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佰福
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關于農村問題的講話精神,根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部署,針對佳木斯市農村的具體現狀,僅就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和佳木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振興”二字,內涵十分豐富,也體現出戰略演進的發展態勢。一是論述了鄉村在中國發展建設過程中作出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緊迫性,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村發揮了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支撐完成制造大國的發展轉型。但長期以來,農村關注度較低、發展動力不足,嚴重滯后于城市,面臨產業基礎薄弱、人口老齡化、留守兒童等諸多發展難題。 二是對鄉村發展前景做了戰略性設想。“振興”必須尊重發展規律,分階段設置發展目標。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第一階段目標為在2020年如期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階段為2020年至2035年,與國家發展同步,基本實現鄉村現代化,鄉村與城市差距逐漸縮小,生活水平較大提升;第三階段為2035年至2050年,實現鄉村現代化,鄉村與城市基本無差異。
二、佳木斯市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
1、農產品品種、品級結構不平衡
目前,由于其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佳木斯市的糧食供給量在國內
排名位據前列,但是卻呈現出了“只大不強、只多不優”的態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很多農民依舊將關注的重心放在生產環節上,依舊重視的是產量高低的問題,依舊糾結于在品種選擇時,是選高產低質,還是選低產高質的問題。很少有人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將消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致使在農產品供給上,普通的農產品過剩,以至堆壓,供過于求;個性化、差異化的、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卻短缺,供不應求。
2、農產品質量、安全性不高
在提高品質,符合消費者需求上下功夫,盡可能地提高有效供給,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理念。佳木斯市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諧度還比較低。在耕地利用上,傳統落后觀念仍比較嚴重,重使用輕保養,重產出輕投入,導致很多土地質量下降,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尤其是化肥、農藥的使用問題,我們國家利用量很大,但利用率卻很低,據統計,利用率低于發達國家。佳木斯市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濫用化肥、農藥,致使糧食、蔬菜、禽蛋等農產品上的殘留物超標,不僅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對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危害。
3、農產品生產、經營分散
目前,佳木斯市農戶分散經營,農民科技水平偏低,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粗放式發展現象仍比較嚴重。尤其是很多青年農民進城打工后,使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慢,更加不利于集約化發展模式的形成。這種生產、經營的分散狀態,很難形成應對市場需求的合力。
三、佳木斯市鄉村振興的途徑與措施
(一)釋放國家政策調整信號,提高農民對鄉村振興的認識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鄉村振興的認識,尤其是國家將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的政策,向廣大農民特別是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宣傳政策調整信息。明確告之國家將取消臨時收儲,至于價格補貼和托底收購政策,也不是在原來臨儲價格基礎上進行補貼,而是隨行就市的價格,既要與全國玉米銷售價格比較,又要與進口玉米到岸完稅價格進行比較,即使加上補貼,也達不到以往臨儲價格。關于托底收購,何時啟動無法保證,必須做好自己保管準備。
(二)調整種植結構,適應國家政策改革大形勢
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減玉米、穩定并適當增加水稻、增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的調整思路,適應國家玉米收儲制度將作重大調整的大形勢,調減玉米面積。
 1、突出優勢作物。進一步突出水稻在糧食作物中的優勢和主導地位。大力發展高品質食用大豆,積極注冊佳木斯大豆地理標識,打造非轉基因品牌,努力促進大豆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山區、半山區等不宜實行“旱改水”的地方要積極發展高粱、谷子等雜糧雜豆作物。全面啟動實施糧豆輪作、糧飼輪作等生態友好型耕作制度,努力在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增加效益上實現新突破。積極申請注冊雜糧及經濟作物國家地理標識。
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保證糧食綜合產能不降低的基礎上,在種植業上,按照省委提出的“減玉米、穩定并適當增加水稻、增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綜合考慮各縣(市)區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通過加大宣傳引導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動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著力向優勢品種上調、向提高品質上調、向特色高效上調、向飼草飼料上調,有力促進了質量效益型農業的發展,向結構調整要質量要效益。壓縮玉米、穩定大豆、增加水稻和馬鈴薯種植面積,縮小將玉米面積同時要提高玉米商品品質,滿足當地玉米深加工企業對原料玉米的需求,使玉米生產提質增效;大力實施“旱改水”工程,適度發展水田面積;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增加以高蛋白大豆、豆漿豆為主的大豆面積,促進大豆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牽住調順產業體系這個牛鼻子,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積極推進現代奶牛、肉牛、生豬和禽產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帶動三產融合發展。
    2、突出優質專用品種。著力擴大食味值高、市場銷售好的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重點發展加工專用玉米、青貯飼用玉米、青食玉米、高淀粉馬鈴薯等品種,著力發展有區域特色的雜糧雜豆品種,全面提高農產品品質,為實現優質優價奠定基礎。根據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挖掘米改稻、米改經、米改豆、米改雜、米改飼等潛力,幫助農民找市場、簽訂單,
3、突出高效經濟作物。向蔬菜、瓜果、菌類等高附加值的作物上調。山區、半山區要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全力推進大榛子、紅樹莓、紫蘇等高效經濟作物發展。
4、突出畜牧養殖。進一步挖掘我市畜牧養殖增長潛力,全面提升養殖規模和水平,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畜牧業向繁育養殖、屠宰、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努力提高全產業鏈質量效益水平
5、突出外向型農業。發揮我市毗鄰俄羅斯的區位優勢,根據俄羅斯市場需求,擴大適銷對路品種種植面積。增加高品質、高效益的蔬菜新品種種植,積極發展訂單生產。不斷加強對俄標準化果蔬出口基地建設,做實出口基地面積,加強出口企業培育,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
發揮我市在俄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合作社、農民的基礎優勢,加大我市對俄農業資源開發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強中俄政府間溝通,搭建好對俄貿易平臺,逐步把我市在俄農業開發和對俄貿易引領到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健康軌道上來。
(三)建設綠色農業,推動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現在消費的農產品從以溫飽型為主體的格局正在向風味型、營養型、健康型、便捷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轉變。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佳木斯市應主動適應消費市場結構升級和國家政策新變化新趨勢,在調整農業結構上對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主動發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讓改革釋放紅利。為此,應積極發展“鴨稻”、“蟹稻米”和“魚稻米”等綠色生產模式,并向觀光農業方向發展,帶動創收。
隨著全面小康社會進程加快和社會供給結構變化,打造“綠色糧倉”成為佳木斯的新任務。把增加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助力實施“優質米工程”, “佳木斯大米”品牌已經成型,并享譽全國,為佳木斯農業走向品牌農業開了好頭,不斷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品質、口感的要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將水稻納入到體系之中,打造中高端食品供應基地。通過嚴格監管種出的水稻,稻農賣到當地的大米加工廠時還要憑“身份證”登記,一旦發現大米有質量問題,可以根據“身份證”追溯產品的上游供應鏈,跟蹤下游消費市場,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四)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轉化,做深“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尾”字文章
立足由大基地、大糧倉向大糧商、大工廠、大廚房轉變,積極引導資源、資本等要素向農產品加工上集聚,重點向食品、醫藥、生物化工等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近幾年,圍繞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佳木斯市始終保持著招商引資力度不減,投資建設熱度不降,引進富錦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續建農產品加工企業樺川縣慧豐酒業有限公司、佳木斯陽光生化有限公司。
積極為農民和企業搭建購銷平臺,深入推進“企業+基地”的生產模式,引導農民根據企業加工需求科學選擇品種。在玉米生產上,圍繞同江豐順農業加工需求積極發展蠟質硬粒型玉米生產,圍繞象嶼農產公司玉米深加工需求選用粉質玉米品種。在大豆生產上,圍繞冬梅豆粉擴大高蛋白大豆種植面積。
(五)重點打造城郊保供型、外銷出口型、山地特色型和貿易加工型蔬菜優勢區
隨著玉米收儲政策的改革,佳木斯地區廣大農民對種植結構調整的認識不斷提高,主動性、自覺性不斷增強。各級農業部門有力有序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以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主攻方向,堅持市場導向和比較效益原則,著力壓減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加快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打造農民持續增收、經濟持續發展的新生成點、新增長點和新支撐點。
黑龍江地處高寒地區,冬季凍結時間長,天然滅病蟲,雜草發生少,具備生產綠色有機蔬菜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通過引進新、優、特蔬菜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和栽培方式,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果菜種植習慣,逐步實現“特菜南銷”“南菜北種”的格局。我省其他地區油豆角、蘆筍、秋葵、娃娃菜、松花菜等特色蔬菜實現規模化種植,競爭優勢凸顯。此外,黑龍江黑木耳的多糖含量比國內其他地區高出10以上,蛋白質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區。
從市場需求上看,進入盛夏,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省份因高溫多雨、蔬菜病蟲害發生重,產品品質差,當地產菜供應不足,年需外進大宗蔬菜1600萬噸左右。此時正值黑龍江蔬菜生產旺季,恰好錯季補缺,供應外埠市場夏淡季。省農委近三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露地蔬菜畝產值3000元左右,純效益2000元左右,是玉米的4.7倍;棚室蔬菜畝產值1.5萬元左右,溫室高的達1.8萬元,純效益6500-8000元,是玉米的15倍。在樺南縣、湯原縣、郊區等山區半山區大力發展雜糧、雜豆、紫蘇、白瓜種植;在湯原縣、樺南縣等具備食用菌生產基礎優勢的區域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圍繞“北菜南運”和對俄果蔬出口,在郊區、樺南縣、同江市等蔬菜生產基礎條件好的區域大力發展果蔬生產;積極圍繞“北菜南運”、對俄果蔬出口大力發展果蔬生產, 幫助各地創立各經濟作物的品牌,如樺南的紫蘇白瓜等特色作物,一定要加大宣傳,為特色經濟作為種植銷售起帶頭作用,為佳木斯種植業產業調整起示范作用。
(六)做實“互聯網+農業”,廣開市場幫助農民“賣得好”
黑龍江糧食、蔬菜生產有一個不利因素是上市時間集中,對此,全省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轉變觀念,激發內生動力,積極投身農產品營銷,提升價值鏈,讓“種得好”體現在“賣得好”上。大力引進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充分發揮其在資金、信息、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優勢,解決農民想干不會干、在開拓市場、帶動基地、引導生產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和帶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品牌培育工程,通過佳木斯大米、佳木斯大豆地理標識整合品牌,通過品牌拉動和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拓展銷售途徑,積極發展訂單農業。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自建電商網店,做實“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完善電商平臺,拓寬運營模式,拓展網上銷售渠道,通過銷售帶動生產,推動種植結構調整。
參考文獻:
[1]孫良.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204.
[2]田國雙.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投融資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理論探討,201102.
[3]鄭興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城市經濟,201101.
(作者系黑龍江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
佳木斯老科協農業分會玉米專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