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東北三江流域歷史掌故之一北大荒 古人類的棲息地
2017/7/13 9:40:13

生活在東北三江流域的人提起“北大荒”可謂耳熟能詳,自然而然地聯想起“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這樣一幅亙古荒蕪的原始畫卷。然而其文化意義上的淵源卻很少探討,這對于腳下養育我們的黑土地曾經的北大荒,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從文字的角度解釋,北大荒的中心字是荒。荒字由艸、巟(huāng組成。“艸”指茂密的野草。“巟”指“沼澤地”。意為長滿野草的沼澤地。 “北大荒”字面是指北方最荒遠的地方。

北大荒一詞并非今語,在歷史上確指黑龍江流域。其出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編輯的《山海經》。這本古籍中的《大荒北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長白山),有肅慎氏之國。”《國語·周語》的記載可以作為佐證:“夫先王之制,邦(西周國都鎬京)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史記·五帝本紀》:“方五千里,至于荒服。”西漢時期將禹定九州之外為荒,并在遼東設四郡納入九州之內,長白山成為九州與北大荒的界標。西晉時期致使洛陽紙貴的左思有詩句:“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

不論是《山海經》還是《三都賦》,都將北大荒描寫成怪物橫行的中國版侏羅紀公園。但事實上,遠古時期黑龍江流域已經開始有人類活動。一般認為,人類是在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距今兩萬多年前)來到東北三江流域。當時,三江流域呈現為冰緣凍土地貌,地理現象頻發,生態環境變化劇烈,構成荒漠凍原-稀樹草原的植被景觀。植物的變化改變了動物群落,直到1.4萬年左右才滅絕的東北野牛、猛犸象、披毛犀占據主導。這些龐大的動物由于食物苔蘚退化而群體滅絕,個體骨骸較為罕見。而且人類獵取食用時也留下了眾多明顯的與動物撕咬有本質區別的痕跡。這為尋找早期人類的蹤跡留下了線索。

1975年末,湯原縣續建引湯工程勝利鄉工段推出一具野牛骨骸,讓朦朧感到人類的蹤影。1976年6月,湯原縣東江村在松花江邊沼澤中撿到一枚長30厘米、寬15厘米的猛犸象牙片,有明顯的斷裂痕跡。1980年,佳木斯市郊區大來鎮出土一枚猛犸幼象第三門齒,有兩處砍砸痕跡。此后,陸續出土近二十個猛犸象化石,遍及三江流域大部分市縣。

1980年,在饒河縣小南山船廠附近,考古學家楊大山在距離地表6米接近基巖的地方找到一件斧形石核。其伴生的猛犸象化石碎塊,據碳_14年代測定,距今13000±460年。這是目前發現我國最東部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這處遺址將野牛、猛犸象化石帶給人們對東北三江流域遠古人類生活的遐想變成史實。

在此基礎上,考古學家結合周邊地區人類化石和遺址特征推定,東北三江流域人類的種族基本上是以一萬八千年以前的北京山頂洞人為祖先的北方蒙古亞種。(圖為猛犸象)

(作者:于永奎 哈爾濱市社科院特約研究員 桃溫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