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5-06-30 08:56:06
原標題:黃河之畔,濟南“未來公交”馭風而來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黃河之畔,濟南“未來公交”馭風而來
來源:齊魯晚報
6月28日,濟南智能駕駛領域迎來一件大事:首條L4級智能網聯公交線在起步區正式亮相,向市民開放預約體驗。從L3級上路到L4級部署,半年時間,濟南無人駕駛邁出一大步。作為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的濟南,距離“無人駕駛之城”還有多遠?
文/片 于泊升 濟南報道
無人駕駛部署黃河北
記者現場嘗鮮體驗
6月28日,在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兩輛外觀時尚、線條流暢的藍色公交車映入眼簾,這便是備受矚目的L4級無人駕駛公交。與傳統公交車相比,它沒有方向盤、制動踏板及油門踏板,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感十足的電子顯示屏和簡潔的內飾,讓人仿佛置身于科幻電影之中。
車內采用了卡座設計,每個座椅都配備了安全帶,且不允許有站立的乘客,這一設計充分考慮了乘客在公交車行駛過程中的安全與舒適。車內設施采用語音控制,只要說出“小宇、小宇,打開燈光”“小宇、小宇,空調溫度調到26攝氏度”等指令,車輛便能迅速精準執行。
上午10時,車輛啟動。沒有發動機的轟鳴聲,也沒有駕駛員的操作動作,車輛平穩地駛出場地,就像有一位訓練有素的老司機駕駛。行駛過程中,記者通過車內前方的顯示屏看到,左側顯示的是交通實景,右側則是自動駕駛的界面,車輛周邊路況信息一目了然。
車輛行駛至路口,當前方有障礙物出現時,無人駕駛公交迅速做出反應,自動減速并停車,等障礙物消失后才重新啟動。
在經過彎道時,車輛同樣表現出色。它精準地控制著行駛軌跡,平穩地完成轉彎,坐在車內,記者幾乎感受不到明顯的側傾。此外,車輛在進站時也十分精準,能夠準確地停靠在指定位置。
據濟南公交集團北部分公司網聯車安全員介紹,本線路采用L4級自動駕駛車輛,L4級屬于高度自動駕駛,車內無駕駛艙。
在線路運行過程中,所有駕駛操作都不需要人員介入,車輛在運行場景下具備交通信號及道路標識標線識別、自主超車、自動避障、精確進站等功能,最高時速可達到40公里。
L4級智能網聯公交,每輛車核載9名乘客,配備1名安全員,當車輛出現異常時,安全員座位旁的緊急制動按鈕能迅速將車停下。一位安全員介紹,車輛能自動避障,遇到行人或障礙物時,會根據行動軌跡判斷是否有安全隱患,有隱患就主動停下,無隱患則繞開。
半年從L3躍升至L4
無人駕駛成城市“網紅”
“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沒有司機的公交車。”市民張先生說,聽說濟南的L4級公交車在這里出現,他一大早就來到附近等候。“以前只在電影里見過無人駕駛,沒想到在濟南就能親身體驗,感覺像穿越到了未來。”
據了解,該線路沿黃河大道雙向運行,起止站點均為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途經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區及在建的黃河體育中心,線路全長約6.4公里,一站直達,沿途不停靠。該線路周六、周日運行,上午及下午各運行4個班次(上午發車時間為9:00、9:30、10:00、10:30,下午發車時間為2:00、2:30、3:00、3:30);乘車站點為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公交站(黃河大道路西側站臺)。
市民乘客可以通過“369出行”App中的智能網聯公交預約系統選擇合適的時間、班次及座位進行預約乘坐。每輛車限載9名乘客,配備1名安全員,車輛實行1人1座,在站臺向工作人員出示預約碼并進行核銷即可乘車。
“自路測以來,有不少市民向我們打聽這輛車的信息。”濟南公交集團有關部室工作人員稱,濟南L4級自動駕駛公交在沒正式上路前,就成了“網紅”。“這不僅是一種新的出行方式,更是科技創新帶來的魅力,體現了大家對未來城市生活的向往。”
事實上,濟南在無人駕駛公交領域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4年12月12日,濟南首條L3級智能網聯公交線路——智能網聯公交1號線就已向市民開啟預約。這條線路連接盛福花園與燕山新居,雖然配備駕駛員,但在大多數路況下,車輛能自動控制,為市民帶來了全新的出行體驗。
截至今年2月16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已有2300多名市民預約體驗了L3級智能網聯公交1號線。如今上路的L4級無人駕駛公交,是濟南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半年時間,從L3級到L4級,不僅僅是等級的提升,更是技術的全面升級。
新場景“多點開花”
無人駕駛應用擴容
除無人駕駛公交,濟南在其他領域也試水智能駕駛。
在物流領域,無人配送車已經開始嶄露頭角。6月10日,在濟南順捷中轉場,25輛白色的順豐無人駕駛物流車正式投入運營。這些無人配送車采用L4級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24小時即時配送,滿足夜間緊急訂單需求,降低30%—50%的運輸成本。
在環衛領域,無人駕駛清掃車開始在濟南街頭亮相。高科技含量的無人駕駛清掃車能夠自動規劃清掃路線,對道路進行全方位清掃。
此外,濟南起步區還發布了“車路云一體化”場景需求清單,未來將探索無人公交、無人物流車、無人環衛車等更多應用場景,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智能駕駛生態系統。
濟南發展無人駕駛,還有基礎設施優勢和產業基礎。記者梳理發現,濟南擁有山東高速集團博萊高速26公里封閉測試路段,集合了典型的高速公路元素,包括三隧一橋、兩處收費站、彎道、縱坡、長直線等;濟南還開放了174.75公里的公開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路段,涵蓋了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風景區等多種場景;起步區已成為全國首個在城市中實現規模化建成智能感知路網的新城,十余條新建智能感知道路通車,還有20多條即將建成……
在產業發展方面,今年,臨工重機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將合作開發無人駕駛礦車;上海仙途智能科技在濟南落戶后,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城市環衛場景……
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濟南在智能駕駛多領域的布局,有助于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不同領域的智能駕駛應用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濟南智能交通的整體水平。
政策“組合拳”頻出
國家級試點優勢明顯
濟南之所以能夠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如此進展,離不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早在2018年,濟南就制定出臺了《濟南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這是山東省第一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商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3月,濟南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印發《濟南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辦法(試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工作。
2025年1月,濟南市工信局會同交通運輸、公安、城管、市場監督等部門,啟動了《濟南市低速無人駕駛車輛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編制工作,用于指導和規范濟南低速無人駕駛車輛示范應用。
3月7日,《濟南市功能型無人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辦法(試行)》開始征求意見。該辦法為濟南市功能型無人車的合規上路,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正式出臺后,將進一步豐富無人駕駛場景,為濟南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按下“加速鍵”。
在積極完善政策法規的同時,濟南還成功入選多項國家級試點。2023年,濟南市成功申請入選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國家級試點;2024年7月,濟南又成功入選全國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成為山東唯一入選的城市。
按照試點方案安排,濟南將堅持以實現城市級大規模自動駕駛車輛應用及商業運營為牽引,推動車、路、云、網、城多要素協同,實現車、路、城融合發展。
這意味著,濟南將在智能駕駛領域加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無人駕駛公交黃河北上路,引來體驗熱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