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5-05-19 08:53:05
原標題:發力“高端化”,青島船舶制造業向新向綠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發力“高端化”,青島船舶制造業向新向綠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增長,航運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其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為實現“雙碳”目標、促進全球減排進程,使用GHG(即“溫室氣體”)綠色船舶,以新型能源燃料替代傳統燃料,是減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的關鍵。
5月16日,以“智航深藍 綠動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青島船海現代服務業生態融合發展座談會在市北區舉辦,來自相關領域政府部門、高校、院所、企業、協會等單位的負責人齊聚青島,現場討論在全球航運業碳中和轉型浪潮下,如何破解綠色船舶技術研發碎片化難題。GHG綠色船舶創新聯合中心、貽貝船海創新服務聯盟現場成立。
以此為契機,青島將匯聚行業資源,錨定產業需求,促進技術突破,實現示范應用,推動船舶制造業實現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以技術“綠色化”推動產業“高端化”
前不久,國際海事組織(IMO)通過了全球航運業凈零排放法規,將制定強制性船用燃料標準和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以應對氣候變化,首次在整個行業領域內結合強制性排放限制與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目標在2050年前后實現“凈零排放”。
所謂綠色船舶,是指以LNG(液化天然氣)、甲醇、氫、氨等為燃料的動力船舶。除了更加環保低碳,綠色船舶的制造附加值也更高。同樣規模的一艘船舶訂單,安裝傳統發動機的訂單價為7000萬美元左右,安裝LNG、氨等新燃料動力系統后,訂單價便能提升至約9000萬美元。
在我國,相關動力的推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向新、向綠的發展大潮中,青島迎頭趕上,正借力技術“綠色化”,推動產業“高端化”。
在相關領域,更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正滿載“綠色新動力”,從青島加速駛向全球。去年,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中船發動機有限公司、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青島企業與比利時船東CMB等簽約,全球首條21萬噸氨雙燃料散貨船預計2026年在青島交付。
但整體來看,我國新能源船舶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面臨政策體系不完善、執行力度不足、技術標準體系未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未來,需要完善政策體系、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從而推進新能源船舶廣泛應用,助力航運業實現低碳轉型。
市科技局海洋科技處處長李德強就青島船舶航運科技相關政策進行了介紹。在“海創計劃2.0”政策中,青島提出重點發展6大優勢產業和2大未來產業,其中,船舶與海工裝備被作為優勢產業重點提及。
強化綠色船舶發展,青島支持研制液化天然氣、甲醇、氨、氫等新燃料動力系統,以及電力船舶動力系統、燃料存儲供給、能源管理系統等關鍵裝備,開發新燃料船舶、電動船舶、清潔能源混合動力船舶。同時,要突破智能航行、智能機艙、智能貨載、智能能效管理、智能運維等關鍵技術。推動關鍵技術落地,系列政策還提出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舉措,例如,支持船舶產業創新,打造校企合作創新聯合體。
業內專家表示,在當前全球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的背景下,航運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加大技術研發,深化產研合作,加快構建功能完善、服務優質、開放融合、智慧低碳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
打造“技術孵化-產業落地”的雙螺旋協同體
隨著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減排目標和一系列國際公約的更新,數字技術的加速發展正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青島要促進行業各方協同創新,構建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才能在時代變革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駛向可持續發展的彼岸。
產學研深度融合,是船海現代服務業生態融合發展的關鍵路徑。此次座談會上,青島成立了GHG綠色船舶創新聯合中心。該中心由青島儒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青島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發展中心、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等共同發起成立,要形成覆蓋基礎研究、工程化開發、原型驗證的創新矩陣。
短期內,該中心旨在打造綠色船舶技術策源地,突破關鍵系統集成瓶頸;中期目標是構建船舶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引領行業標準建設;長期來看,錨定成為全球綠色航運技術創新的重要支點,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此,該中心將實施“三維驅動”機制:建立技術攻關聯合體,重點突破零碳燃料、智能減排等關鍵技術;構建知識產權共享池,推動專利技術的交叉授權應用;搭建與貽貝船海創新服務聯盟的成果直通機制,設立技術轉化專項通道。
貽貝船海創新服務聯盟由青島儒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等多家行業企業共同組建,構建了覆蓋技術中試、系統集成、商業運營的全鏈條服務網絡,要解決船舶產業技術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
作為GHG綠色船舶創新聯合中心的戰略協同體,聯盟要聚焦技術成果工程化應用與產業服務生態構建,承接創新中心產出的成果,打造從實驗室到產業鏈的價值轉化加速器。在產業鏈共建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聯盟要推動創新成果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和創新示范場景落地,加快塑造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為此,聯盟要創新“雙向賦能”機制,建立中心成果優先轉化通道,組建專業化技術應用服務團隊;打造船舶服務生態平臺,集成供應鏈管理、設備健康監測等數字化工具;構建標準化服務輸出體系,形成可復制的綠色船舶升級解決方案。
作為技術研發核心樞紐,GHG綠色船舶創新聯合中心與貽貝船海創新服務聯盟形成了“技術孵化-產業落地”雙螺旋協同體,將依托青島海洋產業集聚優勢,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開放性創新平臺,進一步推動青島船舶制造業向新、向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