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2日訊 聊城市在聊城市人民醫院先行試點,以“虛擬病房”為突破口,借助信息化技術打破空間限制,將住院期集中管理升級為全周期云端守護,推動血糖管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干預”,以全新服務理念打造血糖管理新場景。改變傳統醫療服務體系中,科室壁壘導致慢性病管理碎片化,尤其是非內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常因血糖控制滯后而增加并發癥風險。
從“科室分割”到“無界協同”重構醫療資源配置框架
傳統住院模式下,非內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面臨專科資源觸達難的痛點,內分泌科醫師受限于科室邊界,難以及時介入其他病區。聊城市人民醫院創新開設“虛擬病房”,以“患者不動、醫師跑腿”打破科室壁壘,將全院78個病區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納入虛擬管理,內分泌科醫師通過信息化系統動態監測血糖,同步安排專職醫師床邊查房。這一“虛擬集中+實體聯動”模式,讓專科資源從科室專屬轉化為全院共享,專業力量突破空間限制直達患者床旁。數據顯示,該模式使非內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從65.63%提升至89.65%,印證了資源重組對診療效率的直接賦能。
從“單向服務”到“全鏈協同” 構建多元共治體系
流程再造的核心是變“單一科室主導”為“多學科協同”。醫院制定全院血糖管理流程,明確專科醫師、護士、臨床藥師、科室醫護的協同職責。內分泌科制定個性化控糖方案,藥師提供用藥指導,科室團隊落實監測反饋,形成“評估—干預—調整”閉環。信息化平臺作為“神經中樞”,整合血糖數據,實現跨科室實時共享,非主管醫師可通過系統與主管醫師溝通,徹底打破信息孤島。在制度設計與技術賦能的雙重驅動下,血糖達標調整時間從6.04天縮短至3.66天,流程優化對醫療效能的提升顯而易見。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干預” 重塑醫患服務理念
虛擬病房的價值不只在于技術應用,更在于理念革新。傳統模式下,內分泌科介入依賴其他科室“被動申請”,而“異常血糖預警”功能讓??茍F隊能夠主動識別高風險患者,從而提前介入管理。例如,針對圍手術期、ICU危重患者等重點人群,內分泌科提前介入制定“一人一案”,將干預關口前移。同時,服務鏈條從住院期延伸至出院后,通過持續溝通指導,實現血糖管理全周期覆蓋。在慢性病管理需求日益增長的當下,這種打破壁壘、協同共治、主動服務的思維,為“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患者體驗”的雙重目標提供了可行路徑。目前,醫院已將該模式推廣至臨床營養管理、中醫診療等領域,形成“分散住院,集中管理”的云端醫療新場景。從病房里的奔波到云端上的守護,變的是服務場景,不變的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當數據在云端流動,當服務隨需求延伸,醫療的溫度正通過智慧化的紐帶連接每一個需要守護的瞬間。
閃電新聞記者 劉洋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