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5日訊 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絲博會”)成功舉辦,取得了豐碩成果。
本屆絲博會上,尼泊爾聯邦院副主席比瑪拉·吉米雷、土耳其交通部部長阿卜杜勒卡迪爾·烏拉洛格魯、阿聯酋阿布扎比酋長國親王謝赫·穆罕默德·納哈揚,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秘書長孫煒東,主賓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主賓省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永禮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
意大利、馬來西亞、阿塞拜疆、卡塔爾、柬埔寨、阿爾及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位國外嘉賓組團參會。29個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協會,以及國內29個省區市組團參會。共同表達了借助絲博會這一開放平臺,大力開展國際國內合作、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強烈愿望。各方愿在深化互聯互通上,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全面聯通,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筑牢根基;在深化溝通協作方面,積極推動規則標準互認,打造更公平、透明、便利的營商環境;在深化經濟合作層面,不斷推進發展戰略精準對接,達成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在深化人文交流領域,持續促進共建國家人民相親相愛,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深厚人文內涵。
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合作新引擎
本屆絲博會嚴格落實國家節儉務實高效的辦展要求,聚焦大會主題,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精心組織舉辦8項重點活動,推動合作質效持續提升。
中歐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對接洽談活動,以“共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打造國家向西開放重要基地”為主題,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部分跨里海國際運輸路線國際協會成員以及國內外知名國際貿易物流企業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計。
會上發布的《建設中歐班列(西安)經濟圈戰略構想》,為中歐班列(西安)經濟圈的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跨里海國際運輸路線國際協會與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簽署《集結中心建設合作協議》,標志著各方在共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中國—中亞絲路電商活動,作為商務部“絲路電商惠全球”重點活動,充分挖掘中國—中亞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的巨大潛力,進一步促進與中亞國家在電商領域的深度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商大市場,推動形成“絲路電商”合作共贏的新格局,為區域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活力。
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以“絲路低空啟航·共繪新篇章”為主題,首次發布陜西省低空應用場景試點清單和低空政務應用需求,并舉辦項目路演、產業推介會和重點項目簽約,有力推動了一批低空經濟項目快速落地,為政府、企業、機構搭建合作共贏橋梁,構建低空經濟創新生態圈。
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暨教育合作交流活動,吸引了32個國家的代表積極參與,簽署了涉及教育、科技、藝術、傳統醫學等多領域的合作協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加勒比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等6個項目正式揭牌。這一系列成果不僅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也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搭建了重要平臺。
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活動,以“絲路金融·合作共贏”為主題,為企業量身定制“從本土到海外”的金融發展路徑,助力企業揚帆出海,拓展國際市場。吸引了日本、阿聯酋、馬來西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海外金融機構以及百余家企業代表參加,為跨境金融合作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展會新活力
本屆絲博會繼續秉承“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專業運營”理念,公開招標確定綜合服務商,以市場化方式招展組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鏈主企業作用,加大上下游企業、專業觀眾等邀請力度,圍繞國際、省際交流合作、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消費促進等領域,設置絲路優品展、省際合作展、科技創新展、低空經濟展、交通物流展、文旅消費展6大展區,總展示面積7.2萬平方米,為參展商和觀眾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與交流空間。
絲路優品展區全面展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中亞五國的資源優勢、特色產業、特色商品及地理標志產品等,共吸引來自全球五大洲俄羅斯、日本、韓國、意大利等46個國家地區的158家境外展商參展,參展商數量同比增長116%,其中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帶來新品首秀,充分展現了國際市場的活力與潛力。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與老撾貿工部、工商總會共同組織15家企業首次參會,借助絲博會平臺,助力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的包容性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省際合作展區圍繞各省區市整體形象、投資環境、合作領域等進行全方位展示。新疆、福建、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等21個省區市組織600余家企業參展,參展商數量同比增長50%以上,絲博會在深化區域協作、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橋梁作用進一步凸顯,為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科技創新展區以“科技賦能·秦創未來”為主題,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目標,突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展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發展成果、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發展成就。匯集了國家能源集團、三峽集團、國家管網、中煤科工、長安先導等256家企業參展,展品涵蓋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等前沿領域,彰顯了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低空經濟展區以“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為主線,覆蓋低空制造、飛行服務、應用場景、安全管控等全產業鏈環節。210家企業帶來了300多個品類、一百多架真機參展,集中展示全國,特別是陜西低空經濟發展的最新成果,為將陜西打造成為國際化的低空經濟交流合作高地貢獻力量。
交通物流展區邀請中國能建、上港集團、中國中煤等40多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鐵路、公路、航空、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海港、陸港、空港、河港、集裝箱多式聯運及班列沿線重點企業的前沿技術與最新成果,助力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推動“通道+貿易+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文旅消費展區吸引了北京、廣東及陜西等地共70余家單位參展,全面呈現文旅產業的多元魅力與創新活力。依托文旅主題、文娛演藝、非遺國潮、賽事四大板塊,著力打造“展銷一體”的對接平臺,推動全鏈條、全要素整合,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同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為進一步做強國內大循環、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在商務部的精心指導下,本次絲博會專設了“外貿優品中華行”展區,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搭建內銷平臺。“陜品好物·陜西臻品”展區集中展示我省消費品工業“三品”建設成果和高質量發展亮點成就,進一步提升了陜西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截至5月25日凌晨,本屆絲博會線下參觀人數突破22.5萬人次,“在線絲博會”網站點擊量超過810萬人次,線上絲博會注冊展商2711家、展品4672種、專業觀眾2.9萬人,在線商務匹配推薦展商151萬次。展商數量、展品種類、展品質量、專業觀眾、商務匹配均再創新高。
深化區域合作,譜寫共贏新篇章
本屆絲博會在廣泛開展國際交流的同時,不斷深化區域合作,取得了眾多成果。國際地理標志產品交易活動,以“地標賦能共建·品牌閃耀絲路”為主題,首創“海陸雙線”敘事架構,帶來獨特觀展體驗。來自俄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阿塞拜疆等14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廣東、四川、青海等13個省區市參展,帶來210余項地理標志精品。陜西會同江蘇、新疆、廣西等12個省區市知識產權部門簽訂《陸海同行地理標志協作體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我國地理標志產品走向世界,做好絲路名優品牌文章。
高品質認證服務暨陜西精品推介活動,以“認證賦能品牌·品牌聯通世界”為主題,廣東、陜西省市場監管部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認證促進中心陜西分中心,通過“灣區認證”助力陜西優質特色產品走進高端市場。江蘇、福建、廣東、四川、新疆及陜西省市場監管部門簽署《加強東西部質量認證合作框架協議》,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質量保障。
蘇陜東西部企業家創新發展對接交流活動,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涵蓋人工智能、新能源、文旅新業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為蘇陜兩地的經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絲博會期間,兄弟省市共舉辦4場經貿文化活動。主賓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舉辦了“投資新疆”招商引資推介暨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建設和自貿試驗區進行招商推介,深挖合作潛力,推動兩省區發展共贏。會期還舉辦了“甘肅優勢產業招商推介”專題活動、“遼貨進陜”對接洽談活動和阿里地區文旅宣傳暨招商引資推介活動,進一步密切省際間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為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筑牢安全底線,提升服務新高度
本屆絲博會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要務,圍繞意識形態、知識產權保護、食品安全、會場展館、道路交通、城市管理、消防救援等多個關鍵領域,建立專項保障體系。統籌落實屬地保障各項任務,從公安、武警、應急、信訪、消防等各部門抽調精兵強將,切實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安排60輛公交車做好地鐵站到場館的擺渡服務工作,夯實水、電、氣和應急通信等要素保障責任,大力整治外圍環境,確保了本屆絲博會順利舉辦。
同時,為促進餐飲消費,提供會期餐飲保障,舉辦中華美食薈·知味陜西·陜菜美食系列活動,以主題宴席、地方特色美食、國際美食為載體,讓各方來客充分體驗陜西風味美食,解碼絲路蘊藏百味。為滿足境內外人員參展參會需求,陜西出入境邊防總站、省稅務局和東方航空公司等單位,推出旅客出入境便利化、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航班出行專有服務等多項貼心措施,著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本屆絲博會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6家中央媒體,60余家省內各級各類媒體,4家港澳媒體,13家網絡媒體以及上海、福建、湖南等20個兄弟省區市60余家媒體參會報道。匈牙利等中東歐13國外媒記者參會報道,中外媒體記者總數超900人。中央和地方各級媒體持續推出各具特色的系列報道,相關報道量達到8000余篇(條),全網總傳播量超3.4億,充分展現絲博會盛況和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