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 富錦市老科協
嘎 爾 當 村 ——富錦特色村屯之二
2017/8/2 10:28:44

富錦市老科協      增岐

嘎爾當村距富錦市區0.5公里,自公元1851年建屯至今已經163年。在清朝,嘎爾當稱嘎爾當新或嘎爾當嘎深,此名字沿用至今,赫哲語意為關卡要塞嘎爾當村既是富錦市現在使用赫哲語地名的村屯,又是富錦市最大的漁村

嘎爾當村 (田增岐攝)

清順治初年(1644年),一支鄂倫春部落從大興安嶺齊木音河流域轉徙到松花江邊的萬里河通(今樺川縣瓦里霍吞古城)一帶,同從牡丹江口流徙來的赫哲人融合,形成尤、畢、何、齊赫哲四姓300余人。咸豐初年(1851年),尤抗哈拉氏族長葉尼庫見福題新屯(今大屯)已成為松花江下游赫哲族聚居之地,便率領部族徙居到距福題新屯6里的嘎爾當,建房筑城,捕魚打獵,過著自給自足的氏族社會的生活

咸豐十年 1860年,正黃旗世襲佐領葛依克勒索斯庫來此巡視,見嘎爾當已成赫哲人聚居之地,便尤坑哈拉·葉尼庫為嘎爾當城主。可見嘎爾當是松花江下游較早形成的赫哲之鄉,堪稱赫哲故里。

咸豐十三年(1863年)尤坑哈拉·尼葉尼庫調入盛京(沈陽),先后任護陵哈番和柳邊溝參領,由其子尤坑哈拉·克熱炳順任新城主。同治十一年(1872年)10月,尤坑哈拉·克熱炳順奉命率赫哲兵馬隊200名赴新疆參加收復伊犁之戰。同治十二年(1873年)轉赴肅州,在烏魯木齊提督成錄的指揮下,在格爾克依瑪剿叛之戰中榮立戰功,升為駐防肅州守鎮哈番。光緒六年(1880年),嘎爾當的赫哲人因戰功卓著被清王朝編入旗籍,并于光緒七年(1881年)調尤坑哈拉·克熱炳順任富替新駐扎協領。光緒八年(1882年),清政府改富替新駐扎協領為富克錦協領,尤坑哈拉·克熱炳順成為富克錦第一任協領。

富克錦赫哲自治區成立后,在嘎爾當設有以物易物集市貿易場地。赫哲人用名貴的獸皮和珍稀的榛果換取外來的燒酒、食鹽、布匹、火柴等日用品。貿貨者多往來于伯都納(今吉林省扶余縣)、三姓(今依蘭縣)和阿勒楚客(今阿城市)”等地。可見交易范圍之廣。

嘎爾當還是赫哲人薩滿教的中心地。薩滿教的五級三派基本俱全。 薩滿祈禱師家中屋地三面是火炕,正面的炕上設著祭壇,上面供著一座主神像,主神像左右兩邊排列著十來個陪伴主神像的巡游神像及舉行儀式時用的大鼓等。在巡游神中還夾雜著鹿、豹、虎等動物像,祭壇屋地天棚上吊著一根火繩,終日冒著裊裊青煙。祈禱師主持儀式時,著特制巫袍,巫袍上點綴著金屬飾片;敲打著招徠各路神仙的大鼓。鼓呈橢圓形,鹿皮鼓面,鼓壁里側綴著銅幣。薩滿(大神)邊敲鼓、邊跳動、邊通過與扎林(二神)對歌形式給人治病、占卜、驅邪、主祭。所唱神歌除迷信成份外,還包含著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極富感染力。     

薩滿祈禱師主持儀式(富錦博物館資料圖片)

赫哲族著名民間工藝家尤連仲1918年5月出生在這里。尤連仲是著名伊瑪堪歌手古托力之后裔母親畢尤氏,擅長特論固(傳說)、說胡力(故事)。七歲時,尤連仲隨家遷移到寶清縣大梨樹溝,遷至七區二甲涼水泉西北缸窯。

尤連仲自幼心靈手巧,尤其用樺樹皮、色木包、鹿腿骨等制作各種樺皮器皿及木碗、木盆、木勺、木杯、鹿骨頭筷工藝品當時遠近聞名。樺皮器皿種類較多,有底大口小可供采集用的小桶,有長方型或橢圓形的針線盒,有做工考究的鋃邊樺皮帽,有雕刻花紋的樺皮箱子,還有日常用的樺皮煙盒等。

 尤連仲和他的工藝品(富錦博物館供稿)

為了搶救赫哲民族的文化遺產,促進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尤連仲自1979年以來共制出原始漁獵工具和民間工藝品上千件。他的雕刻藝術和造型藝術,充分反映了漁獵生活及自然崇拜宗教赫哲族人民的審美觀念藝術情趣。他的工藝品除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北京民族博物館、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展出外,還遠涉重洋,日本、加拿大等地博物館展出,受到當地學者的高度贊揚。尤連仲2002年2月去世,享年82歲。

嘎爾當的赫哲人自稱為奇愣人,與大屯赫哲人風俗習慣和語言基本一致,漁獵養馬是他們的主要生產活動,所養的馬,除自用外,主要是出售、出租和狩獵人入股分成。日本人占領富錦后,狩獵受到限制,養馬戶破產,少數人變為農民,多數人以捕魚為生。后來,雖然赫哲人由于日偽迫害和國民黨光復軍匪首赫哲人尤德榮脅迫等原因全部遷徙它地,但是,捕魚的生產方式在嘎爾當村民中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直到如今,嘎爾當村196戶村民,從事捕魚的有50余戶,年收入在4至5萬元左右,成為富錦市最大的漁村。

嘎爾當村漁港(田增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