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久久毛片-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觀點中國>

遏制假科普歪風,平臺身份驗證是核心

2025-08-29 11:04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持續降低內容生產門檻,海量信息與多元服務便利并豐富了大眾生活。其中,短視頻平臺匯聚眾多行業專家,通過內容輸出與直播互動為觀眾答疑解惑,深刻改變了當下的信息市場。但“真專家”覆蓋不到的角落,假醫生、假專家等“假權威”也在滋生。這些賬號打著科普、幫扶旗號,實則引流帶貨、騙取信任,嚴重擾亂了網絡生態、損害了公眾利益。

為何假科普更容易蠱惑人心?一方面,假科普賬號精準錨定了短視頻的流量高地。健康、法律糾紛、投資、農業生產等話題與民生緊密相關,線下資源又往往難以充分滿足需求,這片空白成了天然的流量密碼。例如,在健康領域,老人問養生,年輕人看健身、運動傷害恢復,幾乎所有用戶都對這類信息有強烈需求,短視頻“線上問診”的模式還省時省力、能互動,頗受青睞;在法律領域,陷入糾紛時往往是人們比較脆弱的時刻,渴望專業指導,即便自身沒遭遇糾紛,充滿沖突與反轉的“法治故事”也具有著很強吸引力。本質上,這些賬號就是通過設置爭議性或大眾關心的話題,趁機推銷所謂的“解決方案”“靈丹妙藥”。憑借“廣撒網”和“套路深”,這類賬號很容易賺得盆滿缽滿,然后重復“跑路—起號—收割”的循環。

另一方面,人類追隨權威的思維慣性,也為假科普泛濫提供了溫床。進入信息爆炸時代后,用戶無暇甄別每條信息,不堪重負的大腦更愿相信“專業形象”。“假專家”“假權威”們深諳此道:用虛假專業背景鋪墊信任,靠專業術語營造氛圍,塑造自己的“權威形象”。例如此前被曝光的“祥禾農業”電商團隊,孵化了上千個助農短視頻賬號,實際上團隊卻無一人懂農業。他們穿白大褂、以田園為背景,偽造“農業大學教授”“十年老農”等身份標簽,穿插專業名詞講解種植知識,宣揚的卻是“味精增產”“食鹽除草”等偽科學,忽悠農民購買其假冒產品。

遏制短視頻平臺的假科普歪風,內容鑒定與身份驗證是核心。雖然提升受眾媒介素養、保持批判性思維是基礎,但靠媒介教育短時間內徹底改善環境并不現實。相比之下,由平臺守好身份驗證防線更具可行性,也是其應盡的平臺義務。

然而,當前部分平臺對醫生、律師等專業身份的認證標準寬松,事后監管力度也不足。此前有所謂的“醫學專家”,僅靠網購白大褂、偽造醫院胸牌,上傳偽造的醫生資格證圖片就通過了認證,誤導了眾多患者。因此,平臺必須正視問題,主動從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強化治理。在事前階段,要收緊權威身份認證標準,對專業資質身份建立嚴格審核機制,不僅核查證件真實性,還需與權威機構信息比對,如醫生認證對接醫院系統,查詢在職情況與執業范圍等;在事中階段,要加強動態監管,針對假“專家”為躲避監管,常轉向私信、群組等私域行騙的情況,可以用技術手段監測頻繁發送可疑信息的賬號,及時予以封禁;在事后階段,要建立舉報快速響應與權益守護特別機制,及時固定證據,對查實有問題的賬號溯源,針對其背后的團伙進行有效打擊。

短視頻科普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兼具強大市場效果與良好社會效益;但若缺乏治理,乘虛而入、心懷鬼胎者也能帶來巨大社會危害性。平臺作為網絡內容主要載體,在鼓勵專家入駐、吸引流量的同時,也應扛起社會責任,強化監管、完善治理機制,還網絡一片清朗,讓真正的科普與專業服務惠及大眾。(作者是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政治與傳播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