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場建設
1、建場選址
牛場用址要應位于居民區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風向,選在地勢干燥、平坦、背風向陽、空氣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組織防疫和排水,有1--3度向南傾斜的開闊地較為理想,山區或丘陵地帶應建在山坡南面或東面。場址要求土質堅實、供水量充沛、電力充足、交通便利。不得建在禁養區、畜禽疫病常發區和洪澇威脅地段。
2、牛舍建筑
牛舍內部排列方式主要有單列式和雙列式。單列式內徑跨度4.5--5米;雙列式內徑跨度10--11米,采用對頭式飼養。可采用磚混結構或鋼架結構,長度根據養牛數量而定,兩棟牛舍間距不少于25米。
內部設施:
①牛床,一般長1.8米,寬1.2米,應前高后低,保持平緩的坡度,以利于沖刷和保持干燥,最好以三合土為地面,即保溫又護牛蹄。
 ②糞尿溝位于牛床后端,寬25--30厘米,深10--15厘米,并向貯糞池一端傾斜2--3度。
③飼喂通道單列式位于飼槽與墻壁之間,雙列式位于兩槽之間,寬度1.3--1.5米。
④清糞通道也是牛進出的通道,多修成水泥路面,路面應有一定坡度,并刻上線條防滑。清糞通道寬1.0--1.2米。
⑤飼槽上口寬60--70厘米,下底寬35--45厘米,近牛側槽高40--50厘米,遠牛側槽高70--80厘米,底呈弧形,在飼槽后設欄桿,用于攔牛。
⑥工作間與調料室雙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面積為12--14平方米。
⑦運動場多設在兩舍間的空余地帶,四周柵欄圍起,將牛拴系或散放其內。每頭牛成牛占地15--20平方米,育成牛10--15平方米,犢牛5--10平方米。補飼槽和水槽應設置在運動場一側,要數量要充足,布局合理。
⑧消防通道可利用場內道路,緊急情況時能與場外公路相通,采用生產、生活、消防合一的給水系統。
⑨衛生防疫。牛場四周修建圍墻、防疫溝,并應修建綠化隔離帶,牛場大門和后門入口處設車輛強制消毒設施;生產區與生活管理區隔離。在生產區入口處設人員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處設地面消毒池。
二、肉牛品種
1、西門塔爾牛
西門塔爾原產于瑞士,乳肉役兼用型牛種。公牛成年體重1000—1100公斤母牛600—800公斤,毛為黃或紅白花、白頭。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0公斤以上。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達65左右。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
2、夏洛來牛
復洛來原產于法國,是大型肉牛品種。公牛成年體重1100--1200公斤,母牛700--800公斤,毛呈白色或乳白色。早期發育快,15月齡前日增重高于其它品種。飼料報酬高,料肉比為6.29:1,高于其它品種。屠肉率高達65--70,優質肉比例高達70以上。夏洛來牛主要用作經濟雜交的父本或輪回雜交的親本。其雜交后代生長發育快,生后18月齡體重可達300公斤。經過短期強度育肥后30個月齡內屠宰。
3利木贊牛
利木贊原產于法國,是大型肉用牛種。毛紅色,公牛成年體重950--1100公斤,母牛600公斤,骨骼較細,初生犢體重較小,難產率低,具有早熟性、生長強度大等特點。其肉質細嫩,紋理結構良好,一般用作經濟雜交的父本,或輪回雜交的親本。
4、安格斯牛
安格斯原產于英國的早熟肉牛品種。體格中等,公牛成年體重800--900公斤,母牛600公斤。體型呈長方形,多脂肪,毛色純黑而無角。早熟、生長發育快、耐粗飼、抗病力強,12月齡體重可達400公斤,屠宰率60--65。
三、牛的飼養管理
1、母牛的飼養管理
(1)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母牛妊娠期間,應投以足量的飼料,以保證其吸收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日糧為干草10公斤,混合料2公斤。妊娠期母牛需要營養較多,需加強飼養管理,增加營養物質。如營養不全或缺乏,會導致胎兒生長慢、活力不足,同時也影響母牛的健康和生產。
(2)泌乳牛的飼養管理。母牛產后一般食欲較差,應供給充足飲水及優質青貯料,可任其自由采食,也可按產前日糧喂給。產后2--3天食欲就會恢復旺盛。每天可增加0.5--1.5公斤飼料。要選擇優質青貯料,飼糧配合多樣,營養全價,適口性好,保持母牛食欲旺盛和健康。同時要適當運動,增加墊草,避免乳房受傷,并隨時注意對產后兩個月的發情母牛及時配種。
2、犢牛的飼養管理
犢牛是指3--6月齡之內,以乳汁為主要營養來源的初生小牛。由于其消化特點和成牛有顯著不同,所以在飼養管理上也應有自己的特點,主要突出“三早”,把好“三關”,防好“兩病”。
(1)突出“三早”
①早吃初乳。母牛分娩后一周內所產的乳叫初乳。初乳中含有十分豐富的養分、各種抗體和溶菌酶,對小牛的健康成長十分有益。因此,小牛出生后,要在30分鐘內讓其吃到初乳,以確保小牛的健康生長。
②早期斷奶。自然哺乳一般讓犢牛吃六個月的母乳,人工哺乳也要吃三個月的母乳。早期斷奶一般指1--2月齡斷奶。這樣做一是可以減少犢牛的哺乳量,節約大量商品奶,降低犢牛的培養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二是犢牛的哺乳期縮短,可以節約一部分勞力,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三是可以提早補料,促進犢牛瘤胃的早期發育,從而提高犢牛的成活率。
③及早開食。就是讓犢牛盡量早點兒吃上草料。犢牛一般在10日齡時出現反芻,15日就能采食一點柔軟的干草,30日齡時其胃腸發育已基本健全。為促進犢牛的胃腸發育和機能健全,一般10日齡前就開始喂易消化的麥麩、玉米粉、豆粉等,15日齡讓其自由采食曬制的青綠干草。待犢牛每天能進食1公斤的干食料時,就可以斷奶了。
(2)把好“三關”
①喂奶關。犢牛出生1—2小時,就要使其吃的初乳,并每天保持喂奶4—6次,如果母牛無奶,可配制人工初乳喂出生的牛犢。配方是:常乳750毫升,食鹽10克,新鮮魚肝油15克,加入雞蛋2—3個,經過充分震蕩后加熱到38℃喂給。
②喂養關。犢牛大多采用自然喂養,舍內要保持通風、干燥、衛生,要勤換墊草。犢牛出生5—6天開始刷試牛體,并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
    ③斷奶關。牛犢哺乳期一般在5—6個月,也可以縮短至3個月。剛斷奶的牛犢要喂給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飼料,并注意不要突然換料。1周歲以內的犢牛,喂料以優質干、青草為主,并每天補給配合飼料1—2公斤,食鹽、磷酸氫鈣各20—30克。犢牛滿周歲后,要更換飼料。其飼料標準是:精料1—1.5公斤,青貯料或塊根料8--12公斤,干草6--8公斤,并要補飼適量的礦物質。
(3)防好“兩病”。生產中,對犢牛危害最大的兩種病是臍帶炎和白痢病,因此,要高度重視這兩種病的防治工作。
四、肉牛快速育肥技術
根據飼料類型可分為精料型直線肥育、前粗后精型架子牛肥育。對體重在300--400公斤的架子牛集中90--100天進行強化快速育肥,體重達500公斤左右出欄,具有飼養周期短、資金周轉快、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
1、選購架子牛。在品種上要選擇以優良肉用品種如夏洛來、西門塔爾、利木贊等與當地黃牛的雜交種最好;在性別上要選購未去勢的公牛,年齡在1--2.5歲,體重在300--400公斤,身體健康無病,體型發育良好為宜。
2、防病驅蟲。對剛買來的架子牛要全面檢查,健康者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方可入舍混養,并在進入舍飼育肥前進行一次全面驅蟲。另外,剛入舍的牛由于環境變化、運輸、驚嚇等原因,易產生應激反應,可在飲水中加入0.5食鹽和1紅糖,連飲一周,并多投喂青草或青干草,兩天后喂少量麩皮,逐步過渡到飼喂催肥料。
3、合理使用增重劑。主要是通過瘤胃起作用的增重劑,如瘤胃素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等。通常以添加劑的形式與飼料混一起口服,一般每公斤精料混合40--60毫克。最初喂量可低些,以后逐漸增加至需要量。但每天每頭喂量不能高于360毫克。
4、科學飼養。架子牛育肥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育肥前期(適應期、育肥中期育肥過渡期和育肥后期突擊催肥。
(1)育肥前期大約需15天左右。主要以氨化秸稈和青貯玉米秸稈為主的粗飼料,并結合本地實際加喂精飼料。飼喂方法為:氨化秸稈或青貯玉米秸稈自由采食,飲水供應充足,從第二天開始逐漸加喂精料,以后迅速增加,到前期結束時,每天飼喂精料可達2公斤左右;或混合精料按體重0.8投給,平均每天約15公斤。精料配方:玉米粉45、麥麩40、餅類10、骨粉2、尿素2、食鹽1,另外每公斤飼料添加兩粒魚肝油。
(2)育肥中期通常為30天左右,飼喂過程中要注重合理搭配粗飼料,過渡期初粗精料比例為3:1,中期為2:1后期為1:1。該期的飼料配方為:玉米面6,麥麩15.5,餅類12,玉米秸25.8,骨粉0.4,貝殼粉0.3,食鹽50克/頭,維生素A2IU/頭,每天早、晚各飼喂1次,保持每天4--5公斤頭,喂后2小時飲水。
(3)育肥后期大約需45天左右。日糧應以精料為主,精料的用量可占到整個日糧總量的70--80,并供應高能量60--70、低蛋白飼料10--,按每100公斤體重1.5--2喂料,粗精料比例為1:2--1:3,適當增加每天飼喂次數,并保證飲水供應充足。該期飼料配方為:配方1:玉米面2--3公斤,糖渣20--25公斤15--20公斤,玉米秸稈10--15公斤,食鹽50克,礦添加劑20克,早晚各飼喂1次;配方2:玉米粉56,豆餅10,麥麩8,玉米秸稈23.5,生長素1,食鹽1,碳酸氫鈉0.5,每天飼喂6--7公斤。
喂量采食量越高,牛長得越快,但飼料的利用率降。因此喂肥育牛時以八分飽為好。判定的方法是,看牛什么時候開始反芻。假如30分鐘左右開始反芻恰到好處。
五、肉牛常見疾病的防治
1、結核病
臨床癥狀:主要癥狀因受損部位不同而異,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中還有心包結核、腸結核、生殖器官結核、乳房結核等,肺結核表現為干性咳嗽,呼吸困難,肺部有干性或濕性羅音,咽部淋巴腫脹引起吞咽困難,伴有間歇和弛張熱。生殖器結核不孕、流產,伴有膿性粘液及黃白色絮片排出,可檢查到結核結節的存在。
防治措施:主要采取定期檢疫,每年春、秋兩季用結核菌結合臨診檢查進行檢疫,將陽性反應牛淘汰處理,組建健康牛場;定期消毒,每月進行2--4次消毒。
2、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以流產為特征的人畜共患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攝取了被病牛、帶菌動物污染的飼料、飲水等而感染;其次是生殖道和皮膚、粘膜。流產多發生在妊娠3--4個月。伴有乳房炎、支氣管炎、關節炎及滑液囊炎一起跛行。
防治措施是引進的肉牛,隔離飼養2個月,嚴格檢疫。二是發現流產病牛,緊急隔離,流產胎兒、胎衣及圈舍徹底消毒。三是整群凈化,定期檢疫,發現病牛及時淘汰。
3、口蹄疫
臨床特征是患病動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發生水皰和潰瘍,在民間俗稱“口瘡”“蹄癀”。流行特點: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經過1--7天的潛伏期出現癥狀。病牛體溫升高,初期體溫可達40℃--41℃,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拒食,脈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現水皰、潰瘍和糜爛。蹄部癥狀明顯,口黏膜變化較輕。
防治措施:本病發病急、傳播快、危害大,必須嚴格搞好綜合防治措施,按照國家規定實施強制免疫。不從疫區引進偶蹄動物及產品,外引動物要隔離觀察和免疫接種,確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飼養。
4、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動物急性、烈性傳染病。各種動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動物最易感。病死畜的血液、內臟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體,如果處理不當即可污染環境、水源,造成疫病傳播。臨床癥狀:牛多為急性型,病畜發燒42℃,呼吸困難可視粘膜藍紫色、有出血點,瘤胃臌氣,腹疼,全身戰栗,昏迷,1--2天死亡。死前有天然孔出血。病程較長時2--5天,可見頸,胸、腹部皮膚浮腫。
防治措施:疑似發生炭疽病應立即上報獸醫主管部門;封鎖現場,徹底消毒污染的環境、用具,毛皮飼料、墊草、糞便焚燒人員、牲畜、車輛控制流動,嚴格消毒,尸體深埋或焚燒。易感群應及時接種炭疽芽胞苗。
5、牛傳染性胸膜肺炎
牛傳染性胸膜肺炎也稱牛肺疫。臨床癥狀:開始僅為短干咳,以后咳嗽頻繁,咳嗽短而無力,有痛苦感,體溫升高到40--42度,呈稽留熱,流漿液性或濃性鼻液,呼吸加快或困難,呈腹式呼吸,終因呼吸困難而窒息死亡。
防治措施:預防為主,除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外,應撲殺病牛及可疑病牛,并做無害化處理,對健康牛群定期接種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
治療:土霉素每天一次,連用3--5天,按每公斤體重0.1ml,肌肉注射;用頭孢先鋒、卡那霉素、泰樂菌素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樺南鎮老科協 黃寶玉
            202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