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近日,美日兩國啟動“堅毅之龍25”聯合軍演。演習包括在日本部署“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這將是繼去年4月和今年7月,美軍在菲律賓和澳大利亞部署“堤豐”之后,再次將這一進攻性中導系統部署在亞太地區。
據了解,“堤豐”系統是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后緊急研制的新型陸基中程導彈系統,可發射“標準-6”導彈和“戰斧”巡航導彈,攻擊范圍為500公里至2000公里。美國陸軍方面曾妄言,部署“堤豐”系統是為了“應對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廣泛威脅”。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通過部署攻擊性武器給他國帶來嚴重威脅的,恰恰是美國自己。
此前有外媒表示,該導彈系統部署在菲律賓時,威脅范圍就足以覆蓋中國東南沿海。此次美軍將“堤豐”系統部署在日本,其火力范圍可覆蓋朝鮮半島全境,俄羅斯遠東核心地帶,中國東北、華北乃至長三角等核心區域。把導彈擺到別國家門口,將人口稠密的經濟發達地區納入己方的火力范圍,還要聲稱安全“受到威脅”,這便是美國的霸權邏輯。
實際上,美國此舉是針對中俄構建導彈包圍鏈的重要一環。一方面,美國通過在日本部署“堤豐”,可與在菲律賓的同系統形成策應,從南部和東部兩個方向對中國形成戰略威懾;另一方面,美國此前已與德國達成協議,將于2026年起在德國境內部署“提豐”系統及“多域特遣隊”,企圖從歐亞兩個方向對俄羅斯進行戰略擠壓。此外,由于朝鮮半島全境處在日本“堤豐”系統的打擊范圍之內,朝鮮的安全利益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美國有意通過此舉強化對日本的實際控制,將其進一步打造成威懾亞太地區的戰略支點。而日本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也并非只是被動接受美方安排。日本有意借此鞏固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向美展示自身“戰略價值”,以換取美國在其“國家正常化”方面的支持。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資源投入力度,日本則借機以防務合作為名,逐步突破“和平憲法”限制和“專守防衛”原則。從非殺傷性裝備援助到實戰型軍艦輸出,從只依附美日同盟到強化多邊防務合作,再到與其他國家聯合演訓活動的實戰化與協同性不斷提升,日本正一點點蠶食、破壞戰后國際秩序,重新定位其在區域安全格局中的角色。此次部署“堤豐”,日本企圖借力美國提升自身“離島防衛”能力,進一步實現從“被動防御”向“主動進攻”的戰略轉型。
美日此舉必將引發地區國家的強烈反對,為本就不太平的東北亞局勢增加更多變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6日指出,美國在亞洲國家部署“堤豐”中導系統損害其他國家正當安全利益,推高地區軍備競賽和軍事對抗風險,對地區戰略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敦促美方、日方正視地區國家的呼聲,糾正錯誤做法,盡快撤走“堤豐”中導系統。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表示,俄方將這類舉動視作無視俄羅斯國家利益的蓄意敵對行徑,并強調若局勢持續升級,俄方將被迫采取必要的軍事技術反制措施,以維護自身安全與利益。朝鮮方面一貫反對美國與日韓在軍事方面相互勾連。此前針對美韓核作戰演習“釘錘”和美日韓聯合軍演“自由之刃”,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樸正天已分別發表談話進行嚴厲譴責。此次美日部署“堤豐”的行徑,將進一步加大朝鮮方面對其的不信任甚至敵意。
或許是有感于部署“堤豐”的敏感性,美軍方15日在日本公開展示該中導系統時表示,“堤豐”系統將在演習結束后離開日本。不過,由于美國曾在撤走菲律賓“堤豐”系統問題上食言而肥,此番在日本的“臨時”安排,是否最終也會變成長期部署,依然需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無論如何,美日以追求“自身絕對安全”為由,肆無忌憚打破地區原有的戰略平衡,是典型的拱火添亂行為,讓原本有可能通過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推進。如若東北亞因此陷入軍備競賽的泥潭,因誤判而引發沖突的風險也將大幅提升,并最終反噬美日自身。
編審:高霈寧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