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財經網
2025-06-11 11:43:06
原標題:不斷擴大聯盟“朋友圈”,山東海洋產業搭建覓才制度化平臺
來源:大眾新聞·經濟導報
原標題:不斷擴大聯盟“朋友圈”,山東海洋產業搭建覓才制度化平臺
來源:大眾新聞·經濟導報
日前,山東現代海洋產才融合發展創新聯盟(下稱“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濟南召開,與會代表對下一步工作推進提出意見建議,并提出充分發揮平臺牽引作用,積極為成員單位溝通交流、協同推進提供支持,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聚合的工作機制。
近年來,山東海洋領域喜訊不斷,大國重器頻頻下水、技術屢屢突破。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聯盟的成立,正是著眼于做好產業與人才的深度融合,希望搭建制度化平臺體系,讓高校、科研院所的前沿科技人才與產業建立更密切的聯系,最終加快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
成果來自科創“合力”
時間退回到2024年7月,山東省屬國資國企科技創新情況及省屬企業首屆“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公布,“耕海1號大型智能化海洋漁業綜合體”(下稱“耕海1號”)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入圍。“耕海1號”是全國首制裝備型海洋牧場綜合體,在國內首次突破多項技術難關,實現了海洋牧場一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山東海洋漁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創了我國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耕海1號”構建了風光互補清潔能源系統并配套電量監測及智能分配系統。據介紹,該項目安裝有930塊光伏板,還有3臺風力發電裝置,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整個平臺用電量的30%;同時,還搭建精細化信息管控場景,應用分布式能源管控系統,利用5G網絡低延時優勢,精準實現了太陽能、風能等發電設備與國家電網無延遲動態切換,最大限度發揮清潔能源發電效率。
光伏發電、風電,以及分布式能源管控系統,三者如何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據介紹,項目建設單位瞄準海上光伏、海上風電等海洋清潔能源產業痛點、堵點問題,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助力海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由于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資源,協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像“耕海1號”這樣的大國重器才得以充分應用海洋清潔能源等前沿技術。
推進“產才融合”平臺化
時間到了2024年10月24日,創新聯盟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揭牌。據了解,創新聯盟是在省委組織部指導下,由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省委海洋辦)發起,聯合山東海洋集團、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山東人才發展集團以及其他海洋領域科研機構、有關涉海企業等共同組建。山東有關方面希望將創新聯盟建設成深化“四鏈”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耕海1號”項目被認為是深化“四鏈”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的成功實踐。
創新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他們注意到大部分企業的研發團隊往往是將成熟的技術應用在生產上,而缺乏對前沿領域的探索;與此同時,各涉海科研院所研發力量雄厚,尤其是前沿領域的科研人才比比皆是。
到了最近,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上舉行了中國海洋人才網上線啟動儀式,并提出進一步建立健全聯盟運行機制和管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平臺牽引作用,積極為成員單位溝通交流、協同推進提供支持,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聚合的工作機制。
“把全省海洋領域的科研機構,以及涉海企業聚集起來,搭建一個平臺,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科技攻關。”參考成功的工作實踐,上述負責人表示,創新聯盟的平臺化、制度化運作成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之一,“在不影響院所正常科研活動的前提下,快速匹配企業與科研人才,同時也為院所的科研提供產業發展方向。”
會議還提出了其他工作建議,如加快海洋產才融合創新,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人才資源優勢和行業影響力,推動更多技術力量和智慧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傾斜,圍繞企業科技創新需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好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作用;加強重點海洋產業領域標準研制,推動海洋標準化工作及有關標準修訂,健全海洋標準體系。還要打造聯盟特色亮點品牌,認真組織開展山東現代海洋產才融合發展創新論壇,謀劃現代海洋產才融合新路徑。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創新聯盟還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海洋產業領域的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布局,持續積聚涉海科技創新優勢資源,不斷提升關鍵技術掌控能力,加速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動擔當作為,為海洋強省和海洋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