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0日訊 2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健全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情況。
省疾控中心主任王燕介紹了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傳染病早發現、早預警能力的相關問題。
山東的傳染病監測信息系統建設起步較早,1.0版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啟動建設,主要開展醫療機構發熱呼吸道癥候群監測和學校、養老機構癥狀監測;2.0版將癥候群監測范圍擴大至呼吸道、腹瀉、發熱伴出血、發熱伴出疹、腦炎腦膜炎癥候群和病原學監測,針對不同類型傳染病的流行特點進一步優化預警參數,已接入各類機構近4萬家;目前正在進行初設的3.0版將進一步完善和擴展監測數據采集,把握“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X”等主線,全面建設“數智疾控”。
目前,省疾控中心聯合山東大學共建重點實驗室,研發了基于“錨框算法”的傳染病監測預警模型,部分模型已經實裝在省統籌平臺中應用,主要用于綜合分析疾病的流行趨勢、季節性、地區性差異等要素,通過系統訓練不斷迭代并提高預測精度。省疾控中心在內部局域網部署了一系列私有大模型供專業技術人員研究性使用,為建設和部署全省疾控系統的垂域大模型和傳染病防控智能體進行技術準備,有望在流感大模型、非常見傳染病輔助診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決策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下一步,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集中發力,進一步夯實傳染病防控的“數字底座”和數治體系。
一是通過系統培訓,提升各級疾控人員的“數字素養”,推動建設一支疾控信息化保障隊伍,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安全攻防演練,培養1000名具備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測信息分析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通過建設省公共衛生大數據分析平臺,對來源于多部門、多渠道的多源異構數據進行系統治理和智能化分析,根據公眾、醫療機構和教育、民政、市場監管、文旅、交通和畜牧等部門的特定需求,定向通報更具針對性的預警信息,提高監測數據的使用效率。
三是通過與高校、IT企業強強聯手,建設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組建聯合攻關小組,結合真實世界的應用不斷打磨數據、算法和模型,不斷豐富應用場景,重點拓展在免疫規劃、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