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鄉村振興中農村義務教育的思考和建議
2019/1/10 9:29:24

 

孫慶忠  張福君

 

富錦市2004年開始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優化辦學環境,提高教育質量。以農村鄉鎮為單位,在全省首家實施了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先后經過近五年的時間謀劃、建設、實施、合并和搬遷,將當時的村鎮所屬的三百多所小學合并為十七所中心小學。將十七所鄉鎮所屬中學合并為七所鎮屬中學。

農村“寄宿制”中小學校的建設,激了農村教育的辦學機制。教育資源集中使用,避免了教育的重復和分散投入,優化了教育資源的配置。使鄉鎮中小學的辦學條件,許多方面好于城的中小學。縮小農村教育與鎮教育的差距,提高了農村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和室內學生的均等。

一、取得的成就

    鄉村振興是包括農村教育在內的全面振興。富錦市農村義務教育經過長期努力,得到了明顯改善

1、農村各鎮中學、中心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基本的改善,七所中學均進行了教學樓、宿舍樓、理化生物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及各種專業教室建設。十七所中心校全部建成了教學樓及大部分的宿舍樓,標準化的食堂,音體美等專用的教室一應俱全。

2、良好的落實了國家的課時計劃,開齊、開全學科。外語,音體美課等都有專任教師任教,農村學生受良好教育的概率和城內學生同步。

3、實際中辦學后,根除了復式班教學,減輕了鄉村教師的工作負擔,使之專職于學科教學,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4、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集中辦學以后,班主任老師、科任老師人盡其才。每一名教師的特長,都能得到發揮。教師群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生得到了良好教育的機會加大,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集中辦學的短板逐漸的顯露出來

1、鄉鎮中小學學額急劇下降。由于近年來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生進入學,造成個別中小學學額已經下到了最低。據筆者調查,目前我市農村鎮屬十七所中小學學生數,不足5000人。而教師人數為1100余人。師生的比例約為1:4.5。而國家在給予的編制比1:17,(17名學生給與1名老師編制)。農村鎮屬中學學生不足2300人,近400名教師。學生和教師比例為1:5.8。以錦山、二龍鄉、向陽川鎮為例,2004年集中辦學時錦山中心校為1600名,二龍山中心校近1800名,向陽川中心校也超過1500名學生。而現在錦山中心校學生數600名,二龍山中心校為612名,向陽川中心校為510名學生。十幾年的時間,三個鎮中心校分別下降了近1000名學生。三個鎮的中學生,2004年集中辦學時,各校學額都是800到1000名左右。而現在三個鎮中學學額。只有300到400名左右,下降的幾乎超過半數。更令筆者吃驚的是,有兩所中心小學,其學額一所不足50人。而這兩所學校現有的教職工,都超過了60人。據調查反映,2018年暑期開學,農村各鎮中小學學額仍會繼續下降。

2、中青年教師流動性太大。2000年以后,農村中小學沒有接收過師范類院校的學生。隨著我市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加快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紛紛到城鎮內買樓居住,想方設法將工作調進城市內。最近十多年來至少要有300到400名農村鄉鎮中小學骨干教師調入鎮內,導致了鄉鎮中學重點學科嚴重缺腿中心校缺少班主任教師。這些年年輕教師的外流,導致了剩余教師全是年齡偏大者,嚴重的削弱了農村學校的教師力量。好教師進城,好學生也紛紛進城,這也是農村中小學學額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3、教育資源嚴重浪費。錦山,二龍山,向陽川三鎮集中辦學前后,陸續建設起了8000到10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宿舍樓食堂等,輔助教學設置,按現有的學生生源使用,要閑置一半兒教學資源。

4、加重了市內教育的負擔,加重了農村學生家長經濟負擔。農村中小學生大量擁入市內中小學,毫無疑問增加了市內教育的嚴重負擔。教室不足,大班額嚴重,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嚴重加大,給城市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學生流入到市內,也加重了農村學生家長經濟負擔。失去了國家給予農村中小學“兩先一補”的政策資源自助。租房費、食宿費、車費、補課費等,每年要多付出兩萬到至三萬元。這無疑是增加了農民的家庭的經濟負擔。

[FS:PAGE]

三、幾點建議

國家對于優先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已經下發了若干優惠政策,加大了對農村學校的經濟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實施了均衡化發展的奮斗目標,提升了對農村師資的培養培訓力度,增加了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職稱評定、工資晉級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從上到下,物質上精神上文明程度上穩定了農村鄉鎮學校的師資隊伍,從而促進了農村鄉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富錦是農業大市,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每一個農村鄉鎮至少辦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是農村發展的的戰略由此提出幾點建議:

1、從學前教育抓起。加大國家對農村學前三年教育的經費投入,把學前三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辦好農村中小學、幼兒園和鎮屬示范性中心幼兒園,做到學前三年教育不出中心校。最起碼做到不出鎮,這是一項耗資巨大的民心工程,也是廣大農民的眾望所歸,也是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需要,是解決農村中小學生學額問題的最基本保障。

2、整合鄉鎮中小學辦學資源。充分發揮鄉鎮中小學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投入公共經費,讓辦學條件、辦學環境和教學儀器設備各種試驗室、活動室等專用教室建設不斷提高和加強 趕上或超過市里那些中小學校。

3、加強鄉鎮中小學教學。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造就出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教師隊伍是學校興旺發達的最基本要素。提高在農村工作年限長的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福利待遇,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利用經濟手段最大限度的鼓勵廣大教師終生獻身農村教育事業。建議國家每年都將熱愛農村教育事業、愿意為農村教育事業奮斗的有志大中專學校畢業生,選調到鄉鎮中小學任教,使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實現老中青三結合各個學科包括音體美勞專業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全面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讓農村中小學學生家長深深地感受到城鄉整體教育無大差異。

4、實教育戰線一幫一工程。市內的每一所中小學,都要選擇一所農村中小學為自己的幫扶對象這種幫扶和交流是走過場、表面的。首先是校級領導的對等交流,其次是教師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待遇,以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

5、深化農村中小學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目前農村中小學師資年齡普遍偏高,大部分超過五十歲以上年齡段。他們當中大部分是社會招錄的從事教育工作,特別是音體美、計算機等科學知識生疏,只能用傳統的方法授課,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的教學質量因為這批人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現象。市政府應盡快出臺教師崗位聘任制、上崗兌現職稱工資、績效工資制和末位淘汰制。堅持干和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的原則,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健康有序地發展,完成黨和政府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的戰略部署。

 

(作者系富錦市老科協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