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久久毛片-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觀點中國>

環球圓桌對話:“回歸戰前”?日本錯誤史觀又一極端臆想

2025-09-01 09:19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編者按:持有“回歸戰前”臆想的極右翼政黨參政黨在日本政壇迅速崛起,支持者中包括不少年輕人。該黨“戰前史觀”包含哪些內容?日本青年群體為何對持這種錯誤史觀的政黨表示支持?本期“環球圓桌對話”就此展開討論。

房 迪: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學者

于海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學者

笪志剛: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年輕人何以對侵略歷史“淡漠”

房 迪

日本媒體近期所做的民調顯示,日本四成年輕人不知道8月15日是“終戰日”(戰敗日)。另有調查顯示,高達70%的日本年輕人幾乎從未與家人或朋友談論過二戰歷史。這些結果反映出當代日本青年在戰爭記憶與歷史認知方面的缺失與淡漠,也折射出戰爭責任與加害歷史在日本社會公共記憶中的邊緣化。

在當代日本社會,青年群體對戰爭與侵略歷史的認知大體可歸納為三種傾向。最普遍的一類是冷漠與疏離。在他們的理解中,戰爭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段過往,與個人經驗及當下社會生活缺乏實質性關聯。在學校教育中,這段歷史往往被簡化為考試范圍內的若干事件名稱與年代記憶,圍繞戰爭責任的討論嚴重不足。步入社會之后,由于日本社會整體上缺乏對侵略歷史的深入反思與制度化清算,他們在公共空間更難獲得進一步接觸和學習歷史的機會。如此一來,侵略戰爭不斷被邊緣化為遙遠的歷史記憶,直至與現實生活產生徹底的斷裂。這類青年人對歷史的淡漠不僅體現在對歷史知識的陌生,還表現為一種歷史感缺失的社會心理。在這樣的認知氛圍下,戰爭被視為“過去的事件”,而非“當下仍具持續影響的歷史”。因此,這些青年在面對中國、韓國等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對日方不負責任之舉表達批評與不滿時,往往難以理解這些情緒背后的歷史邏輯,無法在情感上共鳴,甚至會因覺得“無關自己”而產生反感與抵觸。

第二類傾向是在歷史認知中凸顯“受害者意識”。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日本教科書的多次改寫,部分日本青年在提及二戰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以及東京大空襲中日本經歷大規模毀滅性打擊等。這種“受害者敘事”通過遮蔽和削弱日本的加害歷史,使青年群體在情感上沉浸于“受害者意識”,從而停止深入思考戰爭的起源以及日本為何會遭如此打擊。當青年群體同時接觸到日本在侵略戰爭中的“加害責任”與歷史修正主義語境下強調的“自衛戰爭”或“為國家犧牲”敘事時,他們在認知上往往面臨明顯沖突。在此過程中,部分青年形成對官方或右翼歷史敘事的認同,錯誤地將對外侵略戰爭視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

第三類傾向表現為開始對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歷史淡漠與美化侵略現象進行反思。在日本整體政治語境呈現右傾化、歷史修正主義話語具有強大滲透力的背景下,這部分年輕人的“認知覺醒”值得肯定。他們意識到右翼話語精心編織的“信息繭房”存在嚴重的局限性和誤導性,于是開始主動尋求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以獲取更加全面、真實的歷史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批判政府在歷史敘事上的偏頗。

不過,這種認知重塑的過程并非易事,即便這部分日本年輕人,在歷史與現實問題的連接上也依然存在某種程度的割裂。例如,日本對臺灣的所謂“情愫”通過代際傳遞不斷影響青年群體的認知,使其在涉臺議題上產生某種優越感及對話語權的錯覺,部分“臺獨”言論在日本青年群體中的傳播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認知偏差。事實上,日本對臺“情愫”的形成與其在甲午戰爭后侵占臺灣并實施殖民統治的歷史密切相關,日本在涉臺問題上存在不可忽視的歷史責任,本應將此納入歷史反省的認知框架。然而,當現實議題被蓄意炒作時,日本青年群體往往容易被官方歪曲的敘事所裹挾,難以在現實認知與歷史事實之間建立直接和清晰聯系。這種歷史認知與現實政治之間的割裂,凸顯了日本青年群體在認知覺醒過程中面臨的內在矛盾與限制。

青年群體是歷史記憶傳承與戰爭反思的關鍵一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歷史責任被嚴重邊緣化的日本政治社會氛圍下,既需要對這一趨勢保持高度警覺,也應持續推動面向日本青年的系統性交流與互動,幫助他們突破認知局限,重塑對于歷史責任的自主認知與批判性反思。

警惕“戰前史觀”之惡

于海龍

極右翼政黨參政黨成為今年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的“最大贏家”。不少媒體在分析其迅速崛起并受到不少年輕人歡迎的原因時,也開始對參政黨的“戰前史觀”保持警惕。這種“戰前史觀”具有在意識形態上回歸戰前軍國主義時代的傾向,主要體現在憲法問題、天皇問題和歷史教育問題等方面。

首先,全面否定日本“和平憲法”,主張創建新的“日本國憲法”。日本“和平憲法”對于遏制日本軍國主義抬頭起到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右翼保守勢力一直試圖擺脫憲法束縛。但與自民黨、維新會等右翼政黨的修憲主張不同,參政黨更加激進,它認為日本現行憲法并不是日本人根據自由意志所創建的,進而推出“創憲”主張和“新日本國憲法構想案”,提出將日本自衛隊更名為“自衛軍”等,其內容與曾推動日本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如出一轍。

其次,主張恢復天皇主權。日本近代從明治維新直至二戰時期,天皇在國內擁有絕對權威,在縱容軍國主義發展、發動對外侵略方面負有重大責任。如今,參政黨主張恢復天皇權力,聲稱天皇應該擁有代表國家任命重要官員、發布政令、召集或解散國會等事宜的權限,還說應將1890年明治天皇“教育敕語”等歷代詔敕納入當前教育之中,這實際是“回歸戰前”的重要表現,與日本戰后天皇無國政權能的憲法規定背道而馳。

最后,淡化或美化侵略戰爭,開展“新國家主義”歷史教育。參政黨罔顧歷史事實與國際正義,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行為閉口不談,不斷為日本對外侵略行為找尋借口,包括認為日本軍隊在1945年二戰末期屠殺沖繩居民“純屬例外”。在教育問題上,參政黨欲改變歷史教育現狀,強化民眾對日本戰前歷史的認同。它聲稱日本戰后的歷史教育使年輕人“失去自尊”,主張要向多角度且“以本國為榮”的方向轉變,應通過夸耀日本歷史的教育來培養所謂的“愛鄉心”“愛國心”,還稱“日本是絕對加害者”的觀點是一種“自虐史觀”,應當予以拋棄。

日本參政黨這種“戰前史觀”或者說“回歸戰前”臆想的產生絕非偶然,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與現實根源。

一是日本對侵略戰爭的反省不足。二戰后,受美蘇冷戰、朝鮮戰爭爆發等因素影響,美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降低了對日本戰犯以及整體侵略罪行的懲戒力度,對日本國內淡化、美化侵略歷史的行徑持默許立場。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日本國內右翼保守勢力趁機推動擺脫戰后體制束縛進程、重構戰前歷史話語敘述,致使“戰前史觀”在日本國內滋生。

二是日本政治右傾化加劇的產物。近年來,日本右翼保守派政黨在政界占據明顯優勢,日本政府在靖國神社、“慰安婦”、歷史教科書、南京大屠殺等歷史問題上長期秉持錯誤立場,并修訂《教育基本法》、解禁集體自衛權、修訂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三文件,不斷蠶食“和平憲法”。日本政治右傾化不斷加劇,為參政黨“戰前史觀”的產生提供了重要政治土壤。

三是日本經濟社會危機的加深。日本自“泡沫經濟”破滅后,經濟持續低迷,加之少子老齡化不斷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經濟與社會危機交互疊加,加劇了日本民眾的危機感,使得部分民眾錯誤地將希望寄托到參政黨等右翼或極右翼政治勢力身上,認為回到戰前狀態能為日本帶來繁榮。

就此而言,“戰前史觀”是日本歷史修正主義的又一激進表現和極端臆想。這種認知只會加劇日本民眾思想的混亂,不僅無益于日本國家的健康發展,還將給戰后國際秩序與亞太國家之間關系帶來嚴峻挑戰。

莫讓錯誤歷史認知再結惡果

笪志剛

以戰敗投降80周年為契機,通過深刻反省和誠摯道歉來正視歷史、面向未來,這本應是日本今年對外展現的正確姿態。但當下的問題恰恰在于,在右翼政治保守勢力影響下,日本在歷史認知問題上出現愈發嚴重的倒退。

早在30年前,199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50周年之際,日本時任首相村山富市以內閣決議形式發表談話,承認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巨大損害和痛苦,日本對此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到了戰敗投降60周年和70周年,日本時任首相在類似談話中的措辭和表述,較之“村山談話”逐漸弱化。尤其是2015年的“安倍談話”,直接試圖在歷史問題上翻篇,聲稱日本已經多次表示反省和道歉,“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子孫后代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如今,在日本無條件投降80周年之際,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發表類似談話的問題上“小心翼翼”,這反映出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態勢的加劇及其影響之大。

在今年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中,極右翼政黨參政黨異軍突起。該黨鼓吹所謂的“自尊史觀教育”,向往戰前日本軍國主義時期的“美好時光”,相關主張得到日本社會尤其一些青年選民支持,這些現實表明,日本國內修正主義史觀的苗頭日盛,并且充斥形塑年輕一代錯誤歷史認知的企圖。

熟悉日本在歷史問題上表現的人,對此不會感到驚訝。除了在政治表態上不斷后退、屢有傷害亞洲受害鄰國的言行,日本近些年來在國內歷史教育中不斷加大對侵略歷史的淡化、敷衍甚至美化,在國際上利用自己對西方輿論的影響力不斷塑造“受害者”形象,通過外交發聲、學界研討以及網絡傳播等方式,博取西方一些所謂“價值觀伙伴”的同情和支持,對侵略戰爭性質和正確歷史邏輯進行幾乎本末倒置的扭曲和渲染。這種做法不斷釋放負面螺旋效應,導致日本政界和社會層面已有的錯誤史觀不斷加劇。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至今80年來,國際社會在回顧歷史和奮力前行中愈發清晰和堅定了一個認識,就是只有堅持將和平與發展作為時代主題,才能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長期穩定繁榮創造有利條件。日本戰后實現經濟發展雖然得益于內外多重因素,但在“和平憲法”規制下將主要精力放在“謀發展”上,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此而言,堅持和平發展取向,對于日本解決當前經濟和社會層面一些難題、實現長遠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就此而言,日本現在縱容錯誤歷史認知泛濫,致使歷史修正主義和右翼錯誤史觀不斷侵蝕日本的國家理性,并試圖服務新的政治訴求和國際博弈,真可謂損人害己。

日本會否重蹈當年發動侵略戰爭覆轍?有無可能再次走上軍國主義道路?那些曾經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國家和人民不得不保持警惕。一個國家在歷史問題上執迷不悟,長期以錯誤史觀塑造本國社會認知,尤其是使這種錯誤認知通過修正主義性質的歷史教育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中沉淀,力圖實現代際記憶斷層中的敘事爭奪,這種做法勢必產生負面連鎖效應。正是意識到這種做法的危險性,日本國內理性政黨、良知人士和進步團體近些年來積極發聲,深刻揭露和反省當年的侵略罪行,一方面向受害國家和人民表達歉意,另一方面也對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和錯誤史觀形成一定程度的對沖。在日本無條件投降80周年的歷史性節點,希望這種正本清源、還原歷史真相的勇氣,能在日本政治、社會和輿論等各界更多涌現,莫讓錯誤歷史認知再次結出惡果。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