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增強“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睿岢珜ΠY用藥、合理選藥、規范施藥,加快推進農藥科學合理安全使用技術集成研究,實現農藥使用減量、控害、增效。
一、根據病蟲草害發生類型對癥用藥
準確診斷病蟲草害類型、對癥選擇不同種類農藥是科學用藥的關鍵。要正確區分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和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區分侵染性病害中的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病毒性病害和線蟲性病害,區分害蟲的不同種類和為害特點,并有針對性的科學選擇防效好的藥劑,才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真菌性病害診斷及用藥。真菌性病害一般表現為在寄主作物發病部位出現腐爛、壞死、萎蔫、畸形等病狀,在病斑上有粉狀物、顆粒狀物、霉狀物、銹狀物、小黑點、棉絮狀物等病癥,這是真菌病害的顯著特點。應選用廣譜性防治真菌病害的殺菌劑進行防治,如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甲霜靈、百菌清、嘧菌酯、苯醚甲環唑、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化學藥劑及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藥劑。
2.細菌性病害診斷及用藥。細菌性病害的受害作物組織表面呈水漬狀或油漬狀,常導致作物組織壞死、萎蔫,少數能引起腫瘤,還有腐爛、畸形、穿孔、潰瘍、菌膿等癥狀。在潮濕的情況下,病部溢出菌膿,菌膿是識別細菌性病害的重要標志。應選用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如中生菌素、噻菌銅、氫氧化銅、乙蒜素、春雷霉素、王銅、硫酸銅鈣、四霉素、噻霉酮等。
3.病毒性病害診斷及用藥。病毒性病害一般引起花葉、黃化、壞死斑、畸形、叢生等癥狀?;ㄈ~病毒病的典型癥狀是葉片深綠與淺綠交錯形成斑駁花葉,主要有黃斑、黃條斑、枯斑、枯條斑,由病毒汁液通過機械磨擦而傳染,傳毒媒介昆蟲主要是蚜蟲;黃化病毒病的典型癥狀是葉片黃化、叢枝、畸形等,通過嫁接傳染,傳毒媒介昆蟲主要是葉蟬和飛虱。應選用防治病毒性病害的藥劑,如氨基寡糖素、嗎胍·乙酸銅、菇類蛋白多糖、氯溴異氰尿酸、葡聚烯糖、鹽酸嗎啉胍和寧南霉素等進行防治。同時,可選用吡蟲啉、吡蚜酮和呋蟲胺等內吸性殺蟲劑防治蚜蟲、葉蟬和飛虱等傳毒昆蟲。
4.刺吸式口器害蟲診斷及用藥。刺吸式口器害蟲為害作物葉片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殘缺、破損,而是導致葉面形成變色斑點,枝葉生長不平衡而卷縮扭曲,因取食刺激形成癭瘤,同時傳播病毒病。應選用內吸性殺蟲劑防治,如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呋蟲胺、螺蟲乙酯、烯啶蟲胺、噻蟲胺、噻蟲啉、氯噻啉、氟啶蟲酰胺、氟啶蟲胺腈等。
5.咀嚼式口器害蟲診斷及用藥。咀嚼式口器害蟲咬食作物葉片形成缺刻或孔洞,蛀食葉肉形成彎曲的蟲道或白斑,鉆入植物莖稈、花蕾、鈴果形成蛀孔,取食剛播下的種子或作物的地下部分,造成缺苗斷壟,吐絲卷葉結苞咬食葉片。應選用胃毒劑防治,如敵百蟲、滅幼脲、氯蟲苯甲酰胺、氟啶脲、蘇云金桿菌、昆蟲病毒和部分植物源農藥。
6.銼吸式口器害蟲診斷及用藥。銼吸式口器為薊馬類害蟲所特有,取食時以上顎銼破作物組織表皮,然后吸取汁液。被害作物常出現不規則的變色斑點、畸形或葉片皺縮卷曲等癥狀。宜選用觸殺劑防治,如辛硫磷、馬拉硫磷、抗蚜威、毒死蜱、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阿維菌素等,或采用內吸性藥劑防治。
7.雜草防除用藥。除草劑分為選擇性和滅生性兩大類。滅生性除草劑缺乏選擇性,能殺死絕大多數綠色植物;選擇性除草劑可分為單子葉除草劑和雙子葉除草劑,應根據種植作物和田間主要雜草種類,合理選用除草劑品種和配方。
二、遵循《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合理施藥
1.根據防治對象的發生情況及環境條件,確定施藥適期。應根據防治指標確定田間所發生的病蟲害是否需要防治,避免盲目使用農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防控投入和對環境的污染。防治蟲害,應在害蟲未大量取食或鉆蛀危害前低齡階段防治,防治病害適期為病害未發生或發病初期,如在病菌侵入之前或在病害暴發流行預測期之前施用保護性殺菌劑。雜草防除的施藥適期是由除草劑性能以及作物、雜草的敏感性決定,如觸殺性除草劑應在雜草幼苗期施藥。
2.根據用藥時期和環境條件,確定合適的用藥量。每種農藥針對的防治對象均有一定的有效用量范圍,一般在害蟲孵化期、病害初發期、雜草萌發前期施藥,選用最低有效劑量,即可達到最好防治效果。一般環境氣溫較高或作物處在幼苗期,施藥量可適當減少;環境氣溫較低或蟲齡較大時,施藥量應適當增加。此外,確定施藥用量時還應考慮作物的敏感性和環境條件,如土溫低、土壤黏性重、含水量少,除草劑用量應適當增加。
3.按照防治目標和農藥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施藥方法。針對病蟲危害方式、發生部位及農藥的特性等,采用適宜的施藥方法。如噴霧法、噴粉法、種苗處理法、毒餌法、撒毒土法、土壤處理法、熏蒸法、涂抹法、潑澆法、誘殺法等。施藥方法直接關系到防治效果,只有選擇正確的施藥方法,才能有效發揮農藥作用。
4.合理復配、混用農藥。將2種或2種以上農藥制成混劑,或在使用前,將2種或2種以上農藥產品復配混用,可達到一次用藥防治多種病蟲的目的。但應遵循2種混用農藥不發生化學變化、物理性狀保持不變、對人畜和有益生物毒性不增加、混用的農藥品種具有不同作用方式和不同防治靶標、混用后藥效增加且活性物質不降低、農藥殘留量低于單用劑型、對作物不產生藥害等原則。農藥復配主要類型:(1)殺蟲劑加殺蟲劑。就是將不同類型、不同作用方式的殺蟲劑復配,目前主要有機磷類與菊酯類、有機磷類與氨基甲酸酯類、有機氮類與氨基甲酸酯類,有機氮類與菊酯類等復配方式。(2)殺蟲劑加殺菌劑。這種類型主要發揮殺蟲、殺菌兼治作用。(3)殺菌劑加殺菌劑。一般將具有內吸治療作用的殺菌劑與保護性殺菌劑復配使用。內吸性殺菌劑能被植物吸收,傳輸到植物的各個部位,起到殺菌效果;保護性殺菌劑,不能被植物吸收,而覆蓋在植物體表,防止病菌入侵感染。(4)除草劑加除草劑。一般將防治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和闊葉雜草的除草劑混用以便擴大殺草譜;將殺草原理不同的除草劑品種混用有利于延緩雜草抗藥性形成。將持效期適中的除草劑和持效期長的除草劑混用,如乙草胺和莠去津混用,可大大減少莠去津的用量,對后茬敏感作物的藥害風險也顯著降低。
農藥混配順序要正確,現混現用加藥的順序通常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劑、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再加入下一種。混葉面肥時,先加葉面肥后加藥。
5.合理輪換使用農藥。區域內長期單一使用同一種類或相同作用機理的農藥,易使病菌、害蟲、雜草等產生抗藥性,防治時應輪換使用不同類型及作用機理的農藥,以延緩病、蟲、草害抗藥性的產生。
三、按照《農藥安全使用規范》安全使用農藥
1.準確配制農藥。核定施藥面積,按農藥標簽推薦使用劑量,準確計算用藥量和配置的藥液量,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農藥,即先在小型容器中加入一定量水,將藥劑加入后,攪拌均勻配成母液,再將母液加入到裝一定量水的藥箱中進一步攪拌、加水、攪拌,直至稀釋成所需濃度。配制藥液用水以離子濃度低的中性的潔凈水為好,不能用臟水、泥水。稀釋的藥液應現配現用,不可隨意久置。不隨意加大或減少用藥量、用水量,在專用的容器中攪拌混勻。一般配置藥液量根據作物群體的大小及施藥器械而定,保證藥液能均勻地噴灑到作物上。農藥廢棄包裝物和殘液要集中處置,不能隨意丟棄和拋灑。
2.安全施用農藥。根據病蟲草害發生程度和藥劑性能,結合植保技術機構病蟲防治信息,確定最佳施藥時期;選用適宜的防治器械,施藥作業前調校準確;采用適宜的施藥方法施藥,如噴霧法應均勻噴灑、霧化好,防止重噴漏噴;對準靶標位置施藥,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施藥部位主要是稻株的中下部,穗期防治玉米螟應重點對雌穗噴藥。另外,避免在高溫、雨天及大風天氣噴藥。施藥后及時檢查防效,如防效不理想,應及時補救。
3.施藥人員安全防護。(1)使用安全的施藥器械(具)。在噴霧前,應檢查噴藥器械是否完好。是否有“跑、冒、滴、漏”現象,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噴頭,應用牙簽、草稈或水來疏通噴頭。噴霧器中的藥液不要裝得太滿,以免藥液溢漏,污染皮膚和防護衣物;施藥場所應備有足夠的水、清洗劑、急救藥箱、修理工具等。(2)調配農藥時,應戴手套及口罩,嚴禁用手拌藥。(3)施藥人員應身體健康,經過培訓,具備一定植保知識。年老、體弱人員,兒童及孕期、哺乳期婦女不能施藥。施藥時要穿戴防護衣具,如帽、口罩、眼鏡、橡皮手套、塑料雨衣、長筒靴等,防止藥液粘上皮膚或吸入藥液造成中毒。施藥時,不能吸煙、喝水、進食等,身體不適時不要噴霧。(4)注意施藥時的安全。把握噴藥時間,注意天氣條件。大霧、大風和下雨天在田間噴施農藥,會造成農藥大量流失和飄移,并容易發生人員中毒事故,是絕對不允許的。要始終處于上風位置施藥,不要逆風施藥;施藥期間不準進食、飲水、吸煙。高溫時不宜施藥,高溫易造成水分蒸發,噴到作物上的農藥濃度增加,會引發作物藥害。噴施農藥的最佳時間是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地表氣溫比較穩定,農藥可直接均勻地噴灑到作物上。(5)掌握中毒急救知識。施藥人員噴霧不能時間太長,每天噴霧作業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并且不要連續多日噴霧。施藥過程中如出現乏力、頭昏、惡心、嘔吐、皮膚紅腫等中毒癥狀,應立即離開現場,脫去被農藥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清洗身體,中毒癥狀較重者應立即送醫院。在噴藥中不慎觸及藥液應迅速用肥皂水洗凈。若進入眼部應立即用食鹽水洗凈(食鹽9份,水1000份)。噴藥后,及時用肥皂清洗手、臉和被污染的部位。被污染的衣物和藥械應徹底清洗干凈后再存放。(6)正確清洗施藥器械。施藥器械每次用后要洗凈,減少作物藥害發生。盛裝過農藥的量杯、容器和噴霧器,必須經水洗后,用熱堿水或熱肥皂水洗2次~3次,然后再用清水洗凈,才能用來盛裝其他農藥或噴施別的作物。除草劑的噴霧器要專用。清洗時不要在河流、小溪、井邊沖洗,以免污染水源。農藥廢棄包裝物嚴禁作為它用,不能亂丟,要集中存放,妥善處理。
四、作物藥害預防與補救措施
1.產生藥害的原因。一是使用技術不當。(1)施藥量過大,幾乎所有除草劑在過量使用的情況下,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藥害。(2)施藥時期不當,在作物敏感期施藥易產生藥害;(3)施藥方法不當。(4)藥劑的揮發和飄移。二是藥劑質量及殘留、代謝物。如小麥使用磺酰脲類除草劑,對后茬作物大豆、玉米易產生藥害。三是環境條件。施藥時高溫或低溫,施藥前后降雨過多、低溫等氣象條件,易造成作物藥害。有些土壤處理除草劑在土壤有機質機含量較低、砂性土壤使用易發生淋溶藥害。四是藥劑復配、混用不合理。五是弱苗。因整地質量、播種質量差,或種子質量差等原因,形成弱苗,其耐藥性較差,易發生藥害。
2.藥害預防。(1)加強農藥使用技術培訓,普及安全用藥知識。在選擇農藥品種時,要掌握不同農藥的使用禁忌,嚴禁使用作物敏感藥劑,嚴格控制農藥用量,避免作物敏感期施藥,避開高溫時段用藥。(2)做好農藥安全使用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堅持新農藥“試驗、示范、推廣”原則,通過實地考察當地氣候、土質、耕作制度和開展相關藥效試驗,獲得合適的用藥量、用藥適期、施藥方法等,以驗證防治效果和對作物的安全性。(3)加強農藥質量管理,提高農藥產品質量。(4)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加強農藝措施的應用,降低作物藥害發生風險。
3.補救措施。(1)噴藥中和。酸性農藥藥害輕者可撒施生石灰或草木灰,重者可葉面噴施1%漂白粉液;堿性農藥藥害可通過增施硫酸銨等酸性肥料中和。此外,在藥害發生時,葉面噴施0.1%~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混噴0.3%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氫鉀溶液,均可減輕藥害發生程度。(2)噴水淋洗。在藥害發生后,及時葉面噴灑大量清水,重復2次~3次,并輔以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發育,可增強作物恢復能力。(3)排灌水補救。水稻發生除草劑藥害時,可多次排灌水。如撲草凈引起的藥害,在初期立即進行多次排灌水,后采用間歇排灌措施,可減輕藥害發生程度。(4)施肥補救。對藥害引起的葉面藥斑、葉緣枯焦或植株黃化等癥狀,可通過增施肥料,促進植株恢復生長。(5)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補救。對抑制或干擾植物生長的除草劑藥害,可噴灑赤霉素、蕓苔素內酯、碧護等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緩解。
黑龍江省部分除草劑產品安全使用意見(供參考)
農藥品種 | 存在的安全問題 | 安全使用建議 |
煙嘧磺隆 | 1.部分品種玉米敏感;2.長殘效,易造成后茬敏感作物藥害。 | 1.甜玉米、爆裂玉米、自交系玉米田、制種田及常規玉米2葉前和6葉后,不宜使用;2.用藥前后7天內不宜使用毒死蜱等有機磷殺蟲劑;3.使用本產品的玉米田,下茬18個月內不能種植谷子、高粱、馬鈴薯、向日葵、水稻及蔬菜、瓜類等經濟作物。4、施藥2日內有低于15℃天氣不宜使用。 |
莠去津、 西瑪津 | 長殘效,易造成后茬敏感作物藥害。 | 1.不宜單獨使用;2.一個生產季節最多使用一次,使用量不得高于土壤封閉單制劑登記用量的50%。 |
氟磺胺 草醚 | 長殘效,易造成后茬敏感作物藥害。 | 1.不宜單獨使用;2.有效成分用量不得超過375克/公頃;3.使用本產品的大豆田,下茬24個月內不能種植谷子、高粱、馬鈴薯、水稻及蔬菜、瓜類等經濟作物。 |
異噁草松 | 1.長殘效,易發生后茬敏感作物藥害;2.蒸汽壓高,易發生飄移藥害。 | 1.不宜單獨使用;2.一個生產季節最多使用一次,有效成分用量不超過700克/公頃;3.避免在樹下配藥、施藥時留有適宜隔離區,避免飄移到鄰近作物上;禁止用彌霧機和飛機(無人機)施藥。 |
咪唑乙 煙酸 | 長殘效,易發生后茬敏感藥害。 | 僅限于在豆麥輪作區使用,三年內不宜種植除小麥、玉米外其他作物,連年使用或畝用量超過75克有效成分/每公頃的,下茬也不宜種植玉米。 |
硝磺草酮 | 部分水稻品種敏感。 | 1.含有秈稻基因品種(長粒)水稻不宜使用; 2.水稻移栽未充分緩苗前不宜使用。 |
甲嘧磺隆 | 超長殘效,易造成鄰近農田污染。 | 1.禁止在田間道路、田埂、果樹行間、休耕地、林場地等農林區域使用;2.施藥地塊必須遠離農地、水源處200米以上,不得以任何形式污染農地及水源;3.用藥后的地塊2年內不允許種植其他任何農作物,且地下水及附近地面水源均不得用于農業灌溉。 |
二氯 喹啉酸 | 抗性嚴重、過量用藥藥害重。 | 已產生抗性地區應避免使用或暫停使用。 |
五氟 磺草胺 | 部分地區抗性嚴重,過量施藥影響水稻生長。 | 與氰氟草酯等除草劑混用。 |
芐嘧磺隆 | 野慈姑、雨久花、螢藺抗性嚴重。 | 已產生抗性地區應暫停使用。 |
(同江市老科協劉東林、同江市老科協農業分會王興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