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實之錘”釘牢“發展之釘”
抓落實是共產黨人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制勝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抓落實擺在突出位置,制定具體方案,明確責任分工,防止任務落空,堅決克服‘規劃規劃、墻上掛掛’,‘規劃是一套、做起來是另一套’的現象?!碑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尤需我們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以“落實之錘”釘牢“發展之釘”,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我們黨歷來重視抓落實、善于抓落實。從革命時期“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到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再到新時代“擼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務實、狠抓落實始終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經驗和可靠保證。習近平同志在陜北梁家河插隊期間,帶領鄉親們打壩修田、建沼氣池,把想法變成辦法、把愿景變成實景。他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這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最重實干的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到雄安新區“未來之城”拔節生長,再到“一帶一路”聯通四海,無不是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結出的碩果。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一切難題,只有在落實中才能破解;一切機遇,只有在落實中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在落實中才能實現。
落實不是蠻干,而要胸懷全局、精準發力。比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河北唐山聚焦空氣污染問題,開展“治氣”攻堅戰,實現了重工業城市的“蝶變重生”;貴州遵義立足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探索“生態+”紅色文旅康養產業,把綠水青山的“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好價值”;安徽黃山則以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為契機,建立多元化生態綜合補償體系,形成生態保護者與生態受益者良性互動局面。這充分表明,黨員干部要吃透中央精神、把準政策意圖,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領域、本單位的實際,科學繪制“施工圖”,明確“任務書”,決不能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要善于抓住任務落實的“牛鼻子”,找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對民之關切要行之有方,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抓落實,貴在持之以恒,最忌“雨過地皮濕”。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直到釘實釘牢。比如,20多年來,浙江緊盯“千萬工程”目標不動搖、不折騰,保持工作連續性和穩定性,每5年出臺行動計劃,每個重要階段出臺實施意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確定整治重點,鍥而不舍、常抓不懈,不斷在鄉村建設上積小勝為大勝??礈柿司鸵蛔サ降祝h員干部應有這樣的作風和擔當。對那些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關乎長遠的重點項目、牽動民心的民生實事,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同時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杜絕“一陣風”式落實,防止“半拉子工程”,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抓落實,最終要看是否解決了實際問題、增進了人民福祉、推動了事業發展。必須堅決避免“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好了”的虛假落實,糾治“堆盆景”“造亮點”“刷數據”的功利主義做派。要用好督查督辦、考核評價、問責問效等利器,形成“部署—落實—檢查—反饋”的工作閉環。讓那些“雷聲大雨點小”“調門高行動少”的“空談客”沒有市場,讓那些“愿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實干家”脫穎而出。實績是最過硬的形象,實效是最可貴的擔當。黨員干部只有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才能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