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 湯原縣老科協
“四化”引領循環農業發展
2018/1/17 9:25:56

崔國志

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打造循環農業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有效和中高端農產品供給,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但發展循環農業最重要的就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采取良種化、產業化、信息化、標準化等先進模式,著力推進農業轉型發展,構建全產業鏈條循環體系。

一、推進良種化建設。

優良品種是現代農業的標志,良種化程度的高低,決定著農業的產業效益,是農業實現產業化、標準化、現代化的基礎。在循環農業鏈條中,畜牧業的養殖業品種選用上,必須是國外或國內優良品種,且適合我縣氣候條件等因素。目前,國內、外“兩牛一豬”的優良品種主要為,國外奶牛主要以荷斯坦和娟珊品種為主,肉牛主要以西門塔爾牛、利木贊、夏洛來、安格斯品種為主,生豬主要以大約克夏豬(大白豬)、長白豬(蘭德瑞斯豬)、杜洛克、漢普夏豬、皮特蘭品種為主。國內奶牛主要以中國荷斯坦品種為主,肉牛主要以西門塔爾牛、利木贊、夏洛來品種為主,生豬主要以大白、長白、杜洛克品種為主,國內的“兩牛一豬”優良品種全部都適合我縣飼養。

種植業的品種選擇上,要做到三個遵循,一是遵循地區氣候特點,根據南北積溫、土壤環境差異選擇不同品種;二是遵循高產優質,選用抗病、抗倒伏、耐低溫冷害的品種;三是遵循市場需求,受國家糧食收儲制度以及種植結構調整的影響,玉米市場價格走低,因此在種植品種選用上,要適當增加以優質水稻為代表的作物種植面積。2017年主要糧食作物優質高產品種布局規劃:水稻主栽品種為龍粳46、綏粳18。搭配品種南部地區為綏粳4、龍粳31、龍慶稻3號。北部地區為龍粳47、龍粳53。優質米品種為龍粳香1號、綏粳15號。玉米南部地區主栽品種為寧玉735號,搭配品種為綠單4、富爾116;北部地區主栽品種為德美亞3號、先達203;搭配品種為綏玉20。粘玉米為墾粘1號、金糯262號。青儲玉米為陽光1號、龍單58號。大豆主栽品種:高油品種為合豐50、合農75;高蛋白品種為黑農48、東農48、綏農36、合豐55;極早熟品種為黑河38

二、推進產業化建設。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在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山東在這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1993年濰坊就提出了這一概念,并率先做出了重要探索。一是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根據中央一號文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主動適應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高要求的趨勢,堅持市場需求導向,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按照“減玉米、穩定并適當增加水稻、增加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擴大優質特色農產品和高效經濟作物生產,向結構調整要質量、增效益,增強農產品有效供給。二是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構建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通過引進工商資本入駐建企業、壯大本地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大型企業集團等方式,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群體。進一步加大扶持工作力度,借助全省政策優勢,實施資金整合戰略,支持水稻、玉米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我縣兩大品種加工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三是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為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治本措施,著力解決農產品品牌散、亂、多和競爭力弱、影響力小等問題,推進農產品品牌整合提升,提高獨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重點打造“維維湯旺河大米”“亮子奔騰黑木耳”“波巴布富硒黑木耳”等品牌,形成湯原優勢品牌、拳頭產品。突出大品牌的旱地黑土和非轉基因的個性化特征,加強形象包裝設計和差異宣傳,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構筑銷售網絡,不斷開拓市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大品牌建設為牽動,吸納農民深度參與加工、營銷等環節,促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分享品牌增值效益。四是促進農業企業合作。充分發揮我縣優質農產品資源優勢和長三角、珠三角、津京冀等主銷區的市場資源優勢,加強我縣與主銷區建立平等協作、互惠互利、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發展訂單農業。通過謀劃好項目、走出去招商、為企業服好務等方式積極吸引主銷區地方政府和工商資本到我縣建設糧源基地、倉儲物流設施和發展加工業,實現合作共贏,借助外力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深化畜牧業對外開發合作,以對俄遠東地區和畜牧業發達國家合作為重點,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畜牧業投資、貿易、科技、畜產品加工等合作交流,加快畜產品基地建設。通過全國供銷總社與主銷區的供銷社建立密切聯系,建立平等協作、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五是完善利益連結機制。通過引導和鼓勵香蘭米業、四海公司、佳源乳品廠等龍頭企業采取建立風險基金、推行訂單生產、實行保護價收購產品、墊付生產周轉金、賒銷生產資料和返還加工利潤等方式,進一步密切與基地農戶的關系,逐步形成企業扶持基地建設,基地支持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增強企業和農戶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實現農企雙贏,共同發展。

[FS:PAGE]

三、推進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發動引擎、是城鎮化的標志和象征,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和農民中的應用和實踐,即產生了農業信息化。幾年來,我縣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建設了一些示范帶動項目,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生產體系。但與農業信息化的具體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主要表現在:經營主體和市場信息交流不暢,信息傳遞不對等;農民不了解市場行情,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市場不了解我們農民種植了什么,能夠收購哪些產品;缺乏農業信息化農村能人,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建設不完善等方面。在這些方面,我們必須加大力度、著力推進,構建現代農業信息化體系,讓湯原的農產品走出去。一是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精通網上商城銷售、對接大城市電商圈和最新發展趨勢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培訓,著力培育能夠了解農村電子商務實際,能夠整合、挖掘農產品電子商務資源的人才,培養有志投身現代農業的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從事信息化建設。二是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讓更多的農民掌握先進的實用技術。切實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采取定點培訓、定向培訓、定單培訓等方式,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強勞動中介的組織與管理,提高勞動力轉移組織力度,讓更多農戶通過非農就業和勞務輸出實現致富。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利用科技資源和成果到貧困地區創業,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通過開展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建立科技示范園區、擴大科技示范戶等方式提高示范帶動效應,充分發揮科技在扶貧中的帶動作用。三是深化“互聯網+農業”建設。落實總書記提出的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要求,以“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建設為依托,建立全程可追溯體系,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確保湯原農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構建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實現種的好向賣得好的轉變,由賣得好倒逼種的更好。促進湯原縣電子商務發展,借船出海、筑巢引鳳,積極發展“互聯網+”和市場化營銷,加快推廣“好湯原商城”電子商務平臺,與“淘寶、美淘村、供稍E家、惠豐通村網、郵樂購”等電商企業合作,實現我縣農產品全網銷售。加快實施農資批發市場項目,建設縣級大宗商品上下行物流園區,擴建鶴立、香蘭兩個中心鎮物流配送分撥中心,改造升級鄉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村級綜合服務站,完善電商服務體系,推進農產品進城。加快供銷社現代流通網絡建設,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逐步破解買難賣難問題。

四、推進標準化建設。

農業標準化是以農業為對象的標準化活動,即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通過制訂和實施標準,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通俗的講就是用標準生產、最低投入,實現最大產出。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基礎。它通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經驗組裝成農業標準,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它融先進的技術、經濟、管理于一體,使農業發展科學化、系統化,是實現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技術標準。加強示范推廣力度,創新推廣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產業鏈條改造升級。探索推進優良種植經驗與生產技術的積累與轉化,形成標準化生產模式。達到“技術可應用,模式可借鑒,標準易實現”的效果。二是推進推廣隊伍建設。依托國家重點項目,搭建科研院所合作平臺,合理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引入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加強示范推廣力度,創新推廣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產業鏈條改造升級。逐步建立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主導,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為基礎,村級農技服務站為輻射,吸納種植大戶為補充,農業科研院校、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支持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三是加強職業農民培養。2012年至今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對職業農民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將其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個重要抓手和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重要保障。從現在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來看,職業農民必須要具備駕馭生產的專業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善于交流的社會能力、認同價值的人格能力這四種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以農業經理人、科技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加快培養經營型、科技型、服務型職業農民。要探索引導在龍頭企業中培養職業農民,讓農民參與企業的生產運作,熟悉生產流程,掌握企業運行規律和方式。要讓職業農民在產業鏈中成長,參與農業主導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使其掌握生產的全過程,讓其經常接受鍛煉,得到成長。要促進職業農民在生產服務中成熟,不斷提升職業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四是高標準建設循環農業示范點。突出抓好高標準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基地建設,加快綠色食品產業融合。做大做強綠色水稻、乳品、肉類、水產品等優勢產業,加快復制“魚稻”“鴨稻”“蟹稻”森林有機食品等生產模式,推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在畜牧業標準化建設上,目前省農科院正在幫助制定肉牛成母牛秸稈飼養、肉牛后備小母牛秸稈飼養、架子牛選購、架子牛育肥飼養、秸稈打包、秸稈發酵、生物肥生產、有機水稻生產等各項技術標準和規范,待各項技術標準和規范出臺后,將下發到循環單元手中。同時農業、畜牧、農機、各鄉鎮政府要深入循環單元開展全面指導、服務工作,確保技術標準和規范發揮最大效應。在這里我還要強調下用典型推動工作,要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給農民做示范,充分發揮典型和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各類典型的培養力度,積點成線、織線為免,打造可復制、能推廣的典型,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走活全盤。

[FS:PAGE]

(作者系湯原縣老科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