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墜入“危險拐點”
9月9日,以色列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發動“精準打擊”,目標是哈馬斯高級官員哈利勒?哈亞。以色列指其為2023年10月7日“阿克薩洪水”行動的重要策劃者,但同時,哈利勒也是哈馬斯參與停火談判的首席代表。
襲擊發生后,哈馬斯在聲明中稱,以色列暗殺哈馬斯高層的圖謀“未能得逞”。卡塔爾則譴責此舉為“國家恐怖主義”,并表示將重新考慮自身在加沙停火談判中的調解角色。以色列的行動不僅中斷了本已脆弱的加沙停火談判進程,還可能對中東格局和全球秩序造成破壞。
拒絕妥協:以色列堅持占領計劃
此次襲擊的本質,是在內部政治矛盾和外部壓力不斷加大情況下,以色列右翼政府的一次軍事冒險行為。面對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和美國提出的停火動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意圖通過此次行動發出明確信號:優先通過武力而非談判解決哈馬斯問題。以色列官員辯稱,襲擊“完全正當”,但實際效果是凍結了談判進程,并強化了其國內極右翼執政聯盟的凝聚力。
本次襲擊還暴露出以色列更廣泛的意圖:對加沙實施全面軍事管控,并擴大對約旦河西岸的控制,包括加速定居點擴張和潛在吞并計劃。這些措施正系統性地破壞“兩國方案”的基礎。盡管聯合國大會多次施壓,但美國的全方位支持讓以色列免受實質性后果。襲擊后,以色列駐美大使耶希爾?萊特更公開放言,如果此次行動失敗,“下次會成功”,凸顯以色列對哈馬斯“無地域限制”的追殺決心。這一“叢林法則”不僅震懾對手,還警告地區國家:以色列的軍事威懾無邊界可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襲擊發生在多哈外交區附近,其周邊多是他國駐卡塔爾外交使團駐地,以色列空襲很可能波及附近建筑和人員,并引發更嚴重的國際外交事件。但明知存在風險仍執意展開行動,更說明以色列對國際壓力的毫無顧忌,甚至有意通過這樣的行動對國際社會發出挑釁。襲擊后,以色列第一時間表明對本次事件負全部責任,這與其此前在海外采取行動之后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沖突加劇:地區安全焦慮升級
襲擊對巴以問題的影響深遠而負面。首先,它提升了以色列在加沙開展大規模地面行動的可能性。以色列已下令疏散加沙城居民,并摧毀多座高層建筑,預示著其對該地區的全面接管。這將進一步惡化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同時,哈馬斯遭受重創,海外核心領導層受威脅,不排除其出現代際更迭和組織混亂。雖然在襲擊后哈馬斯仍表示“談判窗口猶在”,但其將更堅定地要求以色列從加沙全面撤軍,而目前的戰場現實使以色列恐難作出更多妥協,因此,未來加沙停火談判的窗口已大幅縮小。
更廣泛的影響是造成地區局勢進一步動蕩。阿拉伯國家普遍感到不安。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迅速訪問卡塔爾表達團結,并譴責襲擊為“公然侵犯”。沙特稱其為“野蠻侵略”,埃及和歐盟也加入譴責行列。襲擊事件打破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多年來脆弱的“冷和平”,放大各國互不信任,并可能引發軍備競賽。目前,中東地區性熱戰的風險雖暫時可控,但若新不確定因素介入,沖突或從加沙蔓延至更廣區域。
信任赤字:美國與地區盟友關系受到沖擊
此次襲擊嚴重沖擊美國與其阿拉伯盟友的關系,并使其在中東影響力加速下滑。自奧巴馬時代起,美國就推行從中東地區的戰略收縮政策,特朗普政府進一步放任以色列作為其在中東的“代言人”和硬實力延伸。襲擊中,美國角色備受質疑:以色列戰機需穿越阿拉伯半島1600公里,且美軍最大中東基地烏代德空軍基地正位于卡塔爾,而美國在卡塔爾部署的防空系統完全沒有啟動。諸此種種,讓外界有理由懷疑美國是否參與了行動。事后,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表示“非常不高興”,也否認事先知情或默許,白宮也將事件描繪為以色列的單方面舉動,但外界對美國角色的質疑并未消退。
卡塔爾首相謝赫?穆罕默德透露,美國在襲擊發生后10分鐘才告知卡方以色列行動計劃。這一“遲到通知”讓阿拉伯國家普遍感到憤怒,也凸顯出美國在中東的同盟體系分“等級”。以色列毫無疑問位居“一等”,而阿拉伯盟友只能退居“二等”,其安全環境是無從保障的,安全關切是可以被忽視的。卡塔爾與美國的關系此前已因類似事件(如伊朗對美國烏代德空軍基地的報復行動)受損,此次襲擊更是突破了卡方底線。盡管特朗普提出與卡塔爾簽署新國防合作協議作為補償,但“信任赤字”難以彌合。中東阿拉伯國家質疑美國的安保承諾,可能推動地區國家戰略自主進一步加速。美國在中東同盟體系的信譽崩塌,或導致合作表面升級卻實質弱化。分析人士指出,此舉不僅可能中斷卡塔爾的斡旋努力,還暴露美國外交的局限性,進一步削弱其地區影響力。
踐踏國際法:全球治理面臨深層危機
以色列的襲擊公然踐踏國際法,侵犯卡塔爾領土主權。卡塔爾已組建法律團隊準備回應,并與地區伙伴協調反制。然而以色列對自身的行為卻無所避諱,內塔尼亞胡仍然揚言,若卡塔爾不驅逐其境內的哈馬斯領導層或對其進行法律追責,以色列不排除將再次采取行動。
此次襲擊對全球治理啟示深刻:要維護國際法權威,必須有強制執行聯合國決議的機制,并讓違規者付出代價。只有如此,方能防止類似事件重演,保障國際和平。否則,中東“冷和平”將更脆弱。
此次以色列對卡塔爾的打擊標志中東局勢墜入危險拐點。它不僅中斷了各方為加沙和平所作出的努力,還暴露出強權政治與“叢林法則”仍然大行其道。國際社會在此背景下更需要集體協同行動,強化外交壓力,堅持推動以“兩國方案”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地緣政治與人道主義危機。(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