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15日,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雙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減少投資障礙、促進有關經貿合作等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雙方團隊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就相關成果文件細節進行磋商,并各自履行國內批準程序。中美經貿互動氛圍的改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馬德里會談無疑釋放了一些積極信號。
人們注意到,馬德里會談比原定的會期提前兩天結束。此次磋商時間并不長,成果較為豐富,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雙方有著求同存異、化解分歧的共同意愿,愿意通過相向而行解決雙方關注的重點問題;同時表明以元首外交為引領的中美經貿磋商工作機制日漸成熟,兩國領導人反復強調的“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重要共識得到了雙方的積極落實;雙方在談判桌下的準備和溝通也是較為細致和充分的。
從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到馬德里,中美在短短大約4個月時間里進行了4輪高級別經貿磋商,這本身就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中美之間的磋商機制正在有效運行,為兩國解決復雜的經貿問題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歐洲國家連續提供4個城市平臺,為中美經貿磋商牽線搭橋,也真實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美合作穩定全球經貿和市場預期的迫切期待。
馬德里會談為中美雙邊經貿關系增添了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此次對話決定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證明監管機構的直接對話與溝通能夠顯著降低企業的合規風險,也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政府與市場建立合理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參考。另外,此次會談致力于“減少投資障礙”和“促進經貿合作”,直接回應了兩國企業的核心關切。
馬德里會談后,國際輿論的普遍反應是“松了一口氣”。路透社用“罕見突破”的字眼,肯定了兩大經濟體為尋求化解貿易沖突、穩定國際市場所付出的努力。兩國經濟體量大,涉及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關系復雜,達成共識并不容易。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中美加強合作而非對抗,對全球經濟復蘇、供應鏈暢通、應對通脹等都至關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從“框架共識”到“最終協議”,這中間仍有很長的距離。正如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在馬德里會談后強調的,在中美經過一系列經貿磋商之后,美方仍然“不斷擴大對中國實體的制裁清單,長臂管轄的手越伸越長”,“美方不能一方面讓中方照顧美方的關切,另一方面又持續打壓中國的企業”。美方應以更長遠的眼光,而不是以權宜的心態參與中美經貿磋商。
中方始終堅持以多邊經貿規則為社會發展和市場管理的基本原則,持續擴大開放、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以期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方創造更為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因此,美國也應當踐諾于行,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在美持續運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更何況美國經濟保持相對較快發展,與一直享受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利益密不可分。
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是全球各國錨定發展鏈接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兩國處理國際經貿關系的原則和模式也有著重要的示范效應和廣泛影響。兩國和全球其他國家的市場都期待中美能夠盡快達成經貿協定。希望美方能與中方一道,堅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以市場化和商業化方式解決經貿分歧,回應這一期待,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