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關于悅來鎮敬夫村精準扶貧和紅色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2017/4/7 9:27:43

樺川縣老科協科教文衛協會

(2017年3月13日)

縣十七次黨代會后,縣老科協科教文衛協會會長趙萬余組織教育、文化、衛生界老專家一行八人,深入革命老區村——悅來鎮敬夫村,以貫徹落實縣黨代會精神為主旨,圍繞全縣精準扶貧中心任務和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建設進行了調研活動。縣老科協副會長賈立軍也參加了這次調研活動。

這次調研以視察、匯報、座談等形式,比較全面地了解到敬夫村精準扶貧工作和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建設情況。在調研中聽取了村黨支部書記白鐵柱工作情況匯報及村“兩委”成員的發言。敬夫村在精準扶貧和老區紅色文化建設上的一些作法,讓參與調研的老專家耳目一新。敬夫村能在精準扶貧、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建設,乃至全村各項工作上之所以不甘示弱,勇爭排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一是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支部班子,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了村黨支部在農村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二是有一個經驗豐富,工作開拓,事業心強的好帶頭人——黨支部書記白鐵柱。群雁高飛頭雁領,一把手的作用至關重要。三是有一個紅色文化理念的引領。革命烈士敬夫出生地的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緬懷先烈,繼承遺志,不忘初心,為家鄉建設與發展,艱苦奮斗,奮發有為。四是有一個敢于創新的工作意識,在精準扶貧上能夠從科技扶貧、文化扶貧兩個方面抓落實,創造性地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經過調研,大家一致認為,敬夫村在精準扶貧和紅色文化建設上,認識高、作法新、效果好。下面,就敬夫村精準扶貧工作、紅色文化建設兩個方面的情況及調研意見,綜述如下:

悅來鎮敬夫村是抗日革命老區,是抗日將軍敬夫烈士的出生地,也曾是全縣經濟排名末尾的貧困村,近幾年,在黨支部書記白鐵柱的帶領下,靠敬夫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勵,靠科技支撐起步,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艱苦奮斗,力爭發展,擺脫了貧困,成了聞名全縣的小康村。

敬夫村現有570戶,2060口人,20名黨員。耕地面積9000畝,林地面積285畝,人均收入10500元。

全村確定脫貧189戶,400口人。至2016年底已脫貧  136戶,290口人。規劃至2018年達到全部脫貧,做到不落下一個貧困戶,丟下一個貧困群眾,不扯全縣脫貧摘帽的后腿。

敬夫村在精準扶貧上,不僅依賴政策和產業項目扶貧,不僅靠幫扶救濟的措施,而更突出的是創造性地提出“兩志(智)”扶貧脫貧作法,即扶貧同扶志,扶貧同扶智的相結合,著力以敬夫革命精神激發貧困群眾自強不息、敢于擔當,以自己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著力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增強貧困群眾科技意識,增長科技種田的智能,靠科技發財鼓起腰包來。這就是敬夫村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兩志(智)扶貧,即科技扶貧和文化扶貧。這也是近幾年敬夫村由落后變先進中所驗證的成功經驗。敬夫村不靠一味“輸血”,而是增強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產生“造血”功能,實現根本性脫貧致富,達到精準扶貧的要求和目的。

敬夫村在扶貧扶志上,大力弘揚敬夫烈士的革命精神,建設了敬夫烈士宣傳陣地,通過宣傳欄圖展,英雄事跡宣講等形式,著力教育群眾學英雄、繼遺志、長志氣,不當懦夫懶漢,為自己不過窮日子,為不讓先烈蒙羞,擼起袖子從頭干。窮則思變,敬夫村的一些曾似二流子的懶漢都有了新的變化,有的已經脫貧成了富裕戶。如村支部書記白鐵柱包扶的杜百明是村里有名的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的貧困群眾,雖然家里支個小食店也很不景氣,生活上沒著落,白鐵柱便經常擠濟他,沒錢給錢,沒糧拿糧,但還是“稀泥扶不上墻”,有倆錢都瞎掄了,生活上依然很貧困。一天,杜百明在店里被搶劫的歹徒捅40多刀,在他生命垂危的緊要關頭,白鐵柱開自家車掏自己錢送他去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經搶救花銷34萬元,保住了性命。杜百明住院期間,白鐵柱一邊護理他,一邊不失時機地和他相談交心,講敬夫精神,講做人的道理。敬夫烈士的英雄事跡感染教育了他,白鐵柱的愛心義舉感召了他。杜百明痛哭流涕,發誓以先烈為榜樣,重新做人。現在,杜百明改頭換貌,走上了正道,外出務工,年收入56萬元。杜百明在外打工,家里的事成了白鐵柱的家事,他經常去看望杜百明的母親,沒糧送糧,有病送藥,逢年過節送肉送水果,比親人還親。杜百明弟弟要蓋豬舍養豬,白鐵柱全力幫助,抓豬崽、找畜醫。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杜百明在外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工作。扶志一人,脫貧一家,影響了全村。

[FS:PAGE]

敬夫村在扶貧扶智上,組織全村黨員干部群眾開展了靠科技脫貧致富的大討論,讓農民也明白一個理,靠老把式趕舊馬車趕不上趟了,要想不受窮,過上好日子,必須盡快搭上科技這輛“大篷車”。于是,在村“兩委”班子帶領下,村干部參加農廣校函授學習,農民參加“科普之冬”培訓。村里還通過建立水稻種植和養殖業協會,建立縣老科協敬夫村分會,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建立農民科普小組,建立農民科普圖書室,組織干部和種田能手走出家門遠至遼寧參觀考察學習,大張旗鼓地樹立表彰一批科技示范戶等等有效方式,在組織上、宣傳上、措施上抓科技扶智的落實,以提升人們對“靠科技進步,走脫貧致富路”的認識,增強參與科技扶智的主動性,讓科普知識入心入腦,也“過腹增值”,增加農民收入。

現在,敬夫村已經脫貧轉富的原貧困戶中有53戶,是村“兩委”干部扶貧扶智扶起來的脫貧戶,如貧困戶龐敬軍家地少缺錢,白鐵柱幫他串地,請農業專家種植新品種甜玉米,當年收入3萬元,當年脫貧。白鐵柱本著把“農民培養成致富帶頭人,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村干部成為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人”的理念,使龐敬軍成了致富帶頭人,成了村干部。龐敬軍走出貧困,回過頭來又幫助貧困戶李德朋脫貧。李德朋七十多歲,老倆口無依無靠,龐敬軍幫他扣大棚,科技種菜,一年下來收入過萬,老倆口有吃有喝了。婦女主任劉英君組織貧困婦女學習編織技術,一年培訓三次,現在已有15名編織工藝品的骨干,15名骨干就是15戶脫貧致富戶。白鐵柱還充分發揮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科技輻射拉動作用。敬夫村老書記、科技種田大戶陳永林建立了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2000多畝。在他的引導下,一些貧困群眾加入了合作社,成了科技種田戶。現在有20多戶脫貧過上了好日子。實踐證明,扶智扶起來的貧困戶,有造血功能,脫貧不反彈,有的戶甚至成了村里的冒了尖的暴發戶。在種植業上,敬夫村引導農民建立參與百里綠色水稻長廊建設,抓高科技水稻良種示范項目,簽綠色水稻種植訂單6000畝。還把樺富公路兩側2400畝井灌水田作為水稻科技示范園區,承擔佳木斯市無公害和A級綠色食品水稻試驗項目。組織村民旱改水500畝,擴大了示范園區規模。在示范園區建設之初,水田地塊有些分散,多個農戶承包。達不到規模化生產,不利于科技的推廣和指導。白鐵柱就與村“兩委”就逐戶做動員工作,實施優惠政策,實現了土地合理流轉和生產經營的規模化、規范化,使科技示范園區達到了“六個統一”:就是統一訂單、統一地塊、統一優良品種、統一大棚育苗、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市場銷售。在農機裝備上,發揮村里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優勢,科學安排生產計劃,嚴格執行操作規范、作業質量標準和機械管理制度,采用高質量、優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農業新技術,并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

示范園區建設,極大提高了產量,增加了收入,而且使農業科普工作更深入人心,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敬夫村科普惠農也因此得到中國科協、財政部的肯定,白鐵柱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普帶頭人。

敬夫村在精準扶貧和紅色文化建設上思想前衛有創意,作法創新有效果,參加調研的老專家表示滿意和贊許并提出如下兩點建議:

一、敬夫村扶貧扶志(智)是精準扶貧的創新思維和舉措值得鼓勵、宣傳。建議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力量深度調研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以利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推進。

敬夫村科普“大餐”,“過腹增值”的提法與作法很新穎,很有指導價值。

二、敬夫村敬夫紅色文化建設的構想方向對頭,縣委有關部門應給予支持。在興建敬夫紀念館的同時,很有必要向北打通敬夫路,在沿江景觀帶上與冷云烈士廣場相對應規劃建設敬夫烈士廣場。縣宣傳文化單位也應組織創作演出力量弘揚冷云敬夫兩位樺川土生土長的共和國英雄,形成一種精神,一張名片,為“五新”樺川建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