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解答  及時雨
今春,肆虐的新冠疫情催生出一大批科技“網紅”。電視大屏,手機小屏,網絡直播問題解答是樺南縣農業科研中心分會科技宣傳指導話題的舞臺,縣農業科研中心分會,以科技為先導充分發揮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以科普宣傳、科技服務、科技攻關為主攻內容,從備耕到春播,從選種育苗到選茬播種,糧食生產畜牧業發展,從蔬菜大棚到中草藥材種植等,凡是涉及全縣農業生產的都是科研中心熱點話題.他們創新推出的《科技興農在線助》,分別對10個鄉鎮,192個行政村的農戶手機微信網,朋友圈的農業技術難題解答。并且利用電腦、手機對各鄉鎮進行各作物技術講座,不僅有效化解了疫情期間科技下鄉,人員聚集傳播疫情的難題,創設了覆蓋面廣,受益人多,影響力大,實用高效的平臺而備受社會界好評。許多農民有了農業專家朋友圈、微信群,迅速普及農業科技的新知識,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心骨,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精選良種  促更新
“農以種為先”,優質種子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多年來,縣科研中心分會對全縣10個鄉鎮不同地域、氣候、生態類型區開展種質創新和優質品種繁育,育成和推廣一大批優質良種,保障了全縣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和優良品種供給。如我縣科技示范基地總經理、老科協負責人孫斌培育的水稻“系選一號”、“龍粳”、“綏粳”、“龍稻”等品種,科技中心分會在全縣推廣“黑農”、“合農”、“綏農”大豆品種和“綏玉”、“龍單”系列玉米品種,有利解決了我縣孟家崗鎮、石頭河子鎮等山區半山區氣溫稍低貪青晚熟“水苞米”問題。利用南部大八浪鄉、閆家鎮積溫高優勢發展大棚香瓜,一年兩季經濟作物,促進農民增收增效。由于科技普及到位,我縣糧食生產連續多年來豐產豐收。如大豆最高實現畝產240公斤,玉米畝產1050公斤,水稻畝產600公斤。加速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發揮科技的作用。
“定向”科研  出特產
近幾年來,縣農科研中心分會,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定向”科研技術創新,努力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全縣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效益不斷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在作物耕種上,從“深松耕到黑土地保護與提升”從“水稻旱育稀植技術”到“玉米抗旱保水高產”從秸桿燒荒污染環境到“秸桿粉碎綜合利用”等,針對不同時期制約全縣農業生產的關鍵問題,縣科研中心分會研究推廣一系列大規模應用推廣技術,保障了糧食生產能力的穩步提升。尤其是近幾年來,科研與需求的緊密結合,催生出一批市場銷路好,種植效益高“定向”好品種,如高淀粉、高賴氨酸專用深加工型玉米,高異黃酮、高蛋白、高油大豆,優質高產水稻等。特別是樺南鎮的鎮豐村的圣杰300棟綠色蔬菜大棚基地,生產出富有營養、符合人們口味的蔬菜,供不應求,成為全縣市民食用安全放心熱門蔬菜。
優質服務  保豐收
從年年冬春農民集中到縣統一科技辦班培訓,到下鄉逐村逐地塊送科技培訓,又到微信、朋友圈、線上講座、問題咨詢,解答難題等線上服務。使農業科技走進樺南的農民群眾,田間地頭、化作樺南大地的豐收,鼓起農民的腰包,綻開農民的笑臉,促進了鄉村振興!
近三年來,縣科研中心分會向全縣貧困戶派科技服務員119人次,舉辦各類農民科技培訓109場,線上咨詢6930人次,發放優良種子、病蟲害防治“宣傳單”39000份,受益農民73900人,直接服務農作物面積342萬畝。確保安全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促進農業增產,農村增綠,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步伐。
樺南縣老科協  趙洪財
                         202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