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聽取慶勝村黨支部書記村級產業發展經驗報告
富錦市老科協朱福昌 徐解有
在8月9日上午,富錦市老科協召開了喜迎二十大振興鄉村經濟報告會,聘請了大榆樹鎮慶勝村黨支部書記楊士玲在會上作了村級產業發展情況的經驗介紹。慶勝村的產業發展經驗很突出,激發了入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們的感悟與共鳴。慶勝村級產業發展寶貴經驗,對加速鄉村振興,建設大美家園,推動和融合城鎮一體化,實現強村富民、中華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像慶勝村這樣的村級產業發展路徑不僅是典型,更是樣板。不僅是經驗,也是模式,不僅要樹立肯定,更要總結推廣,讓更多的像慶勝這樣的村級產業遍地開發,謦香四溢,民富國強。
一. 慶勝村級產業的發展基本現狀
慶勝村隸屬于富錦市大榆樹鎮管轄。全村403戶,1171口人。村行政區域面積12.0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4.46公頃,人均耕地面積7.5畝。土地資源,歷史上為松花江下游沖擊平原,土壤結構多為白漿土,土質貧瘠,地勢低洼,錢褡子地多,氣候屬第三季溫帶上限。2017年前,慶勝村在全鎮屬于三類村,經濟發展滯后,村民上訪成風。2018年,經村黨支部帶領全體黨員,發揮堅強的戰斗堡壘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四村”發展戰略。按照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引的方向:“要把鄉村振興,擺在三農工作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產業興村,產業富民,干群齊心,共奔富路的目標,艱苦探索,奮力拼搏。2019年在市農委、市老科協多方啟發指導下,找準定位,摸清了穴位。決心調整種植結構,在保留大豆、玉米、水稻支柱產業基礎上,發展果蔬棚膜經濟、養殖增值經濟,走出一條糧、菜、牛三輪驅動,種養互補、兩翼齊飛的村級產業協同發展之路。現在慶勝村建有溫棚30棟,冷棚66棟。黨支部在已確定發展果蔬棚膜經濟的同時,根據肉牛市場形勢可觀,獲利高,飼料來源廣,更易形成產業循環鏈條。飼養管理科技含量低等有利因素,又動員村民合作養肉牛產業。肉牛飼養量增勢強勁,肉牛頭數發展喜人。目前全村飼養量已達到210頭,比2020年70頭增加兩倍。僅此一項,年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三輪驅動和兩翼齊飛的村級產業發展已明顯見效。如今,慶勝村的人均純收入。已由2015年的不足15000元增加到18000元。
二. 慶勝村級產業發展核心經驗
慶勝村的核心經驗是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先鋒模范作用。具體表現主要體現在頭雁書記不負使命、勇于擔當。為實現富民強村的宏圖大志,百折不撓帶領干部群眾戰斗實施在堅持“四村”發展的戰略上,既堅持依法治村、產業興村、科技強村和文化育村。依法治村是黨支部作為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村民奔向富路的首要任務。過去,慶勝村之所以土地多少,富都難找,其根本原因就是班子軟弱無力,班子懶人心散。加之嚴重的存在土地分配不公,村風不正,政令不通,沒有凝聚力,想抓機遇辦好事,發展產業難上加難。楊士玲上任后,抓主要矛盾。首先從解決村民因土地分配不公,聚眾上訪開刀,調整土地,平息民怨,營造公平氣正村風。眾所周知,農民視土地為生命,調整土地簡直就是玩命。是農村最難開展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黨支部知難而上,村里成立了耕地調整臨時工作小組,書記任組長、村長、會計,還另選了兩名思想端正、主持公道、有威信的村民為成員。大家統一思想,認真精準丈量土地,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頂著挨打受罵,流血犧牲的壓力,書記帶頭從自身做起,說服了她自己的老父親,主動交出在擔任慶勝村分校長時所占不該分得的土地。在父親影響下,其他六位公辦老師都痛痛快快地退回了不該分得的土地,經過僅半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就收繳了不合理占有土地70余坰,收繳補交土地承包費20多萬元,依法依據分給了包括新嬰兒在內的168戶村民,并償還上了幾屆村干部欠下的外債。不合理土地得到了公平合理調整,贏得了民心,順了民意,村民信服黨支部,贊美新書記。群眾們一致議論。別小看這“花木蘭”,村子變不變就看“領頭雁”。紛紛表示,這回咱們慶勝村可有希望了,民心齊,泰山移。土地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一順百順。產業興村、科技強村、文化育村,“四村”發展戰略全部落實。
三. 慶勝村級產業發展的思考建議。
(一).慶勝村級產業發展經驗深刻地告訴我們,黨的堅強領導歷來是戰勝一切困難、取得勝利的保證。農民要致富,鄉村要振興,基礎在產業,關鍵在支部。按照老百姓的說法是,村黨支部班子有多強,農民就有多富。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農村級黨支部領導班子建設確實是到了需要加強的時候了。年齡偏大,斗志偏差,偏親相友現象較為普遍,更為可怕的是還有涉黑現象存在,嚴重的影響村級產業與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各級黨組織多加關注,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盡量讓村級黨支部班子年輕化、知識化、革命化。建議就是要不拘一格,選賢任能,為鄉村振興,儲能蓄電,孕育“領頭雁”。措施具體有三點。1.用良將下派擔當“領頭雁”,2.選能人跨村兼任“領頭雁”,辦黨校培育“領頭雁”。
(二).慶勝村級產業發展經驗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科學技術和人才培養,才是村級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就是錢財,誰占領這方面的高地,誰就是贏家。事業有發展,振興無阻擋。
措施建議:1.不喜重金招聘人才。特別是那些熱心于研究農村專業技術又剛剛退休后在家閑置無用武之地,想發揮余熱無平臺的老專家、老教授,發揮這些人本身的科技含量價值,讓農村事業、產業永遠火熱,2、搭建網絡掛靠平臺。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與各高校、科學院建立視頻微信網群,通過線上線下授課演講,咨詢交流,加強學習,借腦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