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關于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幾點思考
2017/8/30 10:18:14

——樺南縣老科協 曲樹森 張樹文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創辦起來的農民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農民經濟組織。據相關資料記載,我縣較早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創辦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截止2013年12月,樺南全縣就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54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13個,千萬元專業合作社15個,覆蓋瓜菜、種植、養殖、農機、農產品深加工等43個產業門類,入社會員1.3萬戶,帶動6.2萬戶,入社農戶年均增收8500元。它在組織農民進入市場、發展產業、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創辦過程中,也面臨著困難、問題和風險。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正反兩方面的研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其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一、農村專業合作社是跨向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政府和社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一方面,專業合作社能把千家萬戶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為應對千變萬化大市場的主體,提高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向現代農業邁進;另一方面,為農民的專業化生產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有利于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自然風險能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金沙鄉紅豐村“鴻盛土地流轉合作社”2015年3月注冊成立。依法選舉成立了理事會,理事長由村黨支部書記、鄉老科協會員李春陽擔任。入社戶數240戶,入社土地面積8500畝,社員參與率達80。按照“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思路,給入社農戶發放股權證。通過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創新,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重點推進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合作社的重要作用是帶動農戶促進土地流轉,更快地形成以種田大戶為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組織大戶對接企業和市場接軌,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全村原有耕地10500畝,整合前有305戶分得土地,地塊是1290塊。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土地整合,打包流轉,土地變為120塊,發展千畝方塊田2個(大豆、馬鈴薯各1個),由28個種田大戶集中經營。合作社負責提供籽種化肥選購,大型農業機械系列有償服務,農業科學技術的咨詢與指導,以及對接市場銷售等。土地入股的農戶,30名勞力在合作社干長工,400人到省內外勞務輸出,每人每年按2萬元收入計算,僅此一項全村總收入近千萬元。這種經營方式,有利于當前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對于激活農村經濟,抵御市場風險,使農民們真正得到實惠,發揮專業合作社科學種管新的農業主體作用,有著深遠意義。

金沙鄉“金豐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建于90年代初,前期發展中屢受挫折。2000年初,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縣煙葉公司幫助建標準烤房20棟,打電機井4眼,配套農機具5臺套,提供育秧盤等物資,補貼整地費用,派技術員全程指導;烤煙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由原來的幾十畝擴大到近千畝,每年解決剩余勞動力近千人,土地入股的農民每年分得紅利,效益十分可觀。

由此可以看到,農村專業合作社具有強勁的優勢和活力。一是借助專業合作社平臺,實行標準化生產,保證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二是農村專業合作社消除了農民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的弊端,解放了大量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擴大了增收渠道。三是農民在專業合作組織的統一生產中,學會了專業科學知識,掌握了專業技能,大幅度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四是政府的扶持服務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有力指導,為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二、農村專業合作社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當前,農村專業合作社仍存在著土地流轉難、科技含量低、抗風險能力弱問題。究其原因:

一是技術人才“缺”。現在農村各類技術人才少,特別是缺乏科技領軍人才,領辦合作社的經營管理人才更是嚴重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雖然都是從事種、養業多年的農民,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不懂生產經營,往往是別人種啥我種啥,自己會種啥就種啥,缺乏科技創新意識,難以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科學化生產要求。一個千萬元的農機合作社,大型成套的農機設備齊全,土地流轉已成規模,只因缺乏科技人才管理而流產,對由此造成的巨大損失,我們不感到痛心么?

[FS:PAGE]

二是鄉村干部“急”。有的鄉村干部不注重農村實際,不領會國家扶持政策的精神實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用行政思維領導經濟工作,不經過專家論證、不經過風險評估,實施形象政績工程,盲目扶持成立了所謂的“千萬元農機合作社”。 因土地形不成規模,導致機械閑置,嶄新的高配置的配套農機具變成了廢品。自籌部分全是靠借貸或者高利抬款,每年僅付利息就達幾十萬,不僅給國家和農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給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三是入社農民“怕”。 部分農民對加入農業合作社顧慮重重。有的以為入社就是“歸大堆”合伙干,甚至以為是回到大集體時代,從而怕失去土地經營自主權;有的對合作社缺乏信任感,寧可自己經營或轉包可靠的人,也不愿入社,怕擔風險。事實上,農民怕是有道理的。某村干部領辦合作社,國家和個人共投資上千萬元,因科學管理不力,賠得傾家蕩產,村干部為躲債一走了之,老兩口幾畝地入社后血本無歸。某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民入股投資建大棚,一場大風摧毀了十幾棟,好不容易籌集起來的幾十萬元頃刻間成為泡影,無力恢復生產。由此可見,農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在雙重風險面前是如此脆弱。沒有科學務實的能人領軍,沒有專業技術人才的嚴格管理,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支撐,沒有品牌市場營銷的寬闊路徑,就沒有農民合作社

還有個別人創社動機不純,組織農民湊人數,創辦合而不作的“空殼社”。 目的是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套取補貼資金。有的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各類合作社84個,但真正掛牌,有主營項目,有運作模式的只有12個,其余72個全是空殼合作社。

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證明:沒有專業技術人才的科學管理,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支撐,沒有品牌市場營銷的寬闊路徑,就沒有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土地形不成規模,也就難以集約經營,何談進行現代化生產。

三、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的幾點建議

土地集中,連片種植,建立農村合作組織,施行大型機械化生產,符合三江平原實際,發展方向對頭。但在發展過程中,要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科學規律,穩步實施,有利于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是利國利民的多贏之舉。如何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形成規模集約經營,應考慮以下幾點:

1、深化辦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尤其是在國家政策性大額投資項目上,要嚴格把關,規范審核。把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前期工作做細做實,防止防止弄虛作假及其它人為因素,給國家和農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盡快啟動土地流轉平臺,相關職能部門同時聚焦發力,多措并舉、因村施策,妥善解決土地流轉中的弊端。利用轉包、出租、轉讓、入股等方式發展合作生產,以利于結構調整,發展規模經濟。

2、樹立面向市場導向,建立健全科學選人機制。辦好農村專業合作社,關鍵在于選好帶頭人。要遵循合作社章程,由民主選舉產生合作社的領導人選。特別是要把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管理經驗豐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強,公正無私、敢于擔當,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選用到合作社經理層面上來。所謂土地流轉難,本質上說,不是農民想不通,而是農民心里不托底。只要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說話實、辦事正,信得過、靠得住,土地流轉就能化難為易。因此,在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上,選拔合作社帶頭人要嚴謹科學。要拓寬渠道,面向市場選人。通過外聘、回請、下派等方式把能干事創業的優秀人才選用到合作社中來。要把鄉、村干部與合作社經理、董事長的選用嚴格區別開來,切不可界限不清、職權混淆。否則,勢必給農民帶來災難性損失。

3.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創新科學管理機制。充分利用縣域經濟資源優勢,誠招龍頭企業帶動,解決農民種植業工頭糧尾問題,加速發展有機水稻、紫蘇等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農技、農職高中等智力資源優勢,經常對農村專業合作社技術、管理層面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生產管理技能。充分利用電商優勢,建立互聯網+,線上線下相結合,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FS:PAGE]

4.建立規范化服務體系,創新專業合作社品牌機制。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專業合作化生產與市場接軌,政府要創新服務機制,建立健全規范化服務體系。一是在資金用管方面:要建立健全國家專項政策性資金投放使用監管機制,不投人情資,不搞形象政績工程,保證到位不流失,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能;要拓寬融資渠道,采取招商引資的辦法發展合作社,可以解決合作社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入不足,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保證農民入社后的各項收入穩定。二是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按市場需求搭建人才引進平臺,把優秀人才吸收到合作社管理層來。要采取多門類同時辦班學習的方式,培養合作社急需人才。三是在品牌創建方面: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為引領,以創建市級示范社為驅動,加大品牌建設力度,積極申報名優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識和生產認證。要發揮專業技術人才作用,通過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以買得好倒逼種得好,推動專業合作社的不斷發展。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