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川縣老科協王文忠、賈立君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我省工作時指出,要以構建農業產業生產和經營等“三大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這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戰略布局,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路徑。聯系樺川縣農業發展的實際,就是要做到抓好農業結構調整構建三大體系。
    一、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動態適應性及適應靈活性,實現供需雙側協同。樺川縣要從農業種植布局入手,調整農業結構,一是讓東部鄉鎮向旱改水方向調整,實現新增旱改水5萬畝。向經濟作物上調整,抓好1萬畝煙葉、5萬畝瓜菜及雜糧標準化生產。二是中部鄉鎮向有機綠色和良種農業上調整,實現綠色水稻種植面積80萬畝、有機水稻種植5萬畝、水稻良種繁育2萬畝、糯米生產5萬畝。其中,有“水稻第一鄉”美譽的樺川縣創業鄉引進龍谷集團流轉土地3000畝發展生態長粒大米,世平等兩個合作社種植鴨稻、魚稻有機生態稻1萬畝,悅來鎮樺薌御水稻合作社種植特色生態粘米2600畝。三是南部鄉村要向養殖業上調整,推進肉牛羊和生豬養殖,規劃建成養殖小區10個,進而形成以綠色水稻為主體、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布局。
    二、抓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構建,在促進農村第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混搭發展,進而充分發掘農業的多種價值和功能,將農業的經濟與產品、文化與休閑、生態與環境、就業與民生等多種功能釋放出來,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為農民增收到致富提供更多的途徑和渠道。以樺川縣創業鄉水稻生產為例,他們原種“大路貨”水稻每一斤僅賣1.55元。經調種植結構,提高產品品質,種植“有機稻”價格賣到3.00元,產值翻一番,很好地解決了農業主產低質低效問題。抓了“五個一批”工程建設,引入10家企業和工商資本與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共建。推進2戶龍頭企業水稻加工產能達到30萬噸。實行強強聯手,組織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成聯合社,有機認證和轉換期認證5萬畝,實現產值4億元。全力推介“星火大米”有機大米品牌,打造使樺川在全國叫響以“星火大米”品牌為主體的有機水稻生產基地,提高市場份額提高食物相克退換貨農業效益。
    抓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構建,解決農業發展方式單一的問題。用現代農業的標準來衡量,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農業低產業化、低市場化、低集約化的現狀沒有根本性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拼資源、拼環境,一味追求產量和收入的發展方式,忽略了農業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易引發農業源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機,并弱化農業應對自然、市場風險的能力。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表面上看是農業自身的事情,實質是優化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結構的要求。如果就農業發展農業,不把農業現代化納入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體系中統籌謀劃,農業發展方式就難有實質性轉變。為此,我們要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積極拓展農業廣度和深度,擺脫農業“單兵推進”的思維慣性和工作模式。深度實施供給側結構改革,補短板、優環境,解決農業綠色發展和安全發展的問題。跳出樺川看全國,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綠色發展”和“安全發展”也是突出的短板。過去農業發展盲目追求增產,過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資源、濫用化肥農藥和飼料添加劑,無所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等問題,得不償失,且不可持續。因此,按中央提出要“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實行嚴格的農業投入品管理”的食品安全戰略,逐步健全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三、抓現代農業的生產體系構建,構建現代農業的生產體系,重點是要推廣建設現代農業的先進農藝應用體系、物質技術裝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廣普及復制那些已被實踐證明是成功了的農林牧漁生產過程中的良種良法和農藝模式,使之成為廣大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看家本領。特別是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構建的大手筆,沿樺富路、雙樺路,以“81222”建設內容為重點,建設了百里綠色稻米長廊,推進一批生態高產標準農田、水稻生產設施、農機裝備、黑土地保護、農業科技試驗等項目建設,布局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美麗鄉村和示范基地等不同類型的30個點,打造了“百里綠色稻米長廊”改革典型和項目亮點。
    二是大力完善特質技術裝備體系,尤其是要在農田水利建設、農業機械化、設施農業等領域取得新進展,提高物質技術裝備體系對現代農業建設支撐的新能力。
    三是大力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樺川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上,要借助“互聯網+農業”,全力打造“生態樺川”建成1300平方米的“互聯網+農業”管理服務中心,建成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重點開展農產品電商、農業物聯網監測、農產品安全等服務。要以東丞農產品交易大市場為依托,建成稻米產品物流園區,內設稻米信息發布廳、產品展示廳、交易服務廳等服務大廳。建立以供銷服務網為中心的村級電子商務站,有效地解決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滯后的問題。過去,農業信息化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直接導致農產品種植面積、產量與價格大幅波動,致使農產品豐產不豐收,打擊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和消費者購買信心?,F在已解決農業信息暢通透明、規范采集、權威發布等問題,建立了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制度,加快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
    四是健全制度規范和政策引導,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強化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農業服務,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業效率。
    四、抓現代農業的經營體系構建,著力抓好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和規范,推動土地有序流轉和規模經營,不斷完善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培育和規范發展專業大戶、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樺川縣沿著百里綠色稻米長廊兩側的20多個村屯都有1至3個規模較大的水稻專業生產合作組織。全縣9個鄉鎮105個村建立上百家農業專業生產合作組織,在農業產業起到引領的“龍頭”作用。還要十分活注重培訓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村官、復員軍人、文化和技能素質較高的農村青壯年,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啟示我們,供給側改革結構性的改革不是單一的局限一個方面的改革,而是深層的系統性的工程,是一條寬廣而通達的發展新路徑。樺川縣以現代農業提檔升級“組合拳”,促融合、挖潛力,補短板,走新路,順應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水稻等農產品附加值,連活一二三產業,成功地破解了糧食市場上諸多不利因素,讓水稻等農產品“種地成本遇到地板磚,銷售遇到天花板的瓶頸”的狀態得到了解決,使一個農業縣找到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闖出一條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