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錦市老科協     楊德林
建國70周年以來,富錦的工業企業規模由小到大,數量不斷增加,為繁榮富錦的經濟做出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錦市一直高揚著工業興市的風帆,在艱難曲折而又鍥而不舍的工業振興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閃光足跡,譜寫了敢想敢干、自強不息的輝煌篇章,迎來了新時代全面振興發展。
一、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為動力的發展史
富錦歷史悠久,區位優越,建縣之初即成為三江平原重鎮,松花江下游第一都邑,形成了地區性的吸引力和輻射力,
早在宣統元年(1909)年富錦建縣以后,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手工業生產便開始萌芽,建國后地方國營企業和公司合營企業、個體手工業逐步發展壯大。為富錦工業發展奠定了區位基礎,富錦市委、市政府也在工業發展的長河中試著摸索出一條符合富錦實際的工業興市之路。自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這一偉大的決策后,富錦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性重大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建國初期打下的工業基礎以及區位優勢,按照工業服務于農業的發展思路,結合當時農業發展需要實際,大力培育發展機械、輕紡、化建等產業,涌現出了鋼圈廠、鋼窗廠、刺繡廠、橡膠廠、制磚廠、起重設備廠、農業機械廠、汽車修配廠等一批在國內叫得響、立得住的企業,使富錦的工業一度聞名全省。同時,中省直屬企業發展更加迅猛,曾是富錦工業的脊梁,特別是中央直屬的富錦卷煙廠和省直屬的富錦拖拉機廠也一度成為富錦工業和財政收入的臺柱。卷煙廠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具有年產10萬大箱的生產能力,年工業總產值可達6000萬元、稅金2500萬元;富錦拖拉機廠依托建國初期奠定的技術基礎,不僅受到了毛主席的檢閱,并在1987年被評為全國“十佳”產業,獲得金牛獎,1988年被國家機械工業部定為部優產品。這兩家中省直屬企業拉動富錦地方工業快速發展,在發展形勢嚴峻、工業滑坡、市場疲軟的九十年代初帶動富錦在1990年躋身了黑龍江省九縣市綜合經濟實力先進行列(又稱“九小龍”)、1993年邁入了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也讓富錦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輝煌時期。1990年,富錦市實現社會總產值8.99億元,同比增長6.5;國民生產總值4.7億元,同比增長23.6;農業總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34.3;工業產值3億元。
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殘酷,一些民營企業自身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財政基礎薄弱、思想觀念陳舊、管理模式僵化、產品技術創新不足,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步伐,出現持續虧損,難以支撐運行發展,逐漸消失在了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央直屬的富錦卷煙廠和省直屬的富錦拖拉機廠這兩個曾經的財政收入臺柱,雖然在改制初期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勁頭,但隨著全國卷煙布局調整,和拖拉機技術創新不足,市場占有額逐年降低,兩家中省直屬企業也逐漸退出了發展的舞臺。九十年代末、新世紀初期,富錦的工業經歷了起起落落,逐漸走向沉寂,跌出了全省十強縣的行列。到“十五”計劃時期末,富錦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已跌至19位。
二、以工業園區為引擎的工業振興史
面對全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工業蓬勃發展的實際,富錦市委、市政府積極轉變發展觀念,堅持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立足農業資源、工業基礎、中心城市、生態環境和對俄開放“五大發展優勢”,站位三江平原謀劃產業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發展工業園區的有力契機,提出了建設省級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明確招大商、大招商的發展方向,以園區作為產業項目承載平臺,擴大項目落地承載能力,提高對外招商吸引力,大力發展工業。至此,以工業園區為引擎的富錦工業開始了新一輪的振興發展。
1、積極推進園區提檔升級,打造大項目承載平臺。2003年,富錦市按照“一區多園、多措并舉”的思路開始工業園區建設。2005年,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并引進項目入駐。2008年,園區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完成了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自備熱電廠、自來水廠等配套設施,當年,產業園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民營科技企業示范區。2011年年初,產業園被省政府認定為享受省級經濟開發區政策的工業示范基地。產業園建設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當年,又把產業園定位為黑龍江?。ǜ诲\)綠色食品產業園區,確定為“省市聯動、共同建設”的21個重點產業園之一,是全省目前僅有的兩個省級綠色食品產業園,更是三江平原唯一的綠色食品基地。2016年末,在市七次黨代會上,新一屆市委又提出了全力推進大農業、大園區、大商貿和三江平原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三大一城)的發展目標,把建設“大園區”納入黨代會報告當中,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綠色食品產業園、象嶼食品醫藥生化產業園、萬里利達加工園、小微企業孵化園、對俄進出口加工園等五大重點產業園的“一區多園”發展思路。同時,請專業團隊對園區遠期30平方公里的控詳規劃進行修編,提高“五通一平”水平。至此,園區已全部實現“五通一平”,鐵路專用線、污水處理廠、物料管廊等相關配套設施陸續完善,工業新引擎的作用日漸凸顯。
2、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動工業振興發展。在園區提檔升級的同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也同步開展。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親商、安商、惠商、富商”作為謀求雙贏的目標,先后出臺了《加強產業項目建設實施意見》、《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鼓勵投資辦法》等優惠政策,加大投資吸引力和招商工作力度。為加快招商工作的步伐,市委、市政府采取黨政主要領導帶任務親自招、聘請區域專員專人招、選派優秀干部進企業家商會駐會招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定向招商、精準招商,招商密度、招商范圍和客商層次達到了空前。自2005年引進項目入駐開始,園區重點推進發展水稻加工、大豆加工、玉米加工、乳品加工、肉類加工、甜菜加工、南瓜加工、馬鈴薯加工、果蔬加工、酒類加工、高精食品加工等“十一大產業”。先后引進了全省知名品牌“純中純”、錦稻、金瑪農業、綠谷酒業、金珠滿江啤酒等一批產業拉動力強、發展潛力大、財稅貢獻率高、經濟輻射力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在2014年,引入了全國500強、大型國企廈門象嶼集團與黑龍江金谷集團合資投建的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富錦象嶼金谷,總投資達到80億元,倉儲能力500萬噸、玉米深加工200萬噸,年產值達到65億元,實現利稅7.5億元,吸納4000人就業。2015年,富錦象嶼金谷共收購國儲糧347.3萬噸,實現收入9.4億元,創造稅收2.6億元。2016年,富錦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放寬視野、跳出自身年產不足50億斤糧食小圈子,按照區域大經濟圈內擁有4000萬畝耕地、200多萬人口所擁有的潛能,又引進了總投資30億元的萬里利達541萬噸倉儲項目。象嶼金谷和萬里利達2個大塊頭的全產業鏈龍頭企業總倉儲能力達到1000萬噸,推動富錦由原料產地向產品輸出地轉變,讓富錦這個大糧倉真正成為了“北國糧都”。
2016年,總書記視察龍江,并兩次發表重要講話。富錦市委、市政府深入領會總書記提出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重要指示精神,結合省委省政府提出“農產品精深加工做成龍江第一支柱產業”的相關要求,重點圍繞象嶼金谷、大連金瑪等龍頭企業,以延伸產業鏈條為方向,著力向下游企業聚焦發力。經過不懈努力,2017至2018年,又相繼簽約了投資3.8億元的東北制藥年產10萬噸山梨醇、投資2.6億元的海資植酸鈣、投資14.5億元的國投30萬噸燃料乙醇、投資1.1億元韓國科樂福株式會社100萬片大米面膜加工等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直至2017年末,園區入駐企業達到29家,產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完成投資23.8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9億元,實現利潤3.2億元,稅收1.2億元。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項目的紛紛落地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園區真正成為工廠和產業集聚區。
3、著力打造優良營商環境,持續增強實體經濟活力。為了助力企業發展壯大,市委、市政府突出抓好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園區就是特區”的工作理念,對進入園區檢查實行申報制,減少對企業發展的不必要的干擾。堅持只設路標不設路障,對重點項目成立“大項目協調辦”,抽調專職人員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為企業開展領辦代辦服務。并定期召開政府協調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在園區引擎作用的拉動下,富錦整體經濟實力逐年回升。到“十一五”時期末,富錦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回升至16位;到“十二五”時期末,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回升至15位。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4.2億元,同比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額97.7億元,同比增長15.6;公共財政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21.7,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上升3位,回升至12位。2017年,新一屆市委上任之后,進一步加大了園區基礎設施投入以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力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7億元,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38.8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工業增加值29.7億元,同比增長16.6;固定資產投資額104.5億元,同比增長7.0;公共財政收入完成6億元,同比增長3.2。
三、以國家級產業園為載體,以共享經濟為支撐,全力推進工業強市進程
富錦市委、市政府將持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以產業發展載體為突破口,明確黑龍江(富錦)經濟開發區作為產業重要承載平臺,加大對共享經濟要素的投入,由單一的項目承載、服務發展平臺向共享經濟平臺發展,
努力把園區建成工業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的三江平原綠色食品加工基地,晉升為國家級產業園,進一步提升對工業的牽引拉動能力。同時,繼續圍繞做強“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步伐,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實現“糧都”向“食都”的轉變,實現“工業強市”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初級目標——形成產業集群。把握富錦市被確定為全省玉米深加工項目重點片區的有利契機,繼續堅持共享經濟理念,全面深化象嶼生化醫藥產業園建設。重點推進成功簽約的海資集團植酸鈣項目、東北制藥集團山梨醇項目、國投集團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等三大項目建設。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區域合作對外開放產業鏈、生物醫藥科技產業鏈,緊盯全國500強、行業100強,抓住京津冀、閩粵魯等重點區域產業轉移機遇,充分發揮園區產業互聯互通、資源要素共享優勢,引進一批與富錦優勢契合度好、產品附加值高、產業帶動性強、對發展有巨大拉動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第二階段,中級目標——形成優勢產業。“萬山磅礴,必有主峰”。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思路,圍繞全產業鏈條發展戰略,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全力崛起。重點以富錦象嶼、東北制藥、萬里利達等龍頭企業作為主導企業,鎖定綠色食品、生物科技、醫藥化工等領域,引進集合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做深做足做透產業鏈文章,加快建立產品銜接、功能互補、合作共贏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并注重知名品牌的培育與打造,推動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資源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起到二產與三產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作用,讓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成為富錦進位全省十強縣的強大引擎。
第三階段,終極目標——打造全國知名的食品之都。搶抓省市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的重大機遇,乘勢而上,全力釋放農業資源優勢以及園區產業基礎優勢,以壯大企業規模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實施“大公司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加速推進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規模效益和整體競爭力。同時,強化政府主導和投入,對園區企業之間的物料管廊、水熱電氣等共享資源管理和使用,堅持“放水養魚”理念,注重長遠,出臺合理的多贏政策,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工業基礎。為企業發展提供包裝、運輸、物流、信貸等配套產業服務,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園,注重人才的引進,強化品牌建設,善于運用新業態、新模式、新理念支持企業發展,通過產業集群“板塊經濟”的形成,助推新時代富錦經濟的騰飛!到2021年底,力爭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達到2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80億元、年上繳稅金5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5000-6000個,把富錦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有機食品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