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維度
作者:高宏存 李國江(分別系中共中央黨?!矅倚姓W院〕文史部教授,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省委黨?!采綎|行政學院〕文史部副主任)
新時代如何認識和把握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律,如何高質量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歷史任務。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從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六個維度擘畫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藍圖,將“文明”作為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核心內涵和目標要求,提出“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重點任務。新時代新征程,要主動適應城市建設目標要求的新變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錨定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重點任務,著重從城市文明根基、文明風尚、文明力量三個方面把握現代化人民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文明取向,推進實現文明維度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目標。
無人機拍攝的廈門園林博覽苑。新華社發
1.賡續城市歷史文脈,筑牢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根基
歷史是城市獨特的時間記憶,文化是城市流淌的精神血脈。城市歷史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質品位和形象風格,彰顯了一個城市的獨特個性魅力,是滋養涵育城市文明的重要源泉?!叭f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建設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需要賡續城市歷史文脈,筑牢城市文明根基。
賡續城市歷史文脈,首要在于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目前,全國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公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3座,劃定歷史文化街區近1300片,認定歷史建筑6.8萬處,構成了賡續城市歷史文脈的豐富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北Wo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一是加強整體性、系統性保護。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既要保護古代建筑,也要保護近代建筑;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既要保護精品建筑,也要保護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二是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普遍性就是要樹立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按照中央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頂層設計,守護好城市文化瑰寶;特殊性就是要立足城市歷史文脈的獨特性,按照因城施策的理念,走差異化保護傳承之路,探索形成具有城市個性的歷史文脈保護傳承方案。三是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和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和城市風貌管理制度。盡可能保留歷史原貌,防止盲目仿古建設對文化遺產造成直接破壞,避免“千城一面”。城市的自然景觀是城市肌理的有機組成,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統籌考慮建筑布局、產業結構、綠化生態、文脈傳承等多種要素,維護好城市文物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功能統一性。
賡續城市歷史文脈,還要利用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按照中央工作要求,正確處理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開拓保護與發展雙向賦能的“雙贏”路徑。統籌好城市更新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笨茖W合理更新歷史文化街區,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居民住在老胡同、老社區也能過上舒適便捷的現代生活,在賡續歷史文脈中夯實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根基。
2.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培育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風尚
推動現代化人民城市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堅實的物質文明基礎,也要追求城市精神文明的積淀。城市民眾的文明素質直接體現城市精神文明創建成效,決定城市文明程度,彰顯城市文明風尚。
城市居民文明素質的核心在于崇德向善。崇德向善是引導市民重視道德修養,推崇高尚品德,在鼓勵民眾積極踐行美德中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明確了提高城市居民文明素質的目標方向。為此,一要著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準則和公民價值規范有機融入各方面、全過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為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要加強黨員干部思想道德建設,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引導黨員干部加強道德修養,努力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二要著力推動城市精神文明創建。結合城市自身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開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涵育城市精神,彰顯城市文明風貌。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提高市民數字素養?!皶銡狻笔俏拿鞒鞘械摹暗讱狻?,以書香城市建設推動文明城市建設,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涵育城市文明氣質。三要著力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挖掘蘊藏于城市生活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革命文化蘊含的堅定理想信念、崇高價值追求發揚光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蘊含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之與現實生活相融相通,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提供豐富素材和充沛養分。
3.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構筑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力量
以建設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構筑城市文明力量,要不斷加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城市文化軟實力是“文化軟實力”在城市空間中呈現的新形態,集中體現了一個城市基于其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立足城市本身,一座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是內、外指向性力量的有機統一體,既包括城市文化在城市內部的感召力,也包括城市文化對外的影響力,兩種力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載體形態體現為城市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群和業態。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需要不斷增強城市文化內向感召力。依托城市獨特文化資源創新旅游產品,打造具有辨識度與影響力的旅游品牌,展示城市形象和精神氣質,提升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構筑精神家園。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城市書房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服務供給,優化文化設施空間布局,為市民提供普惠便捷的文化服務,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適應數字化社會轉型要求,利用線上文化知識講座、線下文化展覽等多類型平臺,開展社會文化普及和社會美育活動,提高社會公眾文化、科學、心理等綜合素質。鼓勵引導文化藝術生產機構不斷推出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培育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文化業態和文化形態,提高文化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價值,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讓民眾充分享有更加豐富多樣、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更寬松的文化氛圍,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就充盈積極振奮昂揚的城市精神力量。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需要不斷提高城市文化外向影響力。吸引多主體參與,推進優化城市外宣傳播格局,提升傳播效能。如今,講故事是開展對外傳播的最佳方式,應立足城市各自特色和優勢,講好城市文化故事。一是講好城市建筑故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建筑是城市最直觀的‘面孔’,要加強建筑設計管理,讓我國城市建筑更加體現中華美學和時代風尚”。既要充分展現中國城市獨具特色的建筑設計和技藝,更要鮮明地揭示其背后蘊含的中華美學底蘊和中國傳統哲學精神。二是講好城市文脈故事。充分展現城市的文化基因,尤其要注重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清楚城市歷史所彰顯的中國氣質、中國風范。三是講好城市現代化故事?,F代化人民城市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城市,講好城市現代化故事,不僅要展現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更要充分地闡述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的深刻內涵。提高城市文化外向性軟實力,要不斷推動城市文化“走”出去,在交流互鑒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城市文化高地。
總之,建設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是新征程上我國城市發展歷史方位的新定位、新目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拓寬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的新發展路徑。
《光明日報》(2025年09月17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