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科協工交分會謝曉如商務局趙澤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與內貿企業不同,外貿企業面向的是廣闊的海外市場,因此推動外貿企業供給側改革要有國際視野,著力點是打造競爭新優勢。外貿需求側在外,供給側改革更有必要,著力點是將過剩產能轉化為優勢產能。在新形勢下,外貿企業需要生產適銷對路、質量優良的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競爭新優勢。
    推進外貿供給側改革,主要的目的是實現穩增長、調結構、轉動力、提質量的目標,推動外貿穩定增長。近年來中國外貿結構的不斷優化促使外貿逐漸由“保增長”轉向“保份額”。外貿領域的“保份額”,比之傳統模式的“保增長”應該說更切合當今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本文目的在于結合實際,分析我市推動外貿企業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我市對外開放的基本狀況,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提出我市外貿企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一、推動外貿企業供給側改革是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
    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市場的蛋糕正在變小,在這種情況下,在當今明顯走低的國際市場需求總量中盡可能多爭取一點的市場份額,是擺在當前的重要問題。2012年以來,我國外貿已經連續4年處于個位數增長甚至更低的區間。2015年經濟形勢沒有改善,受外需低迷、內需放緩、價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我國外貿形勢復雜嚴峻,下行壓力大。今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外貿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動力轉換,著力推進外貿供給側改革,全力以赴做好新常態下的外貿工作,努力完成穩增長、調結構、轉動力、提質量的工作目標任務,推動外貿穩定增長,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為國    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外貿企業以與國際市場密切關聯的進口和出口及豐富多樣的對外合作形式開展著企業的經營活動。從某種意思上講,外貿企業是地方經濟體系中的“精銳部隊”,代表了一個地區的加工制造業的水平及本地經濟活動與國際市場,特別是越來越緊密的世界經濟大循環的參與程度。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新的變化,與全國、全省一樣,我市的外貿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市場萎縮、需求減少,經濟效益下降等已經成為常見的現象。這在一方面是所有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另一方面暴露了我市外貿企業的短板在變化的經濟形勢下,帶來了影響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后果。因此改革是企業發展乃至生存的需要,企業面臨著是繼續抱殘守缺觀望維持,還是有準備地未雨綢繆,以積極改革的行動去迎接形勢發展的挑戰的抉擇。在新的一輪世界經濟的循環中,外貿企業是生是死,是發展還是消亡與今天的改革是有直接而密切的關系。
    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恰如其時地為外貿企業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我市對外開放的優勢
    我市的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是有優勢的。概括起來有現代農業、中心城市、工業基礎、沿邊開放四大優勢。
    現代農業佳木斯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腹地,素有“三江明珠·東極天府”的美譽。佳木斯是我國最具規模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之一,發展現代農業極具潛力。
    沿邊開放我市是我國對俄開放的“橋頭堡”,發展對俄經貿合作優勢明顯。佳木斯直接面對俄遠東聯邦經濟圈城市群中心。擁有4個國家一類水運口岸和1個國際空港,口岸吞吐能力達到750萬噸。特別是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已開工建設。大橋建成后,年過貨能力2100萬噸,全市口岸總吞吐能力將提升到3500萬噸左右。成為黑龍江省對俄羅斯貨物吞吐能力最強的口岸。大橋將成為我國第三條對俄鐵路運輸大通道,更是一條新的亞歐運輸大通道。與佳木斯市隔江相望的俄遠東地區資源富集。佳木斯市與俄遠東地區在資源、產業、科技、市場等方面互補性很強,蘊含著巨大商機。
中心城市我市是黑龍江省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城市集群中心,150公里半徑內輻射4個資源型城市,周圍遍布大煤礦、大農場、大林場,經濟區人口超過1000萬,GDP總量達到223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1000億元。擁有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最大的鐵路運輸編組站,哈爾濱至佳木斯高速鐵路即將開工建設。同三、鶴大等國家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現在已開通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韓國首爾和北京、上海等國內外城市空中航線。
    工業基礎佳木斯是國家老工業基地,發展現代工業基礎扎實,現已形成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綠色食品、建材、造紙及木材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擁有全國最大的大型聯合收割機生產企業—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全國最大的特種電機生產企業—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支柱企業。我市重點建設了10個具備承接項目落地和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條件的產業園區。先后有美國約翰·迪爾公司、比利時百威英博公司、新加坡豐益集團、泉林、毅德城、華電、哈電氣等國內外大型企業落戶佳木斯,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黑龍江省加快推進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及我市對俄大通道提檔升級的歷史機遇,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全面推進對俄口岸互聯互通和沿江開放戰略,通道、園區、項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的對俄貿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多年來,我市在全省的對外開放合作包括對外貿易工作中,始終處于前列的水平。
    我市對外開放的基礎、政策等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客商,壯大了我市的產業體系。與此同時我市在俄羅斯、美國、香港投資了多種領域的企業。伴隨著對外投資,我市積極探討對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目前雖然我市還沒有正規渠道和有規模的對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但民間小規模的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隨著對外投資項目在持續開展。
    三、我市發展和擴大對外貿易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
    我市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的優勢突出,但外貿體系的短板也是客觀存在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外貿企業規模小,地方產品與國際市場的需求相比缺少競爭力,產業分布嚴重失衡,國有企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市外貿企業體系是伴隨著我市的產業體系和外貿歷史的形成、發展而形成的。相對于我市經濟的發展,外貿企業沒有跟上前進的腳步。我市雖然已形成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綠色食品、建材、造紙及木材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其產業規模、產業鏈條、產品科技含量與國內外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嚴格意義上講佳木斯市并不是國家定義中的老工業基地城市,而是一個以輕工業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但經濟規模并不很大的綜合性城市。盡管如此,我市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曾經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對外貿易作為其中的重要產業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市經濟的輝煌和沉寂。曾幾何時,佳木斯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著一席之地,佳木斯的工業用紙、佳鳳啤酒、棉紗棉布、蔗糖等赫赫有名,為我市貢獻了巨大的財力。我市的對外貿易隨著工業體系的壯大也在創造輝煌的業績。
    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市的工業體系逐漸衰退,產業門類和產品不斷減少,加工業的比重急劇降低。對外貿易也受到了直接的影響,經我市口岸出口的地方產品比重越來越低,進口原料用于地方產品越來越低,口岸更多的是起到了通道的作用。外貿的衰退與工業產業的衰退一同進入了下降的螺旋。面臨地區產業衰退的局面,往往被采取的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產業衰退的局面不會得到根本的轉變。而談到治本,似乎又涉及了資金、項目、時間、政策等一系列綜合問題,深入探討似乎都是不可逾越的難題。這個問題的根源是沒有樹立居安思危的長遠思想,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
    佳木斯市的對外貿易近年來的下降,一方面固然有國際市場需求不旺,金融形勢惡化等所有國內對外貿易企業共同面臨的客觀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市自身的不足和發展潛力培養不夠所致。
    目前我市具有外貿經營資質的企業有近千家,實際上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僅有不足10,其中不乏一半以上的是以經營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產品和為經濟發達地區市場提供原料的單純貿易公司。以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現有企業群體和2015年實現的進出口總額計算,每個企業年平均進出口總額只有千萬美元。以市直、各縣區為單位,平均也只有1億美元。這與我市的城市和經濟規模是不成比例的。相對于企業的數量和規模,產品的科技含量、質量、產業鏈條的銜接更是制約我市外貿規模提升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我市的外貿產業是偏弱的,從另外的角度看,發展的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要實現我市對外貿易合作規模和層級的提升,提高我市對外合作的水平,集合國內外合作者共同做大我市的外貿業績,對現有外貿企業群體進行改革和提高是首當其沖的要務。對現有外貿企業群體進行改革和提高的指導思想就是科學地開展供給側改革。科學地開展對現有外貿企業群體進行供給側改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我市的外貿體系分布嚴重的不平衡。外貿企業按占全市進出口貿易額的比重(大約)分,依次為同江70、市直15、樺南12、富錦2、樺川、湯原僅占1。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我市外貿隊伍的發展和現狀。
    在我市的外貿體系中民營成分在增長,國有成分在減弱。我市的工業體系中,國有企業仍然是最重要的成分。國有企業在我市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上的作為關系到總體規模和檔次,在我市的外貿體系建設和壯大中國有和民營應該實現并駕齊驅,而不是“民進國退”。傳統的產品和經營思維亟待改變。這些都有待于通過科學系統的改革來實現,推進供給側改革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科學道路。
    實現外貿產業的發展和壯大,科學推進供給側改革不能靠空洞的口號,要有實際的動作,單憑一城一地和一時一蹴是無法做到的。這需要國家層面的產業引導和布局,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需要地方政府持之以恒的堅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外貿主管部門要深入研究地方的資源、市場、產業基礎等因素,制定出科學的實施規劃,不以區域資源為限制,不以現在存在與否簡單地擴大,以“揚長克短、揚長避短、揚長補短”的思路規劃我市的外貿產業發展。在一手抓好大通道、口岸基礎設施、外貿產業園區等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一手抓好勞動力資源培養、優惠政策、電商等軟件和環境建設,科學推進供給側改革,開創我市對外貿易的新局面。同時實施外貿領域供給側改革不是無代價的,需要投入也需要對于現有的產品、能力等進行準確的定位和做出“壯士斷腕”般的取舍,使得本地的外貿體系發揮出最佳的經濟效用。
    四、我市外貿企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我市高度重視外貿領域供給側改革,以保穩定增長為目標,提出了改革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出臺和落實了扶持外貿發展的優惠政策。為了穩步提高進出口的市場份額,充分利用國際油價下跌等變化的形勢,采取了擴大進口,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出口、支持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等一系列措施。改變過去對外貿易是單純的商品貿易,是以量取勝,而不是以智或質取勝。鼓勵和幫助外貿企業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通過國內外的展會尋找商機,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如水泥、玻璃等走出國門實現產能的轉移。在項目用地、融資、出口信用保險補貼、企業勞動力培訓等方面扶持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基礎、發展潛力、基礎設施支撐條件及境內外合作意向等綜合因素,近年來,我市已經和即將開展的外貿領域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工作落在圍繞“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市場,盡快提升國際化水平的七大重點產業上。
1、加快改造提升和引進以農機、電機、礦用機械為重點的農機、造船等特色裝備制造業。一是延伸農機產業鏈。依托常發佳聯、驥馳拖拉機等龍頭企業,培育集研發、加工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農機具產業群,重點發展大馬力和高端動力機械、整地機械、種植機械等先進適用、國際特別是俄羅斯市場急需的新型農機裝備。二是做大電機產業鏈。加快特種電機產品推陳出新,做大核電站及軍用電機。加快配套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化,建設全國最大的特種防爆電機生產基地,擴大對俄出口。三是做強礦山機械產業鏈。充分利用俄羅斯市場,依托煤機、鄭龍、龍煤卓異等龍頭企業,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大力發展智能型掘進機、智能型刨煤機、液壓支架等綜采、綜掘設備、救生設備、通風設備、礦山電纜等主導產品,推動礦山挖掘裝備擴大對俄出口。
重點產業2、加快發展以農副產品資源加工和利用為重點的綠色食品產業。抓住俄羅斯加大對我國農副產品進口機遇,重點發展以果蔬生產和糧食肉類加工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業,加快從農產品原料基地向精深加工基地轉型、從農副產品粗加工向食品制造轉型,不斷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的綜合加工實力和核心競爭力。3、加快發展以新型干法水泥、玻璃為重點的新型建筑材料產業。依托北方水泥、佳星玻璃等重點企業,以俄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超白太陽能壓延玻璃、干法水泥、新型墻體材料等新型建材產品,培育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對俄新型建材出口產業基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實施跨出國門的戰略。4、加快發展以利用俄羅斯遠東地區礦產資源資源為重點的對俄礦產資源加工產業。利用好俄羅斯煤炭、鐵、石油、天然氣等礦藏資源,大力培育和做大礦產加工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聯合開發利用俄遠東地區鈦、鐵礦石、石油、天然氣等戰略性資源,加快培育金屬加工和非金屬加工產業。5、加快發展以利用俄羅斯遠東地區林木資源為重點的林木加工產業。依托俄遠東地區森林資源,引進各類木材深加工企業,以發展綠色生態紙業為重點,拓展中高密度板、家具、木地板、細木工板、工藝品、各類貼面板等深加工產品。6、加快培育以俄遠東地區為市場主體的輕工紡織業。依托七彩毯業等重點企業,面向俄羅斯市場,以毛毯、鞋帽、服裝、家電、電子產品為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輕工和紡織企業,促進輕工紡織產業鏈上下延伸,培育我省對俄輕工產品加工基地。7、加快發展以現代物流、商務會展、電子商務、特色文化旅游為重點的對俄現代服務業。一是加快對俄及東北亞地區國際物流發展,著重發展涉農物流、工業物流和商貿物流三大物流體系,加大保稅物流園區建設和增加集裝箱換裝站,形成一批運行有序規范的城市配送示范社區和商務區,成為我國對俄物流業鏈中的重要節點和東北亞物流樞紐。二是抓住中俄農機展上升為國家級的有利機遇,延續對俄商貿交流的良好勢頭,積極開發拓展對俄商務會展業,改造建設升級一批功能完善、設施齊全、交易方式先進的現代批發市場,確定并鞏固我省對俄專業會展業發展中心地位。三是積極推動在我市建立國際化網絡交易平臺,逐步提高電商交易總量。與俄羅斯電商開展互利合作,推動對俄貿易由與俄近鄰地區向腹地延伸。四是積極開發特色旅游資源,面向俄羅斯市場,深入開掘生態、邊疆、民俗等特色資源,建設省東部地區對俄文化休閑和消費節點。重點推進三江口等界江游項目建設。
    同時要強化對經由我市各口岸外地客商進出口商品的研究,在提供對俄貿易通道便利的同時,借鑒過路商品適時調整我市的產品結構。
    綜上分析,我市既具有擴大對外合作發展的優勢條件和基礎,也有過曾經輝煌的歷史。抓住國家和國際經濟形勢發展出現的機遇,不懈努力,積極推進外貿供給側改革,用科學的規劃指導對外合作發展,我市的對外合作必將創造新的局面,為我市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