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老科協 蔣佰福
(2017年9月8日)
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精神,根據全國農業工作會議部署,現就推進佳木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以下意見:
建設綠色農業,推動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現在消費的農產品從以溫飽型為主體的格局正在向風味型、營養型、健康型、便捷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轉變。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應主動適應消費市場結構升級和國家政策新變化新趨勢,在調整農業結構上對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主動發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讓改革釋放紅利。為此,應積極發展“鴨稻”、“蟹稻”和“魚稻”等綠色生產模式,并向觀光農業方向發展,帶動創收。
隨著全面小康社會進程加快和社會供給結構變化,打造“綠色糧倉”成為佳木斯的新任務。把增加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助力實施“優質米工程”,不斷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品質、口感的要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將水稻納入到體系之中,打造中高端食品供應基地。通過嚴格監管種出的水稻,稻農賣到當地的大米加工廠時還要憑“身份證”登記,一旦發現大米有質量問題,可以根據“身份證”追溯產品的上游供應鏈,跟蹤下游消費市場,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優化種植結構是調優產品結構的前提。實現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快速發展。
調順產業體系,需要著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牽住調順產業體系這個牛鼻子,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積極推進現代奶牛、肉牛、生豬和禽產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帶動三產融合發展。三產融合典范當屬北大荒寶泉嶺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封閉式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模式,建成完善的種雞繁育體系、飼料生產供應體系、肉雞屠宰加工與銷售體系,全年屠宰白羽肉雞4000萬只,全年預計消耗玉米15萬噸,消耗使用稻殼30萬立方米,實現了以養帶種,以種促養。
穩定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特色作物產能
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保證糧食綜合產能不降低的基礎上,繼續調減玉米面積,發展鮮食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向結構調整要質量要效益。
“去年,全省玉米面積減了1900多萬畝,由于‘一減’(減玉米)后邊跟著‘七增’(增大豆、水稻等其他作物),糧食總產量基本沒有減,仍然保持豐年水平,”黑龍江省玉米退出臨儲收購,市場價格由每斤1元錢減到不足0.7元甚至更低,玉米主產區和以種玉米為主的農民減收影響較大,但就全省而言,通過拓寬其他增收渠道,農民人均純收入仍實現了6.6的增長,不僅打贏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第一場硬仗,也為全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
在種植業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向優勢品種上調、向提高品質上調、向特色高效上調、向飼草飼料上調,有力促進了質量效益型農業的發展。壓縮玉米、穩定大豆、增加水稻和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以高蛋白大豆、豆漿豆為主的大豆面積;持續推進“旱改水”。在畜牧業調整上,重點發展“兩牛一豬一禽”。圍繞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四位一體”的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建立。
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轉化,做深“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尾”字文章
立足由大基地、大糧倉向大糧商、大工廠、大廚房轉變,積極引導資源、資本等要素向農產品加工上集聚,重點向食品、醫藥、生物化工等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近幾年,圍繞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佳木斯市始終保持著招商引資力度不減,投資建設熱度不降,引進富錦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續建農產品加工企業樺川縣慧豐酒業有限公司、佳木斯陽光生化有限公司。
重點打造城郊保供型、外銷出口型、山地特色型和貿易加工型蔬菜優勢區
今年是玉米收儲政策改革的第二年,黑龍江廣大農民對種植結構調整的認識不斷提高,主動性、自覺性不斷增強。各級農業部門有力有序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以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主攻方向,堅持市場導向和比較效益原則,著力壓減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加快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打造農民持續增收、經濟持續發展的新生成點、新增長點和新支撐點。
黑龍江地處高寒地區,冬季凍結時間長,天然滅病蟲,雜草發生少,具備生產綠色有機蔬菜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通過引進新、優、特蔬菜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和栽培方式,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果菜種植習慣,逐步實現“特菜南銷”“南菜北種”的格局。油豆角、蘆筍、秋葵、娃娃菜、松花菜等特色蔬菜實現規模化種植,競爭優勢凸顯。此外,黑龍江黑木耳的多糖含量比國內其他地區高出10以上,蛋白質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區。
從市場需求上看,進入盛夏,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省份因高溫多雨、蔬菜病蟲害發生重,產品品質差,當地產菜供應不足,年需外進大宗蔬菜1600萬噸左右。此時正值黑龍江蔬菜生產旺季,恰好錯季補缺,供應外埠市場夏淡季。另一方面,黑龍江冬春季蔬菜需求量約在560萬噸,當地產鮮菜僅有80萬噸,占總需求量的14,發展本地鮮菜和窖儲菜可增加本省冬春淡季供給。省農委近三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露地蔬菜畝產值3000元左右,純效益2000元左右,是玉米的4.7倍;棚室蔬菜畝產值1.5萬元左右,溫室高的達1.8萬元,純效益6500-8000元,是玉米的15倍。
廣開市場幫助農民“賣得好”
黑龍江糧食、蔬菜生產有一個不利因素是上市時間集中,對此,全省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轉變觀念,激發內生動力,積極投身農產品營銷,提升價值鏈,讓“種得好”體現在“賣得好”上。省政府分別于今年2月18日和6月12日,成功舉辦了第十三屆全國鮮食玉米大會和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暨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大會。會上共有90余家企業與黑龍江鮮食玉米種植合作社簽訂18.3萬噸供銷合同,訂單總金額達到5.4億元,帶動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食用菌大會吸引省內80余家優秀食用菌生產商參展,上海、北京的知名連鎖公司等90余家省外營銷企業到會洽商。前不久在杭州舉辦的黑龍江合作社優質農產品推介會上專門設立了蔬菜專區,展銷近百家合作社的優質綠色優質果蔬、馬鈴薯、菇娘、西瓜、黏甜玉米、山特產及各類深加工產品等,展會上蔬菜銷售意向達3500萬公斤,銷售額突破1.2億元。
同時,緊抓“私人定制”和消費升級需求,搶占高端消費群體市場。以社區、企業、學校、機關、飯店和網站為目標,打造“從田間到廚房直供直銷”入戶配送的新業態,帶動蔬菜產業向優質安全生態高效層級躍升。
互聯網金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賦能
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在經過了野蠻生長、風險頻發、監管收緊的階段之后,如今已進入行業轉型的深水期。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可以發揮重要服務的機遇。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可以發揮重要服務的機遇。服務于供給側改革大局,互聯網可以使得金融更好地聯通工商領域、惠及千家萬戶、服務國計民生。譬如,通過大數據支持,能夠幫助生產者進行有效的供給,精準地匹配需求,對消化庫存和產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在創業創新過程中,一些小微創新創業者的資金需求往往被傳統金融機構忽略,互聯網金融則可以為這些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實現金融資產和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從而滿足創新創業者的資金需求。而在支持“三農”投資、精準扶貧等方面,互聯網金融都可以發揮重要的補充作用。
  (作者系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