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分會  王興武
很多人都說佳木斯市是一顆鑲嵌在三江平原上的璀璨明珠。這里資源富集,土地廣袤,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商貿和交通的中心,周邊有鶴崗、雙鴨山、七臺河、伊春、雞西等百萬人口城市群。建市一百年來,既無大災,也無大害,真是一塊宜人居住的風水寶地。
從2016年佳木斯市地區生產總值來看,我市的人均GDP僅占全國人均的66%,占黑龍江省人均的88%。這個經濟總量與我市的資源優勢、地緣優勢是極不相襯的。為了謀求佳木斯市的經濟發展,歷屆市委市政府和歷屆領導人,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絞盡了腦汁,做足了功課。多少代佳木斯人為之努力、拼搏。但幾十年過去了,我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仍處于我省中下游水平,從國家層面看,屬于“第三世界”。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筆者有以下三點思考。
一. 不能盲目跟“風”
在建國初期,我市工業產值不到2000萬元。到了一九五八年,工業總產值猛增到32億元,十年間增長了1.7倍。但是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緊跟“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指導思想,盲目冒進,幾年間先后辦起近千個大小企業,造成了人力、財力、物力的極大浪費。后來根據國家的“八字”方針進行了調整,到了一九六五年全市經濟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又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使我市經濟發展嚴重受阻,延緩了發展進程。當然,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是全國性的,我們左右不了。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我市結束了十多年經濟低速發展、徘徊的局面。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解決了大而全、小而全、設備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低等諸多問題,經濟開始復蘇,走向振興和繁榮。工業總產值到一九八八年上升到21.5億元,十年間工業總產值增加了2.63倍。在大好形勢面前,我們或許過于自信,急于求成,在“大干快上”的輿論中,于“七五”后期至“八五”前期又上了一些不符合我市本地實際情況,大的技術改造項目,如“萬噸環氧乙烷”、“千噸PV”、“聚乙烯”、“彩色電視機”、“蒽醌”等。這些個工程項目不但沒有形成生產能力,還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僅一個環氧乙烷工程項目,銀行貸款本息就達3.3億元,把財政壓窮了,把企業拖破產了,把職工轉下崗了。
經濟工作不能靠“忽悠”,不能靠一哄而起。膽子大一點沒有錯,但一定要“心細”,要多謀善斷。
二. 不經意間,我們當了回“熊瞎子”
前面說過,佳木斯是一個資源富集的好地方。我們自己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好東西,可是我們自己不識貨,或者隨手就丟掉了,或者拱手讓給了別人。比如糧食,近年產量都在150億斤左右,占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一點二、三左右。做好糧食深加工,發展新型農機裝備制造業這兩篇文章,是很多佳木斯人的共識。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做的如何呢?以“2016年佳木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為例,糧食總產量134.7億斤,合770萬噸,占全國61624萬噸的1.24%;肉類44.6萬噸,占全國8540萬噸的0.52%;禽蛋8.5萬噸,占全國3995萬噸的0.21%;牛奶10.9萬噸,占全國3602萬噸的0.3%水產品6.9萬噸,占全國6900萬噸的0.1%;農業機械,如收獲機械,拖拉機等都呈大幅下降態勢。這些數字說明了我市引人自豪的資源之一——糧食,其轉化率極低,農機產品發展空間極大。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他們的農產品轉化率高達80%。我們國家的轉化率本來就低,而我們又處在國內極低的水平,基本上是“原”字號。同時,我市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品質也值得深思。過去引以為豪的“建國”大米、“北方”白酒、醬菜廠的豆瓣醬、黃豆醬油……現在似乎被人遺忘了。據了解,在經濟條件稍好的人群中,大米吃五常的,豆瓣醬吃寶泉嶺的,酒喝外地的,醬油吃“東古”牌的……,這已不是什么罕見現象。在佳木斯大小超市里,各種方便食品,旅游食品,品種多樣,琳瑯滿目,卻很少見佳木斯當地產的字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佳木斯人創造了很多具有自身優勢的產品,如各種型號、系列的收獲機械、犁地機械、亞麻生產機械、礦業開采機械、煙用改性聚丙烯絲束、晨星島豆粉、橡膠配件等,現多數不見了蹤影,實在可惜。雖然用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形容此事會有很多人不認可,但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思索。
搞經濟工作,像做人一樣,應該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埋頭苦干若干年,乃至幾十年,找出屬于自己,有利于自己的路子來。
三. 把握經濟發展趨勢,做好“服務員”工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市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這是一個必然趨勢,非公有制經濟的貢獻在二零一零年左右就已經占據了我市經濟的半壁江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政府部門應該在更好的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方面有所作為。制定、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這方面,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在的問題要發揚光大。如金蘭馬橡膠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原國有企業——佳木斯市橡膠機帶廠破產后,三名職工為了生計而自發成立的一家個體企業,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多年發展,到去年為止,已成為年產值8000萬左右,容納近百名職工的民營企業。湯原縣海瑞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與科研院所合作,在縣委縣政府鼎力支持幫助下,從二零一三年成立至今,僅四年多就取得了可喜成績,不但吸納了當地近百名職工就業,還成為政府的穩定稅源。這戶企業在近期改造工程完成后,可望成為年產值2~3個億、中國北方地區生產特殊工程塑料的基地。上述這兩戶企業在起始階段都是幾個人的微小企業,他們是真正的創業創新者。但是在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支持下,他們內在的、頑強的生存與發展動力被激活了,他們的創造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了。設想一下,我市如果有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這樣的民營企業,我市的經濟還愁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嗎?有人說,農產品加工業是一個“萬歲產業”,是“開發不完的金礦”,這話說的很準確。這個產業覆蓋了食品、紡織、皮革、木材等若干個行業,可容納較多的微小企業。作為在全國都有一定位置的農業大市,如果利用膨化技術、冷凍技術、高壓蒸煮技術、焙烤技術等,把我們生產的農副產品加工成休閑旅游產品,建立饅頭、花卷、豆包、方便米飯、冷凍食品等各種加工廠,那未來我市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將不是遙遠的事情。
在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我市的各部門、各級公務員,作為企業的服務員,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出,距離“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的要求,還是有一點差距的。據知情人士透露,“懶政”、“惰政”等現象,在一些部門還是存在的。有些人至今仍不適應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經常把“不好干”、“沒法干”等掛在口頭上。下去執法,怕掌握不好分寸被告到紀檢委,戴上“勒卡企業”的帽子;下去調研,怕被企業招待而違紀……索性就在辦公室里坐著,等著“聽喝”,或者企業主動找上門來。還有一種表現就是我們相當一部分人并不了解企業和企業負責人究竟需要什么。在歷史上,我市曾出現為數不少的明星企業。當時各個部門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給他們各種榮譽、獎勵,讓他們當各種層級的代表,榮譽職務、社會兼職等,但回過頭來看,很多都是曇花一現。為什么?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外,作為服務員,我們沒有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我們的過度宣傳和給予,可能是在捧殺他們,過多的榮譽和社會兼職,可能影響了他們的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不恰當地抬高他們,可能使其忘乎所以,……。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是“父子”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自的角色有了明顯的轉換,但也絕對不是 “路人”關系。我國現在與將來實現的都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上不去,企業發展不起來,政府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計劃經濟時期,從國家角度看,佳木斯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末端。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這種情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佳木斯人,我們應該珍惜這塊“風水寶地”,發揚北大荒人精神,摒棄舊有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我市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