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文明的畫卷,浩浩數千尺;文化的星空,璨璨億萬冊。國學經典,寥寥四字,卻言簡義豐,它是一個偉大民族在數千年發(fā)展進程中沉淀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囊括了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藝術、飲食、服飾、醫(yī)藥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閱讀經典,如沐春風,恰似與先賢同行,宛如與圣哲會晤,聆聽其教誨,品悟其文辭,不僅會被其思想靈光所感染,更會提升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和文化底蘊。在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對于今人,不僅是緩解我們浮躁情緒的心理醫(yī)生,更是我們提升智慧的優(yōu)秀導師。那么,國學經典中究竟蘊藏著哪些可供汲取的智慧?我們當如何去閱讀國學經典?筆者在多年的閱讀和研究中頗有心得體會,借此分享給廣大書友。
 閱讀國學經典有哪些益處?首先,學習國學可以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做人之本,先要提高個人品德,才能談建功立業(yè)。在社會交往和工作應酬中,一個具備良好品德的人,更容易被社會所接納和認可,反之,則會被其所淘汰。而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人類個體的生存與發(fā)展是無法脫離社會群體的。所以,如何提升自我品德,如何學會與人相處,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論語》、《孝經》、《墨子》等經典中就包含了許多教導人如何提升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具體方法,這對當代人如何構建和諧家庭、如何與人相處都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其次,汲取經驗,古為今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明智。”閱讀國學經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知識儲備,借鑒前人成功的方法,汲取先人失敗的教訓。這對于今人的為人處事乃至工作求職都有所裨益。最后,提升文化修養(yǎng)。我們處于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化時代,任何人若想不被時代所淘汰,則必須要終生地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地提升工作能力。國學經典中蘊涵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精神性格,作為一個當代的中國人,若缺乏人文學科的知識儲備,則會淪為木訥呆板的理性工具,無法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無法有更大的作為。正如杜甫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國學經典,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不僅會提升人的內在精神氣質,更會啟發(fā)和拓展個體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這更是當今各行各業(yè)人士所亟需的。
 既然閱讀國學經典有如此多的好處,我們該如何卻學習和閱讀呢?首先,要精讀正解。國學經典內容十分豐富,漫無目的的泛讀可能耗時極多而收獲甚微。所以,閱讀者必須要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正確地選擇閱讀對象。如若是為積累歷史知識而讀,可選擇《左傳》等書籍,若是為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而讀,可選擇《論語》、《孝經》等書籍,這樣才能真正有所收獲。同時,閱讀經典時必須要準確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主張,以免斷章取義,誤解前人觀念。如《論語》中“君子固窮”一句曾被人誤解為君子一定要過貧窮的生活,這顯然是對文本存在著誤讀。“窮”在古漢語中是“困窘的意思”,結合上下文來看,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在困境中仍能夠不失方寸,而小人陷入窘境可能會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意在警戒后人面對困境仍應該冷靜處理,而非折節(jié)屈膝。可見,準確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主張是何等重要。其次,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正如孟子所講:“盡信書不如無書“,許多經典著作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但同時也帶有封建時代的烙印,有些觀念并不完全正確,需要讀者在閱讀時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有選擇地接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才真正能夠有所廣益。最后,學思并重,積極實踐。孔子曾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僅僅閱讀學習而不深入思考,或者僅僅思考而不認真研讀,都是難有收獲的。在學習的同時必須加以理性的思考,最后再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國學學習者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