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國家扶貧攻堅戰略中,樺南縣把發展產業與鄉情村情精準對接,注重發揮老科技人員作用,助推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快速脫貧。
一是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科學知識普及作用。孟家崗鎮群英村是木耳生產基地,在發展木耳生產過程中,原村科技人員張振方、孫建民把他們十幾年的培植經驗寫成了《寒地木耳高產技術》一書。免費發給想要生產木耳而又苦于缺少技術的農民800多冊,指導農民解決了想干不敢干、敢干不會干的問題。在老科技人員的助推下,全鎮黑木耳產業已由20個村發展到18個村,2016年培植8200萬袋,純增收1.3億元。人均增收1.1萬元。今年,全鎮又引進了掛袋木耳大棚立體栽培技術,與裸地擺栽相比大大節省了土地和工時,進一步增加了產量和效益,推動了黑木耳產業的持續高效發展。目前,黑木耳栽培已成為該鎮的立鎮產業,已帶動了770戶農民脫貧。
二是老科技人員以身示范,引導帶動農民發展種植產業。沙棘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樹種。易栽種管護,沙棘果具有醫療和保健功效。但從栽種到產果需要5年時間,由于沒有先例,也不了解市場行情,農民擔心有風險而不敢種、不想種。駝腰子鎮上樺村老科技人員趙永利,2008年率先在山區貧瘠的沙地上栽起了沙棘果樹50畝,2013年賣果純收入30萬元,賣苗木純收入10萬元。事實勝于雄辯,老趙的引帶使當地農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沙棘栽培很快在該村附近推廣起來,目前全鎮已發展到周邊5個村屯1000多畝。
三是注重發揮老科技人員的市場攻關作用。新合村地處樺南縣東北部的冷涼山區,依饒省級公路由村前經過,是駝腰子鎮紫蘇生產基地。經過幾年的發展,紫蘇種植已發展到了5個村戶3萬畝。2015年全鎮紫蘇產業總收入達3000萬元。面對農民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產量的急劇增加,如何把已經發展起來的產業做大做強,該鎮老科技人員組成了紫蘇精深加工和市場營銷課題調研組。研究紫蘇生產如何由粗放種植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分散經營向規范化管理轉變,由無序營銷向龍頭企業拉動轉變。課題組成員王景云,董長林《大力開發紫蘇深加工》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該鎮領導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擴大產業鏈條,向市場邁進奠定了基礎。
                          
                         樺南縣老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