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日訊 7月1日,黃河正式進入主汛期。為切實做好今年黃河防汛工作,山東黃河河務局各級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以加快構建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為抓手,扎實有序開展各項備汛工作。
落細落實防汛責任。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黃河防汛責任制,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府印發《黃河防汛職責》全覆蓋;組織沿黃各級開展行政首長防汛培訓27次;及時公布防汛“三個責任人”,對行政責任人按74%比例進行抽查。
及早部署備汛工作。從系統內、外兩個維度安排部署全年防汛任務與備汛重點;赴沿黃九市開展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綜合調研;自6月5日起啟動24小時防汛值班帶班,提前進入主汛期工作狀態。
加強隱患排查整改。組織開展徒步拉網式防洪工程安全普查和汛前自查;摸排防守重點134處,按“一點一策”原則制定了防守方案;開展備汛工作調研和“四不兩直”防汛督查,針對各級檢查發現的問題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完畢。
持續提升“四預”水平。不斷健全黃河山東段12條入黃支流汛情共享機制和東平湖防汛退水會商機制,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洪水預測精度;強化“一鍵直達”洪水提醒信息發布,確保信息直達防御一線;組織“軍、地、河”22支隊伍參與的山東省黃河防汛搶險協同演習,各級開展防汛演練40余次;修訂完善防洪預案、超標準洪水防御預案等各類預案方案。
強化防汛隊伍建設。組織落實群防隊伍40余萬人;組建專業機動搶險隊8支680人,均于汛前開展集中培訓演練;實施防汛專家培養,建強山東黃河百人防汛專家庫,不斷提升各級履職能力,強化技術支撐。
做好防汛物資保障。開展國家常備防汛物資維修、保養和試運轉,儲備石料133萬方、鉛絲600.6噸、麻繩28.3萬條、編織袋63.6萬條等,確保頂打管用;結合新形勢、新要求,修訂《山東黃河物資保障預案》;開展防汛物資代儲,完善代儲企業和社會生產企業數據庫,簽訂76份代儲協議,代儲物資共7大類102小類。
加強蓄滯洪區管理。組織開展東平湖滯洪區劃界技術工作;按規定權限做好非防洪建設項目洪水影響評價與度汛方案審查;持續做好東平湖、北金堤(山東段)滯洪區“三逐一、一完善”工作。
持續夯實防汛基礎。開發大汶河防洪“四預”系統,持續優化數字孿生山東黃河防汛系統,探索打造水旱災害防御三維電子沙盤;印發《加快構建山東黃河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山東黃河工程搶險報批規定》;建立汛期、主汛期、關鍵期工作機制和重大水旱災害事件調度指揮機制;建立1處水旱災害防御前線指揮部;開展防汛應急工程項目交互審查、現場“會診”;組織各級開展“黃河防汛宣傳月”活動;組織開展水旱災害防御制度廢改立。
做好應急抗旱工作。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及時掌握旱情、墑情,按規定啟動山東黃河干旱防御四級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實地調研濟南、德州和聊城旱情墑情及用水需求;及時提出小浪底水庫調度建議,協調加大黃河干流下泄流量,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用水需求。
下一步,山東黃河河務局各級將密切關注雨水情,落實各項防御措施,做好迎戰黃河洪水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