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問題,不僅僅是農業本身的問題,農業的背后實質上是農民和農村問題。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必須要“三農”同時現代化。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按照中央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提出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和“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這一戰略目標,應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突出在以下六個方面下功夫。
一、加快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產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加快農業發展重要前提和基礎,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模式,優化生產技術措施,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抓住國家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發展機遇,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持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二要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進一步用現代設施、裝備、技術手段武裝農業,發展綠色生產,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三要進一步加大黑土資源保護力度。堅持優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全面開展“三減”行動,大力推廣黃腐酸、農作物秸桿還田,開發替代取黑土的水稻秧苗基質,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四要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整合農業資源,突出綠色、優質、生態、高效,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加快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二、調結構,轉方式,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增加農民收入,滿足消費市場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把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加快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更多的注重質量,注重結構,注重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以規模經營為核心,以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服務為保障,優化區域布局,優化生產體系,優化產品結構,優化農產品品質品牌,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要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重點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示范園區、創業園規劃布局,劃定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保護區。二要進一步優化產業體系。黑龍江應當做大做強水稻產業經濟,加快發展非轉基因大豆、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加快發展食用菌、漿果等特色產業。深度開發“原字號”,提升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及加工產品所占比重和供給能力,使黑龍江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更加契合消費需求,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三要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以產業融合為動力,引導工商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綠色食品開發,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升級和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四要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品質品牌。要瞄準市場端頭,著力培育和推廣一批品質優良,特別是適應市場需求,“食味值”高的水稻品種和大米品牌,推進良種普及和農產品品質提升,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供給的信任度,讓好產品有品牌有市場有價值影響力。
三、深入推進農業配套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增強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內生動力。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各項工作重中之重,多要素聯動,加大農業農村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堅決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一要創新經營主體。圍繞主導產業、資源優勢、市場和品牌,著力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和企業經營共同發展,面向市場經營的新型主體。支持具備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創建資金互助社。培養、引導農民合作社向規范社、示范社發展,創造條件促進合作社與工商資本對接逐步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規范社、示范社。二要創新科技服務。要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模式攻關,引領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加快糧食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培育一批優質安全綠色、高產穩產、附加值高的新品種。三要創新經營體制。在全面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基礎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要尊重農民意愿和維護農民權益,把選擇權交給農民,加強示范和引導,不搞強迫命令。四要創新農產品營銷方式。立足大糧食變大產業,堅持用產業化的思維抓農業,圍繞農業發展加工業,圍繞農業做大服務業,打通農村一二三產業。積極推動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認證工作,全力打響優質大米、非轉基因大豆品牌,著力培育和推廣一批品質優良農產品。以發展精準農業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為重點,建設一批高標準“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加大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推廣力度,大力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將黑龍江的優質米、食用菌、特色經濟作物等都打造為綠色有機產品。積極推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加強與國內外中高端消費市場合作,開發滿足消費者需要的食品類農業產品。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供給的信任度,保證優質農產品市場有效供給,讓好產品有品牌有市場有價值影響力。
四、把保護好資源環境、生態環境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力,進一步加快綠色生態農業建設。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創新以農業為主導的低碳循環產業體系,讓綠色農業的發展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力,建立農業供給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對林地、濕地資源進行全面普查,擴大退耕還林還濕還草面積。要加大黑土保護、森林濕地保護、水生資源保護力度。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大力發展循環農業、低碳農業,共同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圍繞做好國家綠色生態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這篇大文章,劃定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保護區。圍繞現代化大農業、民族風情、自然景觀,邊境風光等,開發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養生健康農業等功能性特色產品。同時,要加大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打擊破壞資源環境、生態環境行為。
五、加快民生改善和鄉村建設,補齊農村發展短板,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抓住國家把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的機遇,補齊農村短板,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是抓好農村泥草(危)房、農村安全飲水、田間路、電網改造,通鄉村道路加寬、中心村內道路硬化及信息化建設工程和村屯消防網絡體系建設等。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方面,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農村改廁為重點,加大改廁、改圈、改灶、垃圾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美化和村莊保潔工作力度,完善以獎促治政策,全面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水平。同時,大力加強農村教育、農村衛生醫療和社會保障、農村文化等事業建設,通過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之間的均等化步伐等政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六、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一是以五大理念為指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再簡單以產量論英雄,而要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上多下功夫。二是以市場化取向為抓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該交給市場去做的事情要交給市場去做,政府主要是創造制度環境讓市場機制真正發揮作用。三是以加強法制化建設為保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破一些關鍵領域的體制障礙的同時,建立基于法律規范的長效體制機制,形成公平而富有激勵性的新制度,減少政策的不穩定性。加強對農業的支持與保護,不能因為政策調整損害農民利益、挫傷農民積極性。
 
(作者系佳木斯農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