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久久毛片-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觀點中國>

“大罷免”接連慘敗,體現島內民意清晰轉向

2025-08-28 08:2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8月23日,臺灣民進黨當局發起的第二輪所謂“大罷免”再次遭遇慘敗。兩輪針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及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的32項罷免案均未獲得通過。這場耗費超過12億元新臺幣、被島內輿論廣泛批評為政治惡斗的鬧劇,最終以完敗收場。這一結果是臺灣地區主流民意對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強烈不滿的表現,預示著賴清德當局執政基礎正面臨空前危機。

所謂“大罷免”,就是一場不得人心的“政治豪賭”。民進黨推動“大罷免”意在扭轉臺灣地區“立法機構”中“朝小野大”局面。民進黨在“立法機構”中僅占51席,未過半數,導致賴清德當局施政屢屢受限。于是他不惜采取極端手段,試圖通過罷免機制清除異己,為推行“綠色獨裁”掃清障礙。然而,這種將一黨私利凌駕于民生福祉之上的行徑,從一開始就不得人心,也更加坐實了所謂“民主進步黨”早已蛻變為“民主退步黨”。

臺灣地區民眾的“反罷”結果,體現出島內民意的清晰轉向,即“要民生、反惡斗、盼交流”。

首先,臺灣地區民眾渴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賴清德上臺后,漠視民眾最關切的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提升問題,將大量精力投入政治清算與斗爭中。這兩次罷免行動耗費大量社會資源。據估算,單一區域民意代表罷免案至少需花費1700萬元新臺幣,大選區則需花費約2000萬元新臺幣。這些費用最終都要由臺灣地區民眾埋單。在臺灣地區面臨物價上漲、產業承壓、青年失業等嚴峻經濟民生問題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卻執意將公共資源投入政治斗爭,其背離民心實屬必然。此外,賴清德還計劃將2026年度防務預算大幅增加至GDP的3.32%(約9495億元新臺幣),并聲稱到2030年比照北約標準達到GDP的5%。這些窮兵黷武、漠視民生的政策,自然引發民眾強烈憤慨和反對。

其次,民進黨慣用的“抗中保臺”牌已然失效。賴清德原以為繼續操弄“抗中保臺”話術就能煽動社會對立、綁架民意,為其“綠色獨裁”掃清障礙。然而,島內民眾早已看穿這只是民進黨牟取政治利益的手段。臺媒曝光,民進黨籍民代沈伯洋高喊“抗中保臺”,其家族卻在大陸投資“撈錢”。在島內大搞“獵巫”行動的郭昱晴,其丈夫也被曝出在大陸做生意。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面目,讓越來越多臺灣地區民眾感到厭惡。

其三,民眾反感政治惡斗,渴望社會和諧。兩輪“大罷免”接連慘敗,清晰反映出臺灣地區民眾對無休止政治內耗的厭倦。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61%的民眾不贊成“大罷免”。臺灣地區《中國時報》社論指出,臺灣地區當前面臨關稅談判、天災頻仍、經濟疲軟、詐騙橫行等真實挑戰,民進黨當局卻把所有資源和注意力放在政治清算上,其最終換來的是更深的撕裂而非團結。

同時,“大罷免”的連續慘敗,也對民進黨的執政基礎造成嚴重沖擊。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賴清德的滿意度僅剩33%,不滿意度高達54%。臺灣“震傳媒”公布的民調也顯示,賴清德滿意度為35.5%,不滿意度達50.4%——滿意度已跌破其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40%的得票率。更有近55%的民意反對其在2028年連任。這一比例較去年11月的37%大幅增加,顯示“反賴”正逐漸成為民意趨勢。

民眾對賴清德的滿意度與信任度驟降,使民進黨正陷入“信任破產”窘境。“大罷免”的失敗,將進一步削弱民進黨在“立法機構”的話語權,而以國民黨和民眾黨為主的在野黨團則將更有力地監督和制衡其施政。民進黨當局若無法有效回應經濟民生訴求,其政策推行將步履維艱,可能進一步陷入施政困境。

“大罷免”的接連失利,將激化民進黨的內部矛盾。盡管賴清德大概率不會主動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但兩輪“大罷免”的完敗,將加劇黨內對其領導能力和政治路線的質疑。民進黨內的一些政治“老人”已公開批評賴清德將政黨利益置于臺灣地區利益之上。民進黨過去高喊的口號,如民主、進步、反核、“抗中”、“親美”等,在當下反而可能成為其被攻擊的標靶。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在8月23日“重啟核三”公投中受到強烈挑戰。即使在綠營傳統票倉臺南與屏東,同意票也多于不同意票。“親美”牌也因美國對臺加征高額關稅、持續掏空臺積電、拒絕賴清德“過境”等事件而黯然失色。

民意不可違,大勢不可逆。兩輪“大罷免”的慘敗,對民進黨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民意警示。繼續一意孤行最終被民意洪流滌蕩,還是改弦更張,回應民眾對和平發展與民生改善的渴望,是擺在民進黨當局面前的必選題。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違背民族大義、損害民眾福祉的倒行逆施行為,都注定會失敗。賴清德和民進黨如若仍不知悔改,只會被撞得頭破血流。(作者系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湖北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助理熊興)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