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老科協
近幾年來,佳木斯市老科協在省老科協的指導下,發揚“燃燒自己,溫暖社會,不求索取,無私奉獻”的精神,緊密團結廣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為,努力使各項工作有創新、有亮點。
一、理清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五個平臺”
2015年,新一屆老科協班子到位后,我們結合佳木斯市的工作實際,提出了全力打造學習平臺、工作平臺、網絡平臺、活動平臺和服務平臺等“五個平臺”的總體工作思路和目標。      
在學習平臺建設上,我們以堅定政治站位為導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指針,努力把老科協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
在工作平臺建設上,我們以服務“三農”,建言獻策,科技、文化、醫療“三下鄉”為重點,充分發揮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在網絡平臺建設上,我們針對老科技工作者的群體特點,提出了在老科協工作中,網絡信息要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讓網站成為部署工作、上情下達、交流經驗、展示風采的陣地。
在活動平臺建設上,我們支持、鼓勵、倡導廣大會員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文體娛樂活動,努力使廣大會員老有所樂,增強協會的凝聚力、吸引力。
在服務平臺建設上,我們把保障老科技工作者權益,反映會員呼聲,關心會員生活,解決會員困難作為工作重點,真正把協會辦成廣大會員情之所系的老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突出工作重點,在科技助農上持續發力
佳木斯市是農業大市,轄區內農業院所和大專院校眾多。幾年來,我們始終把科技助農、科技扶貧作為老科協的工作重點。2016年重新組建了農業分會,組成了有26名副高職以上農業專家參加的技術團隊,以科普之冬、科普之夏、科普大集為依托,通過技術培訓、技術講座等形式開展咨詢服務,推動農村科技知識的普及。幾年來,全市共組織科技下鄉416次,參與科技下鄉2056人次;推廣技術項目104個;領辦、創辦和指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聯系點206個;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499場次,培訓6.9萬人次。
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業技術的普及,我們按照省老科協的部署,把農業示范基地建設作為科技助農的有效載體,有計劃地培育、建成了一批農業示范基地,并持續推進。2019年在樺南縣召開了基地建設現場會,在各地申報的42個基地中,優選了9個命名為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在普及農業技術的同時,我們還堅持深入貧困村屯開展“科普+義診”活動,市老科協與醫療單位密切配合,每年定期赴貧困村屯義診,送醫送藥下鄉,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
2017年,我們按照中央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神,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鄉村開展大規模調研,形成調研文章51篇,很多調研內容納入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決策之中。2018年,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就農村的產業發展、社會發展、生態保護、基層組織建設等內容,提出了十幾類調研專題,從不同側面為農村產業振興建言獻策,通過調研形成報告37篇。2019年,按照佳木斯市委的要求,我們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組成了有156人參加的30多個調研組,帶著課題走訪了42個鄉鎮、136個村屯,形成調研報告73篇,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緊貼中心工作,高質量開展建言獻策
幾年來,我們始終圍繞省市重點工作、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開展建言獻策。分別組織編寫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4本論文集,近60萬字。
2016年,我們在富錦市召開了建言獻策現場會,省老科協領導到會講話。2018年,利用同江鐵路大橋中方段建成之際,組織召開了有省老科協和在哈對俄經貿專家參加的研討會,會后提出的建議得到了時任市委書記的充分肯定,并批轉相關部門參照執行。2019年,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組織全市老科協會員,開展了歷時3個多月的專題調研,共撰寫出涵蓋鄉村“四化”、道路建設、危房改造、飲水安全、公共環衛、文明素質和典型經驗等內容的稿件近百篇,編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文集》。市委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要求全市有關部門及各縣區認真學習借鑒,推進成果轉化。
縣區老科協還在經濟社會發展、招商引資、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撰寫了建言獻策文章389篇,被縣區黨政部門采納的建議18項,得到領導批示11份,《省老科協通訊》《佳木斯日報》《佳木斯論壇》轉載和刊發30篇。
四、拓展網絡應用,推動互聯網與科普相融合 
2015年,我們開通了佳木斯老科協工作網站。后來又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組建了微信工作群。為了盡快提升會員網絡應用水平,2017年召開了網站工作樺川現場會,2020年召開了網絡工作推進會,并開展通訊員隊伍培訓,使得“互聯網+”的嘗試邁上了新臺階。
為了使網絡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從2018年起,我們采用市、縣、區老科協輪值的形式,每月確定來稿主題,保證網站投稿質量。截止目前,網站發稿量1700余條,瀏覽量超10萬人次。
疫情防控期間,網絡平臺成了我們的重要工作陣地。我們開辟了防疫專欄,宣傳新冠防控知識,樹立會員抗疫典型,刊發了歌頌白衣戰士和一線抗疫人員的報道、詩歌一百余篇。
針對疫情不宜聚集的實際情況,老科協的各類會議改為網上召開。通過網絡開展科普之冬、科普活動月。去年以來,累計發表了綠色食品、標準化種植、特色養殖、防災減災、選種育種、備耕、農資選購、消防安全、保健養生、傳統文化等各類科普文章近200篇。與網絡公司、電視臺合作,邀請專家制作視頻20余個在網上發布,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五、搭好活動平臺,努力把老科協辦成會員之家
2016年,為了紀念建黨95周年,開展了詩歌、書畫作品征集活動,編寫了《七月頌歌》詩歌集。在長征勝利80周年期間,組織開展了書畫展,出版了《情懷》書畫集。2017年舉辦了會員攝影展。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編輯出版了《我們一起走過》紀念文集。廣大會員通過親身經歷,謳歌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2018年9月,市老科協與向陽區委、區政府聯合舉辦了“攜手放歌新時代”大型文藝晚會,近200多位老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演出。晚會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評。2019年國慶70周年期間,成功組織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
為豐富廣大會員的業余生活,各縣區老科協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向陽區老科協組建了7個文藝團體,擁有500多位演職人員,年演出200多場,吸引觀眾近10萬人次。
我們把關心關注會員健康作為建設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內容,組織醫療專家撰寫專題文章,在微信群、公眾號、網站等平臺上介紹健康知識。在抗擊疫情期間,市、縣、區老科協分別編印了防疫知識手冊。為宣傳抗疫期間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今年初,我們編輯出版了《疫情無情人有情》一書,宣傳推介了11個先進人物。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會員的工作熱情,增強了老科協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努力打造“五個平臺”的同時,市、縣、區老科協都注重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定期開展黨組織活動。在市級層面,新組建了農業、工商、衛生、金融分會。充實、加強了縣區老科協領導班子。目前已建成鄉鎮分會42個,社區和村級分會87個,會員總數已達39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