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樺南縣柳毛河鎮,人們都說:“村有科技一老,如有經濟一寶”,事實見證了這句話。
    樺南縣柳毛河鎮群力村,一伙有著養鵝技術的老人,把肉鵝養殖示范基地辦得風生水起,萬只肉鵝可實現年收入30多萬元。
    群力村東靠完達山七星峰余脈,西臨向陽湖畔,牡佳高鐵南北貫穿,是個山青水秀的村莊。
2019年末,柳毛河鎮老科協常務會長胡洪濤帶領會員郭瑞星等人來此調研得知:原修高鐵留給村上有3000平方米的閑置辦公室,如何利用起來是個新課題。在調研中了解到,本村依托向陽湖畔,幾乎家家都養鵝,還有幾戶養過成群鵝,但也只是弄個零花錢和食用。根據這一養殖基礎和水草充沛的地理優勢,確定了養鵝項目,為此做了充分論證,結果認定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一石擊破水中天。村長顧新忠堅定了養鵝信念,決定帶領村民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在今年春天疫情防控趨勢向好之時,村兩委果斷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經大家討論一致同意村集體興辦肉鵝養殖基地,并向鎮黨委、政府打報告,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投資44.5萬元,修繕場所,新建550平方米育雛室,平整了場地,圈上了圍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顧新忠深知產業發展關鍵在人。他要把能吃苦、懂技術、有責任心人聘到基地工作。于是把目光瞄準了幾位有養殖經驗的 “老把式” 身上。起初這幾位老農民信不過,認為一個村集體企業能行嗎?怕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拒不出山。顧新忠 “三顧茅廬”,最后被他的真誠所感動,紛紛加入了養殖基地。在他的帶領下,先后幾次去呼蘭文秀鵝業孵化養殖基地考察,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并以每只14.5元的價格購買一萬只鵝雛。由于沒有大規模的養殖經驗,少部分鵝雛患有腹膜炎和腹腔炎,死了300多只,一時束手無策;在危急關頭,鎮老科協畜牧專業人員及時進行防疫指導,給每只鵝打了一只“小鵝瘟”,轉危為安,遏止了病情蔓延,由此走上了健康發展道路。
目前,養殖場聘請本村4名養殖大戶為技術員兼飼養員,同時吸納21戶貧困戶到養殖基地務工,就像育嬰一樣照顧鵝畜,每天早、午、晚進行清理衛生、喂食喂水,定時定量投放玉米、豆粕飼料,白天以放牧為主,這樣即節省了飼料又有助于鵝雛快速成長。鵝長成后達到顧客求購標準,每只10斤左右,供不應求。同時與佳木斯一家屠宰場每只以120元的價格簽訂了銷售合同,每只鵝去掉成本純收入可達30多元,可為村集體增加積累30萬元。務工農民預計每人四個月可均收入8000元。
路,在他們腳下延伸。這些養鵝的“老把式”正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邁向美好的明天。
                       樺南縣老科協柳毛河分會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