員和鼓勵從本村走出去學業有成,在外地就業創業成功者,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為家鄉經濟發展、文化建設、鄉親致富無償捐助資金,幫助引進可行性項目和提供技術服務。

6、建設飼養基地,畜牧業發展與人居環境兼顧。經對頭林村養牛戶的走訪調查,發現100%養牛戶均在自家庭院圈養,沒有一家在村外設有專門飼養場地。此種狀況極易造成人畜交叉感染和環境污染,不附合當前人居環境要求。非養殖戶對此呼聲強烈,村干部也正在籌劃解決發展產業經濟與人居環境建設的矛盾,意欲在村外拿出一塊場塊做為養牛基地。建設新基地要合乎標準,圈舍、餐飲、水電、飼養員工作休息室、儲料室、母牛產房、飼養室、獸醫室以及建筑材料、造型等統籌考慮統一設計,力求30年—50年不過時。資金問題采取三點辦法,即政府支持一點,村里拿出一點,養牛戶自己掏出一點。基地建設應本著力求標準、適用、量力而行。

[FS:PAGE]

7、組織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借鑒外地先驗。市、鎮兩級政府應有計劃、有目標組織養牛村屯干部、養牛戶到養牛先進典型示范場家考察學習他人養牛經驗、作法,解決粗放傳統飼養陋習。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將飼養水平、技能、效率提升一步,以促進產業興村富農取得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