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被迫下臺,日本政局走向何方?
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辭職,其無力抵抗內外多重壓力,日本政局將再次陷入動蕩。
石破茂何以被迫下臺?
多重壓力迫使石破茂下臺,自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的接連失利是直接導火索。在2024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僅獲得215個議席,未能過半。這是自民黨自2009年重新上臺執政以來首次在眾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而在2025年7月的國會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再次喪失參議院多數議席,這是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該黨領導的政權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同時失去多數席位。
選舉成績是衡量執政黨執政能力和民眾支持度的重要指標,如此糟糕的選舉結果,使石破茂面臨巨大政治壓力。黨內其他勢力將選舉失利的責任歸咎于石破茂的領導,要求他引咎辭職。黨內大佬和現存唯一派閥“麻生派”的領導人麻生太郎、法務大臣鈴木馨祐及多名副大臣公開表示支持提前選舉新總裁。
9月2日,自民黨召開參眾兩院議員總會,決定就是否提前選舉新總裁啟動黨內程序。根據富士新聞網統計,截至9月7日0時,自民黨已有131名國會議員和20個地方組織要求提前舉行總裁選舉,接近提前選舉的“支持門檻”。而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小野寺五典、總務會長鈴木俊一和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木原誠二均已表達辭職意向,讓石破茂面臨巨大“逼宮”壓力。
石破茂在黨內根基薄弱、缺乏支持是其被迫下臺的深層原因。石破茂長期以來在自民黨內處于非主流派位置,被稱為“黨內在野黨”。這一身份使他在黨內的根基相較于其他派閥領袖而言極為薄弱。而之所以能夠當選自民黨總裁,是因為石破茂在自民黨遭遇“黑金丑聞”后仍有“清白”形象,在基層民眾和地方組織中人氣也頗高。
目前,自民黨雖已解散絕大部分派閥,但黨內仍然派系林立,執政需高度依賴派系支持。石破茂缺乏深厚的黨內支持,意味著他在施政過程中面臨諸多掣肘。當面臨重大決策或危機時,石破茂難以迅速凝聚黨內力量形成統一戰線。石破茂上臺時打著“反黑金”“嚴查政治與金錢問題”旗號,試圖重塑自民黨形象。然而,在實際執政過程中,由于缺乏足夠的黨內支持,他的決策不斷受到黨內保守派特別是原“安倍派”議員的強大牽制。這導致其政策執行反復無常,不僅未能有效實現既定目標,反而在眾議院選舉關鍵時刻,被爆出給“非公認”候選人所在支部巨額資助的丑聞。這一事件嚴重違背了石破茂的競選承諾,極大損害了其政治信譽。
另外,石破茂此前以日美正進行關稅談判,避免“政治空白”為由拒絕辭職,但隨著日美關稅談判完成,這一借口不再成立。石破茂也表示,日美簽署貿易協議意味著自己的使命完成。
日本政局走向何方?
在石破茂宣布辭職后,自民黨新一任總裁的人選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共同社日前的民調顯示,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和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的支持率居于前兩位。高市早苗作為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在去年總裁選舉的決勝輪中敗給石破茂,此次極有可能再次參選。其強硬的政治立場和保守理念在黨內擁有一定的支持群體。小泉進次郎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次子,在2024年總裁選舉首輪投票中排名第三,在年輕一代中人氣較高。
此外,原“茂木派”首領茂木敏充、前數字大臣河野太郎、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都曾在上次總裁選舉中與石破茂競爭,這次也可能參選。當前自民黨在國會參眾兩院中處于“雙少數”困境,新總裁能否順利當選首相尚存一定變數。不過目前在野黨之間分歧嚴重,難以組成有效聯盟抗衡自民黨,自民黨作為國會兩院最大黨,聯合執政盟友并拉攏部分小黨,在首相指名選舉中獲得過半數支持的可能性仍較大。
不論誰當選新一任日本首相,都將面臨嚴峻挑戰。內政方面,自民黨在國會的弱勢地位使新首相推動政策的難度極大。日本民眾一直對自民黨處理“黑金”丑聞不滿,石破茂執政期間也未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如今,他的辭職以及自民黨內斗導致的政權變動,將進一步損害自民黨在民眾心中的形象。新內閣在經濟政策上(應對物價上漲、推動經濟增長等)有所建樹,面臨著重重阻礙。在國會“雙少數”局面下,新內閣財政預算與各類法案在國會通過將困難重重,需努力與在野黨達成合作,否則執政將舉步維艱。
外交方面,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定位可能面臨調整。石破茂執政期間,在外交上雖有一定想法,但成果有限。在對美關系上,日美關稅協議雖已初步達成,但在執行投資協議等方面仍存在不確定性,日本仍需與美國進一步磋商。新首相對美態度和外交策略將直接影響日美關系走向。在對華關系上,石破茂曾表達推進與中國戰略互惠關系的意愿,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日關系緊張局勢。然而,如果新首相是政治保守色彩濃厚、對華態度強硬的領導人,那么中日關系或再度陷入緊張,高層協調與風險管控將面臨新的不確定性,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可能受到沖擊。(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顏澤洋)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