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系統廣角
創新思維,探索農村科普新模式的思考
2017/8/21 9:14:07

樺川縣老科協  任月華

 

農村科普工作是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措施,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根本性、戰略性的工作。因此,農村的科普工作是老科協組織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務。多年來,老科協組織在科普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經驗,但是隨著全球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正在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對傳統農業將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作為農業縣的老科協如何主動適應互聯網+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創新思維,找準為“三農”服務的切入點,探索農村科普新模式,是老科協工作一個重要的新課題。

一、創新思維,確立服務“三農的新思路”

創新正成為當代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創新思維的“新”主要體現在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的“新”,解決問題方案的“新”或者思維成果的“新”。面對現代農業的新形勢,農村科普的理論、機制、內容、形式都需要創新,必然要求老科協組織要有創新思維,運用新思維研究確立服務“三農”的新思路。

首先,老科協組織的領導要學習互聯網+的有關知識,認識到互聯網+農業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從計劃、生產、銷售、服務、金融各環節改造、優化、升級傳統農業產業鏈、重構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把傳統農業落后的生產方式發展成為新型高效的生產方式,是升級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這樣的升級改變是歷史性的,是開啟我國小農經濟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從而認清互聯網+農業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的歷史性變革,突破思維定勢和思維慣性,用互聯網思維研究、探索,制定服務三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同時應組織基層分會組織和會員,特別是鄉鎮分會和會員及涉農部門的會員學習互聯網+農業的有關知識,明確為三農服務的新思路,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

其次是開展調研活動,了解當地農村的現狀和“互聯網+農業”現狀。據調查了解,現在農村一方面,互聯網+農業正在培育農業發展的新動力、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另一方面存在著農民獲取“互聯網+農業”信息的能力偏低,“互聯網+”服務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阻礙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那么老科協組織應當從利用新型經營主體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助力培育新農人,助推企業,惠及農民上切入,確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利用新資源,創新老科協科普新模式

傳統的農村科普主要是專家講解、統一咨詢、科普資料發放等集中宣傳為主,以政府主導的公益性事業為主,這種科普工作覆蓋面窄,傳播成本高,政府投入不足,沒有讓社會和企業參與科普之中等問題,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科普的需求,創新農村科普模式勢在必行。

創新農村科普新模式各地都在探索實踐中,筆者提出的“科研+企業+老科協+農戶”應當是方便運作,效果明顯的一種新模式。

在運作的方式上,首先是老科協組織發揮自身聯系與協作,橋梁與紐帶的優勢作用,選擇適合做科普工作的龍頭企業建立老科協農業科技培訓基地。符合標準的龍頭企業應具備的條件是有信息化設備的培訓場所,有科研團隊和專家隊伍,有相應規模的試驗場地和示范基地,對成熟技術進行示范,對農業生產進行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第二步,通過各鄉鎮分會組織作用,聯系農戶,為企業對接農戶。利用企業具備的資源對農戶進行科普培訓。第三步,以點帶面,根據各區域農村、農業、農民不同需求和特點及產業發展優勢,逐步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村科技培訓基地,擴大農民受訓面和受訓效果。

樺川縣老科協為探索“科研+企業+老科協+農戶”科普新模式做了嘗試。

在這種模式中,農民獲得了實用、方便、快捷的農業科技服務,科研單位、專家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廣,企業也獲得了相應的效益,老科協組織收獲了社會效益,達到了回者都滿意,在田友種業建立基地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舉辦了兩期培訓班,第一期水稻科技培訓結束后,企業主動提出舉辦第二期培訓班,培訓大田作物。企業還為科技服務開通了直通車,根據農民反映的共性問題,企業帶著專家直接到現場解答指導,個別問題通過專家企業與農民的微信群及時解答。實踐證明,這是一種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普及科技知識的切實有效新模式。

[FS:PAGE]

二是,根據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發展現代農業急需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實際,縣老科協依托樺川縣 “互聯網+農業指揮中心”,通過鄉鎮分會組織農民會員到中心參觀培訓,感受“互聯網+農業”給傳統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利用中心有50多臺電腦的培訓室,聘請了職業中學的微機教師,向農民會員講解電腦和手機操作技術。讓農民學會從手機上看到市場信息,獲得有關農業技術、農產品銷售、農業投入品購買的服務等。通過“中心”專業講解員的講解和演示,讓農民直觀地了解到“互聯網+”基地標準化、溯源、服務、電商五大平臺的作用。

利用“互聯網+農業指揮中心”的培訓,農民會員獲得了互聯網知識體驗式學習,促使農民學網用網。也起到了農民受教育這個短板,在一定程度上被移動互聯網技術彌補。

三,拓展農村基層分會組織,吸納新型會員,推進農業科普工作

老科協農村基層組織在三農服務中特別是在科普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過去,縣級老科協在鄉鎮建立了分會,也有的鄉鎮建了村級分會,吸納了“農民專家”“田秀才”,服務的農戶都是經營規模較小的農戶,又由于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加上鄉鎮分會領導成員流動性大,老科協農村基層組織發揮作用在削弱。因此我們必須用新思維、新理念去思考研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作用發揮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農村的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主要有4種: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專業大戶:主要從事某種單一的農產品初級生產為主,生產規模大于分散農戶的生產規模。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生產主體的企業化經營單位,產業鏈較長,集約化、專業化程度較高。

農民合作社:是一種農戶之間互助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分工明確,產、加、銷都有專門的團隊。

龍頭企業:經營內容可以涵蓋整個產業鏈條,組織化、專業化程度都比較高。

為了加快新型農業主體的培育,今年5月份中央下發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用新的發展理念,圍繞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經營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機制,更好地發揮帶動農民進入市場,增加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新型農業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

新型農業主體的出現與發展,為老科協拓展充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帶來了機遇,老科協可以吸納新型農業主體中心科技人員做會員,聘任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的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縣鄉老科協組織領導成員,也可以具備條件的企業或合作社建分會,這就拓展了農村基層老科協組織,增加了活力,更有利于引導新型農業主體對普通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利于開展農村科普,提高農民的素質,培養現代專業農民。

例如樺川縣老科協在田友種業建立培訓基地不到半年的時間,通過9個鄉鎮分會為企業組織了200多人參加水稻和大田作物科技知識的培訓,農民受益,企業也受益,企業認識到老科協組織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縣老科協將企業的總經理聘任為縣老科協領導成員。吸納企業中的科技人員做會員。

幾點啟示:

經過粗淺的理論探討和初步的實踐探索,構建農村科普新模式有以下幾點啟示:

1、傳統的科普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這是不爭的事實,老科協要面對新形式,不斷探索,實踐科普理論、機制、形式、內容上的創新,老科協在農村科普新模式的構建中起到引導助推的作用。

2、科普新模式的長效機制,應當是產業化動作,是產業化發展和公益性事業發展互相促進,不再以政府投入為主,而是最大化利用社會資源和市場化動作,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公益”和“產業”雙軌運行的農村科普模式將是目前適應新農村發展的創新模式。

[FS:PAGE]

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手機、微博、微機、互聯網等新媒體推廣農業科技,突破了傳統農業推廣方式,這也是新科技推廣有效途徑。

我國正在加速啟動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對農民信息技術的培訓也要加速,老科協同樣要助推對農民信息技術的培訓。

4、老科協要把農村科普工作落到實處,關鍵是抓好基層組織建設,鄉鎮編制有限,應整合利用社會資源,拓展農村老科協基層組織,同時積極爭取與各鄉鎮黨政班子的重視和支持,主動與各涉農部門配合,形成合力促進農村科普新模式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