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服務
樺川縣老科協 水稻秸稈還田及栽培技術要點
2020/3/10 12:45:03

第一章    水稻秸稈還田及“花達水”攪漿技術

水稻秸稈富含植物營養,是培肥地力的重要資源。水稻谷草比大約為10.951,按產量600 kg/畝計算,秸稈量為0.9 kg/m2,還田后提升地力效果顯著,降低土壤粘性,提高宜耕性,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水稻產量。燒秸稈是違法行為,不僅造成空氣污染,同時損失氮、碳營養,秸稈焚燒后硅元素將變成水稻無法利用的二氧化硅,地力越燒越薄。只要提高思想認識,及時解決機械配置和整地方法,秸稈還田很簡單,地力提升后增產的同時可以降低肥量,利國利民。

1 秸稈拋撒

秸稈還田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拋撒,二是泡田整地,只要實現均勻拋撒和花達水攪漿,既不會漂稻茬也不會出現謠傳的病害加重等問題,多年還田的地未出現病害加重問題。

只要秸稈長度10 cm左右且拋撒均勻,對后續各項作業和秧苗生長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收獲時粉碎拋撒不合格,秸稈長或成堆、成趟會使攪漿困難,成堆的秸稈影響插秧和緩苗,如果水多則會漂稻茬。

常見的收獲機車類型有久保田688988、沃德銳龍,沃德320,雷沃ZL50LF40,谷神F40RG40RG503098GN50GN60,福田Z5230等機型,其中久保田和沃德銳龍的秸稈粉碎拋撒效果最好,這個機型的拋撒器是螺旋排列的定刀式,與普通機型的對稱排列的甩刀式拋撒器相比拋撒距離遠而且幅寬。一些老舊收獲機割幅寬、喂入量大、馬力小、拋撒器設計不合理,秸稈拋不遠、打不碎,在田間成堆、成趟分布不勻。這樣的機車要保證拋撒質量可以縮窄割幅、留高茬、降低收獲速度,最好更換新型收獲機或拋撒器。如果沒有帶拋撒器,也要在整地前進行地面秸稈粉碎作業,使秸稈細碎在田間分布均勻。

2 秋整地方式

土壤條件適合翻耕的地塊建議水稻秸稈還田后以秋翻為主,深度18 cm左右,耕層淺或日滲水量不足1 cm的,應翻到20 cm。如果黏重土壤水分高因田面泥濘打滑無法翻耕,推薦采用新型防纏草旋耕機,旋深15 cm左右,纏草少,作業后秸稈分布均勻。

3 春季攪漿平地

無論是翻還是旋,春季攪漿都要把秸稈攪拌到泥中,防止殘茬漂浮影響插秧和增加人工撈稻茬費用,同時創造適宜水稻根系的耕層結構和1.5厘米的泥漿層。建議推廣“旱整平、淺攪漿”技術,在春季化凍10 cm時旱整平,可采用機械耢平或激光平地,不推薦在水整地時整平田面,以免破壞耕層結構。泡田之前施底肥,提高整地質量。

3.1 泡田:泡田時少上水,這是關鍵環節,田間上水到土塊高度的1/2--2/3即可,要等到秸稈泡軟后,一般要泡5天以上,等水滲到土塊下1/3處時開始攪漿,也就是田間呈花達水時攪漿。水多秸稈不能完全攪拌到泥里,會出現秸稈漂浮。

3.2 攪漿: 攪漿平地機速度用慢2或慢3檔位,把稻茬均勻混拌在泥里。攪漿后田面呈“膠泥”狀,可以有零星的花達水,但最好不要全田有水層,有水層易出現秸稈漂浮影響插秧,需要人工撈稻茬。秸稈拋撒不勻或秸稈量大的地塊,如果攪漿一次之后仍有很多秸稈在泥面上,可以用慢4檔位再找平一次,把秸稈全部混拌到泥里。

盡量減少攪漿次數,次數多泥漿層厚,影響插秧深度。多次攪漿土壤結構過于細膩致密,通透性差,后期易出現根系早衰,影響產量、成熟度和出米率。

3.3 耢地: 攪漿后用刮板或直徑15 cm以上的鋼管做成的耢子耢平泥面,這樣秸稈不會漂到泥面上。達到寸水不露泥的效果并耢出2 cm左右的泥漿層。耢地超平后要根據具體土壤類型和手指劃泥面合攏效果確定沉漿時間,土壤含砂較多沉漿時間過長會出現板結,黏重土壤沉漿時間要長一些。

4  秸稈全量還田后的栽培措施

4.1 水層管理

秸稈全量還田后大部分秸稈是在生長季的前2個月分解,而此時也是水稻分蘗的時間,秸稈和肥料分解會產生有害氣體,水層管理應采取“淺—濕—干”的方式充氧壯根,除施肥和化除需要保持水層以外,不宜長時間淹灌,防止有毒氣體損傷根系,提高抗倒伏能力,防水稻早衰。分蘗期水層落干到腳窩無水為宜,分蘗末期可重曬至田面有裂紋,結實期“淺—濕—干”灌溉直到黃熟初期排干。

[FS:PAGE]

4.2 施肥

秸稈還田后微生物分解需要氮素,草甸土正常施肥比例一般為2.411.21.5,全量還田可增加尿素2 kg/畝左右。只要經常充氧壯根,不會出現因秸稈腐解影響水稻生長的情況。秸稈腐解后形成的有機質營養平衡、全價、緩釋,還田后土壤肥力明顯改善,是水稻高產優質栽培的首要措施,連續還田幾年要重新取樣測試土壤養分確定是否調整施肥量和施肥比例。

  

第二章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 品種

適應寒地稻區種植的11片葉、12片葉水稻品種。禁用未審品種和越區引種,公頃用種量75公斤左右。

1.1 芽種生產技術

1.1.1浸種

25氰烯菌酯懸浮劑浸種, 100千克稻種用25勁護懸浮劑3325ml,加水100120千克,浸種溫度1112℃,浸種時間710天,浸種積溫80100℃,取出后直接催芽即可。

龍粳3146、糯稻品種或烘干種子要延長浸種時間2天~3天。不同品種所需浸種積溫有差異,應分開浸種。浸種時溶液中除藥劑外不能再加其它物質,以免影響芽率。

浸好種子:穎殼表面顏色變深,種皮呈半透明狀態,透過穎殼可以看到腹白和種胚,剝去穎殼米粒易掐斷,手捻米粒成粉末,沒有生芯,浸好種子撈出后即可直接催芽。

1.1.2集中催芽

25℃~28℃適溫條件下進行催芽,時間2024小時左右;當種子芽長達到1.5mm1.6mm時,再注入18℃~20℃溫水,使其接近外界溫度即可出箱。催芽的種子含水較高,應進行避光低溫晾芽,表皮干燥后播種,不可在日光下晾曬。

2 秧田準備

秧、本田比例以170100為宜,即每坰本田需秧田100平方米~150平方米,育秧600盤~700盤。采用插前寄秧的方法要比傳統的起盤直接插秧多10的育苗面積,應降低播量,增加盤數,保證秧苗夠用,保證每穴株數均勻。

大棚兩側要挖好排水溝,床面高出地面30厘米,排水溝要排水通暢。平地做床容易出現地溫低,根量小,出現“老小苗”,影響株高和根系。扣棚時間310日前扣完,床面土壤細碎,床面干燥。做到:平、直、凈、碎、干、松。秧田不能長期閑置,每年都要進行旋耕種植豆類作物培肥地力,閑置的苗床板結滲透性差,地溫低,根生雜草多,對育壯苗非常不利。

2.1 置床處理

置床平整后進行調酸、消毒和施肥,土壤pH值高于5.5時每100㎡用77.2固體硫酸1kg2kg,使置床pH值達到4.55.5。每100㎡施尿素2kg,磷酸二銨5kg,硫酸鉀2.5kg,均勻混拌在5cm土層中。每100㎡再用3育苗靈或3育苗青1.5L2.0L,兌水5kg10kg噴施于置床上消毒。

2.2 床土配制

提倡秋季在本田中取土隔年使用,秋季過篩備用或春季趁凍用粉土機粉碎后拌壯秧劑,悶7天后擺盤。也可把已經隔一年的營養土在秋后均勻鋪在苗床上,第二年3月上旬扣棚,待床內土壤化凍斂土成堆,過篩拌壯秧劑悶7天后擺盤。新開水田如果前茬有長殘農藥,要采用基質育苗或從沒有長殘農藥殘留的地塊取土。

按照水稻壯秧劑使用說明將床土與壯秧劑充分混拌均勻后堆放57天,堆好蓋嚴,防止雨淋和揮發。pH值未達到4.55.5之間,可用77.2固體硫酸調至規定標準。毯式盤用土量為2.62.8公斤,壯秧劑設計的用量是按每盤3公斤土計算,應按實際用盤的土量酌情減少壯秧劑用量,毯式盤減少10左右,防止肥害、藥害,一些壯秧劑中含有化控劑更要使用低量,不可加量使用,防止出現矮化苗。不能把壯秧劑撒在營養土上,易造成化控劑藥害。

2.3 擺盤裝土

置床整平后不能過度鎮壓,過塇時輕壓。過度鎮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水分滲透,不利于根系發育。為防起苗帶泥,擺盤前可用紗網鋪在置床上,在紗網上擺盤,淘汰打孔地膜襯底。新開水田的苗床地如果有長殘農藥影響,要鋪35厘米的沒有長殘藥劑的新土,防止根系扎到置床受藥害。

播種前5天~7天進行擺盤,順擺秧盤必須夾在中間。秧盤擺放橫平豎直,盤與盤間銜接緊密。推薦用播土機鋪底土,底土厚度22.5cm。盤土要厚薄一致,盤內底土平整是保證播種均勻的前提。盤土薄于2厘米易造成插秧時植傷加重并影響穴與穴的株數不勻,空穴率增加。保證底土2厘米是育苗成功的關鍵措施。

[FS:PAGE]

2.4 澆水

擺盤后采用微噴澆水,或在秧盤上鋪一層編織袋或草袋澆水。嚴防澆水沖擊導致盤內底土厚度不一致。應分次澆,洇透置床,標準是置床上15cm20cm土層內無干土。不能過量澆水,以免影響地溫。

3  播種技術

3.1  播期

大棚機插苗播期為410日~18日。地號面積大可適當提前。

3.2  播種

棚外氣溫達到5℃,置床溫度12℃時即可播種。播種器要勻速作業。播量準確,落種均勻,無空穴、漏播、重播、壓摞等現象。

3.3  播量

每盤播芽種120克~125克。中苗播芽種4400/盤(種子芽率90,機插中苗田間成苗率90),即每100cm播芽種275300粒。

3.4  干籽丸化播種技術

干籽丸化技術是利用化學保水劑吸附水分滿足種子萌發前對水分的需求,有的產品是用生物菌劑為種子提供生長素,促進種子萌動。省去了浸種和催芽過程,減少了種子養分的消耗。雖然浸種催芽可以爭取80100度的積溫,但養分損失比干籽播種多。干籽丸化播種要注意底水要澆透20厘米左右,地膜要蓋嚴。一般出苗要比催芽種子晚3天左右,出苗過程中要每天觀察,發現缺水要揭膜補水,以免造成出苗不齊。

3.5覆土

播種后先用調種器(木桿綁鵝毛翎)調勻芽種,再用壓種磙(木磙)將種子壓入土中。覆土厚度0.5cm0.7cm,覆土用的營養土不能加入肥料、壯秧劑等。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邊到角、覆蓋嚴密。

3.6保溫增溫

水稻播種后覆地膜,出苗期遇到冷害時,應采取增溫措施,禁止在棚內用電,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如需用電要用防水設備并由專業電工操作。如果用炭火或液化氣爐增溫,應在棚的兩側及中間開通風口,防止缺氧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影響幼苗生長。禁止使用煤油燈或易產生煙霧的柴火增溫,防止薰黑棚膜。一但發生凍害,在太陽沒出來之前早揭棚膜或苫蓋遮陽網,讓幼苗與外界溫度一致并緩慢升溫,防止棚內急劇升溫造成葉片失水枯萎,形成不可逆的凍傷。出苗后防冷害推薦噴施12遍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劑,如益普等生物菌劑。

4 秧田管理技術

4.1 監測溫度

育秧大棚內應擺放二支溫度計測量置床和棚內溫度變化,前期溫度計離床面10厘米,有地膜時要在膜下設溫度計,出苗后溫度計擺在苗葉尖下1厘米處,每天早中晚監測三次,隨溫度變化調整通風量。

4.2 秧田管理“五個”關鍵時期

4.2.1種子根發育期

播種后到不完全葉抽出,約需7天~9天。要求見綠通風,棚內溫度不超過32℃,水分管理要保證旱育,濕度過大白天撤膜蒸發散墑,晚上再蓋上地膜;發現出苗頂蓋現象,或床土變白水分不足時,要用樹條敲落頂蓋,局部露種處要適當覆土,用噴壺適量補水,接上底墑。出苗不齊的要根據墑情白天散墑或補水,晚上蓋好地膜。秧田出苗80以上,在早晨8時前揭去地膜,嚴防中午高溫時段揭膜陽光灼傷秧苗。

4.2.2第一完全葉伸長期

1完全葉露尖到葉枕露出,葉片完全展開,約需5天~7天。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溫度不超過28℃,最低溫度不低于10℃。出苗后每天要堅持低溫練苗,早晨5點半在大棚背風面開小口,降低濕度,利用低溫鍛煉秧苗。晴好天氣自早7時至下午3時,要打開棚頭和棚中間的通風口,煉苗防徒長。如遇凍害,早晨提早通風或遮擋陽光使苗床緩慢升溫,防止驟然升溫造成不可逆的凍傷,葉片枯萎。

在出苗后噴施含SOD酶的生物菌劑(如“益普”)防凍害,增加根量。缺水時每次少澆,盤土濕潤即可,使苗床保持旱育狀態。

4.2.3離乳期

4.2.3.1溫度:從第2葉露尖到第3葉展開,約需10天~14天時間。棚溫控制在2葉期22℃~25℃,最高不超過25℃;3葉期20℃~22℃之間,最高溫度不超過25℃,最低溫度不低于10℃。特別是2.5葉期,棚溫不能超過25℃,防止早穗現象發生。

管理重點是要多設通風口大通風練苗,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2.5葉期遇到連續高溫天氣,可以用遮陽網降溫。在連續低溫過后開始晴天時,要提早開口通風,嚴防高溫徒長;如遇凍害,也要提早開口通風,緩解葉尖萎蔫。最低氣溫高于7℃時可晝夜通風。

[FS:PAGE]

要堅持低溫練苗,每天早上35點大棚兩側開20厘米寬放潮氣,鍛煉地上地下協調生長,提高秧苗素質。

4.2.3.2水分:“三看”澆水:一看床面是否發白和根系生長情況,二看早晚葉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間高溫時心葉是否卷曲。嚴禁澆大水,防止淹漬,根系發育最低溫度是12℃,水多低溫缺氧,影響根系發育易出現青枯病。要保持盤土潮濕,不能淹漬,每次少澆,缺水即補。培育健壯根系首先要保證“旱田”狀態,盤土含水70左右,潮濕為宜。此時PH高的土壤宜采取調酸措施,建議采用撒調酸土的方法,然后少澆水,防止因調酸澆水多造成濕育苗,影響根系發育。

4.2.3.3 防病:離乳期(秧苗2.5葉期)應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和青枯病,青枯病是因根量小吸收的水份滿足不了蒸騰所需造成葉片打綹現象,發生時很難解決,要在前期低溫煉苗,嚴格控制土壤水分,不能澆過頭水,防淹漬、增土溫、增加根量。2.5葉期有打綹現象要把迎風面擋上,在背風面通風,防止過堂風造成棚內濕度下降過快加重青枯。可采用含SOD酶的生物菌劑或“地福來”海藻肥噴施增加根量,不建議用激素生根,防止激素藥害。

立枯病是秧苗抵抗能力弱,由真菌侵染造成的。秧苗1.5葉期用30惡霉靈每平方米3毫升~4毫升加水3千克噴施一次;或3甲霜·惡霉靈水劑,每平方米15毫升~20毫升加水3千克。調酸可將硫酸拌土撒在床上,再澆適量清水沖洗調酸,嚴防澆水過多。

4.2.3.4 滅草:在秧苗1.5葉期,稗草2葉期前莖葉處理。淘汰秧田播后封閉滅草,防止封閉除草劑藥害發生。

水稻11心期,稗草1.5葉~2葉期,每100平方米用10氰氟草酯乳油6毫升~9毫升兌水葉面噴霧,如果苗床有闊葉草,可在噴施氰氟草酯7天后用48滅草松水劑25毫升兌水葉面噴霧。

4.2.3.5 追肥:出現明顯脫肥的秧田可以追肥,秧苗1.5葉期、2.5葉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純氮1g/盤,即硫酸銨5g/盤(尿素2g/盤),將硫酸銨(尿素)與適量過篩細土混拌均勻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噴一遍清水洗苗,防化肥燒苗;追肥前不能澆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秧苗2.5葉期莖葉噴施磷酸二氫鉀300+釀造米醋100ml150ml/+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劑(益普)防冷害,兌水15L20L/棚噴霧。秧苗葉色深濃的不可追氮肥。

4.2.3.6 調酸:在秧苗1.5葉期,每棟大棚(360m2)用77.2固體硫酸0.3kg0.5kg拌細土20kg,均勻撒在苗床上,再噴適量清水洗苗一次,最好和秧田追肥結合進行。

4.2.4移栽前準備期

中苗3.1葉~3.5葉,時間3天~4天,控水蹲苗壯根,但不出現打綹現象。做好插前“三帶”,移栽前一天帶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銨125g150g,少量噴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帶藥:在秧苗移栽出棚前12天,每100平方米用森得保(阿維.蘇)5毫升,或10酷畢(乙蟲腈)40毫升,或70吡蟲啉(艾美樂)46克,或25噻蟲嗪(阿克泰)68克,兌水葉面噴霧,預防和減輕本田潛葉蠅危害。帶生物菌肥: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劑。

4.3 基質育苗

目前水稻育苗對旱田土壤造成巨大破壞,取土困難,基質育苗面積逐漸增加,既解決取土難又能育出健壯秧苗。基質疏松,根系環境溫度高,根量大、緩苗快、分蘗早。材料有蘑菇菌糠、膨化或發酵稻殼、作物秸稈等,擺盤時底土厚度要在2厘米以上,確保根系發育空間。

基質的共同特點都是疏松,保水能力不及土壤,因此基質育苗澆水與土育苗不同,底水一定要澆足,防止芽干。出苗期間要天天查看地膜,發現缺水及時補,出苗后要少澆勤澆。出苗后要及時觀察生理吐水(水珠),水珠少要澆水,中午葉片打綹要補水。

見綠放風,出齊苗后要及時放風,早晨35點在背風面開小口通風降濕,低溫練苗,促進地上地下協調生長。陰天白天也要通風保持與外界溫度協調。

出現脫肥現象可用葉面補充營養(與基質配套的肥料或育苗專用肥)。基質育苗根量大,超齡秧在插秧時植傷重,要在葉齡達到3.1葉時及時插秧。

[FS:PAGE]

5  耕作技術

5.1 本田規劃

實行單排單灌,灌排渠分開,條格田寬50m,格田面積8畝~10畝。實現田、池、路、渠、林綜合配套,便于機械作業。

新開水田要做小池,排灌系統必須齊備,不建議當年急于擴大單池面積而使動土量過大,影響整地質量。有長殘農藥的地塊要用水洗田12次,排出的廢水要集中在田邊溝內存放10天以上再外排,以免對地下水或自然水系統造成污染。

泡田水只上到土塊的1/2左右,不能上水過多,防止漂稻茬。

5.2秸稈還田  

水稻秸稈中含有大量可循環利用的硅元素,焚燒秸稈會使硅元素氧化成不能再利用的形態,秸稈還田才能使各種營養循環利用。秋收時機車必須帶秸稈粉碎拋撒裝置,秸稈粉碎長度10厘米以內,拋撒分布均勻。收獲后結合翻地或旋耕進行秸稈還田,收獲拋撒時,嚴防秸稈積堆,整地作業要求扣垡嚴密,旋耕的地塊要保證深度和混拌秸稈均勻度。為加速秸稈腐爛速度,可增施尿素30kg45kg/hm²或噴施秸稈腐熟劑“功倍”,這種腐熟劑既可以加速秸稈腐爛,又能增加根量,提高抗倒伏能力。老舊機型馬力不足的,可留高茬或縮小割幅。一側拋撒器可加裝秸稈甩盤提高拋撒質量,也可用地面秸稈粉碎裝置。

5.3  耕作制度  

以翻地為主,旋耕為輔。翻地深度18cm22cm,旋耕深度14cm16cm;翻地要求做到扣垡嚴密、深淺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黏重土壤水分大時可采用新型防纏草旋耕機整地,提高旋地混拌秸稈的效果。

5.4 春季整地

推廣“旱整平、淺攪漿”,春季在旱整平(旋耕或平地)基礎上施肥,按測土施肥的配方計算每個池的施肥量,用撒肥機在旱田狀態下均勻撒肥。施肥后放水泡田,土層只上到土塊的1/22/3左右,不可過多,水多會出現漂稻茬現象。泡田3天~5天秸稈泡透后進行水整地。采用仿日式攪漿平地機,格田內高低差不大于3cm,表層有細膩的泥漿層2厘米,下面是具有滲透能力的塇土層利于根系發育。攪漿時田間必須呈“花達水”狀態,水多才有漂稻茬現象,攪成“膠泥”后所有的稻草全部混拌在泥里,再進耢地超平。攪漿時采用慢23擋,池角或秸稈較多的地方可用慢4擋再攪一遍,確保秸稈均勻混在泥里,攪漿整地深度12cm左右。盡量減少水整地遍數,防止泥漿層過厚,沉淀時間15天以上。缺水時及時補水不能落干。

5.5 沉淀標準

水整地沉淀后,田面用指劃成溝慢慢恢復是最佳沉淀狀態,確保插秧后能固定秧苗。指劃不成溝,說明沉淀不好,指劃成溝,但不恢復,說明沉淀過度。

6  插前施肥與化除

6.1 施肥原則

全年總的施肥原則是因地因土施肥,施肥總量為化肥商品量550kg600kg/公頃,推廣使用生物肥及硅肥,二九一農場地區建議 N:P:K 比例為2.32.511.21.5。根據不同生育期特點,施肥分為基肥、返青分蘗肥、調節肥、穗肥。

6.2基肥在水整地前或最后一次水耙地前施入,混拌在10cm12cm耕層中。氮肥占全年計劃用氮量的3040,基肥建議用尿素7580 kg/hm²;磷肥100基肥全層施入,建議二銨120150 kg/hm²;鉀肥占全年計劃用量的70,建議硫酸鉀120 kg/hm²以上。秸稈還田的地號要增施尿素30kg45kg/hm²,促進秸稈腐爛。

6.3插前封閉除草

6.3.1 慈菇、瑩藺等雜草多的地塊,建議采用乙氧氟草醚和噁草酮,目前市場上的噁草酮含量不同,應根據說明書載明的用藥量和方法使用,推薦使用25的噁草酮。為解決多年連續使用磺酰脲類農藥產生的抗性,建議輪換用藥,采用乙氧氟草醚、或丁草胺等藥劑,如60丁草胺1200毫升/公頃或30莎稗磷750毫升/公頃。

6.3.2防治澤瀉和稻稗為主的雜草,每公頃60馬歇特乳油1.52升,甩施法施藥。噴霧器甩施法施藥:每畝用水量15升,摘掉噴片甩噴。

施藥時35厘米水層,施藥后710天,換新水插秧。

以上配方距離插秧或寄秧的時間應在7天以上,如果為防治慈菇加入西草凈、樸草凈、乙氧氟草醚的配方應距寄秧或插秧10天以上,防止出現藥害。

[FS:PAGE]

7 移栽技術

7.1 插前寄秧

在插秧前45天,按每個池的面積計算用秧盤數,陸續把秧苗擺到池邊,一般為650/公頃。經過幾天的緩苗,起苗植傷得到恢復,插后緩苗快、分蘗早。這種方法可緩解插秧時勞力緊張,插秧時遇雨也能正常插秧作業。泡過的秧片放入秧箱會有少許的堆縮,用秧片的數量會增加,但缺穴少,可減少補苗人工。

寄秧注意事項:一是比傳統插秧方法增加盤數810。每公頃秧盤數增加50盤左右,應減播量增加秧盤數。二是寄秧時要與插前封閉用藥時間隔10天以上,防止藥害。三是寄秧時水深“不沒心、不露根”,沒心易有藥害,露根易有凍害。

7.2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層調整到1cm左右(呈花達水或薄水狀態)。

7.3移栽深度

插秧深度為2cm左右,無倒苗、漂苗現象,利于發新根、早分蘗。

7.4移栽密度

一般栽插密度可選擇30×(1014cm24×13.7cm等規格。平方米25穴~30穴,每穴4株~5株,基本苗數100株~140/平方米。

7.5 移栽質量

機械插秧旱育中苗3.1葉~3.5葉適齡秧苗,機械插秧做到適時搶早,合理密植,插秧深度2cm以內,要求秧苗栽的正,插秧行要直,每穴苗數均勻。到頭、到邊,栽插深淺整齊一致,插后及時上水護苗。

8  插秧后本田葉齡診斷計劃管理

8.1返青、分蘗期

8.1.1灌溉

移栽后灌護苗水至最上展開葉(3葉)葉枕。返青后淺灌增溫,水層深度3cm5cm。分蘗期間要及時晾田充氧壯根,排出秸稈腐爛產生的有毒氣體。田間莖數達計劃穗數的80左右,6月中下旬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地表微裂時恢復灌溉。

8.1.2施肥

蘗肥用量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分蘗肥要求早施,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施分蘗肥總量的7080,扎出新根馬上施用,時間4葉期,追施尿素60 kg/hm²左右;第二次施分蘗肥總量的30,分蘗盛期(5.5葉期)追施40kg/hm²左右。

8.1.3插秧后封閉除草

插秧后1520天,水稻徹底緩苗后開展第二次封閉除草作業。

稗草1.5葉左右、闊葉雜草(狹葉慈姑、澤瀉、雨久花)萌發前,甩噴法施藥,每畝用水量15升,施藥時田內保持3厘米~5厘米水層(以不淹沒心葉為準),保水5天~7天,缺水緩慢補水,防止藥水被推到進水口對面的池埂邊造成藥害。及時觀察田間草情防止用藥過晚,影響滅草效果。

8.1.3.1 稗草1.5葉期以內可采用酰胺類殺稗劑,如丙草胺、馬歇特、苯噻酰草胺等,要一個池一個池噴施,不能跨池施藥,避免池與池用藥量出現誤差。如果磺酰脲類除草劑產生藥害,需要抗藥。

8.1.3.2 稗草1.5葉~2.5葉可采用阿羅津、必利必能(嘧草醚)甩噴法施藥,水層3厘米~5厘米,保持57天。

8.1.3.3 稻稗可采用噁嗪草酮(去稗安)于水稻移植后57日,直接用瓶甩或畝兌水3045公斤均勻噴霧。也可用阿羅津、馬歇特、必利必能(嘧草醚)進行防治。

8.1.3.4 野慈菇、瑩藺、稻李氏禾等雜草危害嚴重的地塊可采用雙環磺草酮、雙唑草腈、靈斯科、雙聯拋(雙環磺草酮與雙唑草腈的大顆粒劑)進行防治。

靈斯科可以葉面噴霧,對稻稗、慈菇效果理想,對瑩藺和稻李氏禾無效。田間瑩藺為主要雜草時可用達將特(丙草胺+硝磺草酮)、嗪吡嘧磺隆、丙嗪嘧磺隆。

8.1.3.5 水綿:磷肥基施深施或采用側深施肥;注意磷肥不能表施。合理選擇除草劑,每公頃用10吡嘧磺隆(草克星)可濕性粉劑250克~300克,甩噴法施藥。插前還可用也可采用丙炔噁草酮。插秧后要用間歇灌溉方法,經常曬田防治水綿。藥劑選擇三苯基乙錫銅、三苯基氫氧化錫、解淀粉芽孢桿菌等。除分蘗盛期和用藥、用肥期間保持水層,其它時段為淺—濕—干,分蘗結束要及時曬田防水綿繁衍。水綿發生重的地塊可以采用功倍等生物菌劑提高防治效果。

8.1.4葉面防治雜草

分蘗期:每公頃50.0二氯喹啉酸(神鋤)可濕性粉劑500克~800克+有機硅助劑。稻稗多的地塊可采用春躍(秋躍)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仙露(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

[FS:PAGE]

水稻7.5葉期,大約62025日。防治大齡稗草或難防治闊葉草如慈菇、雨久花,要采用莖葉處理方法:48滅草松水劑每公頃2500毫升~3000毫升+24150毫升,用24氯和滅草松防治闊葉雜草時要保持水層,不重噴、不漏噴。盡量在625日前闊葉草小時用藥,24氯使用時期為分蘗初期至分蘗末期。

慈菇多的地塊推薦使用靈斯科丹(氯氟吡啶酯)葉面噴霧防治慈菇,同時可兼防稗草,可有效降低慈菇基數,是目前防效最好的藥劑。也可以采用雙唑草腈或雙聯拋(雙環磺草酮+雙唑草腈)大顆粒劑防慈菇。氯氟吡啶酯不能防治瑩藺和稻李氏禾,如果有這兩種難防雜草需要采用丙嗪嘧磺隆、雙環磺草酮進行防治。

稻稗插秧前推薦用噁草酮,插后推薦用噁嗪草酮、莎稗磷等。

葉面處理必須用扇形噴頭,不能用圓形噴頭;噴藥時間上午8點之前下午5點之后,風力小于4/秒,氣溫在27度以下。

8.1.5防蟲

潛葉蠅——培育壯苗、帶蘗移栽,防止秧苗徒長,帶藥下地,本田保持淺水灌溉,保持葉片直立,可減輕潛葉蠅危害。水稻移栽一周左右進行田間調查,水稻開始返青時用藥,在幼蟲初發期,61日左右,每公頃用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50克兌水300公斤,噴霧防治。或70艾美樂90g120g/hm²加2.5敵殺死 300ml450ml/hm²,或25阿克泰90g120g/hm²,兌水75升彌霧機噴霧防治。

負泥蟲:在幼蟲米粒大小時,2.5敵殺死225ml450ml/hm²或2.5功夫450ml/hm²,兌水75升彌霧機噴霧。

8.2生育轉換期管理

8.2.1調節肥(接力肥)

11葉品種7.18.0葉齡(12片葉品種為8.19.0葉齡),大約為62025日,根據功能葉片顏色酌施調節肥,防止中期脫氮,施肥量不超過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建議尿素2025 kg/hm²。

8.2.2生育轉換期的植保

此期水稻出現心葉筒狀、扭曲、黑根、抑制生長、不分蘗等。可采取節水控灌措施,加強曬田充氧壯根、噴施葉面肥、增產菌、有機生物肥。

8.3長穗期的管理措施

8.3.1長穗期的灌溉

主要是節水控灌充氧壯根,此期不宜重曬,方法為淺----干,晾至腳窩無水即覆新水。10葉伸展至抽穗,7月初~7月下旬,在減數分裂期以前實施間歇灌溉,灌水深度為3cm5cm,自然落干至地面無水,再補水3cm5cm,如此反復。進入減數分裂期,若有17℃以下低溫,適當加深水層,同時噴施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劑(如益普生物菌)防障礙型冷害。劍葉葉耳間距正5cm以后恢復間歇灌溉,至始穗期實施淺—濕—干。為防止井水溫度過低,一次性上深水反而會造成障礙型冷害,建議在7月中旬水稻進入減數分裂期前逐漸加深水層,至始穗期結束,之后仍進行淺—濕—干灌溉。

8.3.2長穗期的施肥

長穗期施肥的主要環節是在抽穗前20天,倒數2葉露尖到長出一半(11葉品種9.1葉~9.5葉,12葉品種10.1葉~10.5葉)時,一般在7月初,如遇減葉情況應根據水稻實際生育進程追施穗肥。

施肥量為全生育期施氮量的和全生育期施鉀量的30,施肥時要做到三看:一看拔節黃,葉色未褪淡不施,等葉色褪淡再施;二看底葉是否枯萎,如有枯萎,說明根系受損,先撤水晾田壯根,然后再施穗肥;三看水稻有無病害(稻瘟病),如有病害,可先用藥防治再施穗肥。穗肥一般為尿素50公斤/公頃左右,鉀肥70公斤/公頃左右,可根據田間長勢、地力、密度、減葉情況進行調整。

50以上減葉,穗肥可提早2天~3天施用;50以上增葉,穗肥可延遲2日~3日施用。增減10的,穗肥按常規施用。

8.3.3長穗期的植保

8.3.3.1稻瘟病。水稻11葉品種在9.19.5葉期,水稻倒2葉露尖到長出一半時可選用45咪鮮胺600ml750ml/hm²或40三環唑懸浮劑600ml750ml/hm²或5的春雷霉素1200ml1500ml/hm²,飛機噴霧噴液量20L/hm²;彌霧機噴霧噴液量75L/hm²。40稻瘟靈(富士一號)乳油每公頃900毫升~1125毫升。

[FS:PAGE]

8.3.3.2水稻鞘腐病。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齊穗期用40咪鮮胺600750ml/hm²或5的春雷霉素1200ml1500ml/hm²或50撲海因(異菌脲)懸浮劑1050ml1500ml/hm²。飛機噴霧噴液量20L/hm²;彌霧機噴霧噴液量75L/hm²。

8.3.3.3細菌性褐斑病。11葉品種水稻在9.19.5葉期、孕穗期、齊穗期,用5的春雷霉素1200ml1500ml/hm²,或14膠胺銅水劑1875ml2550ml/hm²,或2加收米液劑80100毫升/畝。

8.3.3.4水稻褐變穗病。在水稻孕穗末期、齊穗期施藥防治,5多抗霉素1200ml1500ml/hm²或+50撲海因1125ml/hm²。飛機噴霧噴液量20L/hm²;彌霧機噴霧噴液量75L/hm²。

8.3.3.5水稻紋枯病。劍葉露尖10.1葉、孕穗期、齊穗期,用24噻呋酰胺375ml/hm²或30愛苗225ml300ml/hm²,5多抗霉素,飛機噴霧噴液量20L/hm²;彌霧機噴霧噴液量75L/hm²,也可用含有戊唑醇的藥劑防治。

8.3.3.6水稻胡麻斑病。水稻孕穗期、齊穗期,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g/hm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g/hm²,或50撲海因(異菌脲)懸浮劑1050ml1500ml/hm²,飛機噴霧噴液量20L/hm²;彌霧機噴霧噴液量75/hm²。防治稻瘟病的藥劑均能防治水稻胡麻斑病。

多病兼防。水稻劍葉露尖、孕穗期、抽穗期、齊穗期,防治褐變穗、稻瘟病、紋枯病、鞘腐病、稈腐菌核病、胡麻斑病選用5多抗霉素(或撲海因)+拿敵穩、愛可、稻胺醇、禾技、滿穗等復合藥劑。

推薦:孕穗初期、孕穗末期、齊穗期

75 拿敵穩15g/+3多抗霉素80mL/畝( 2加收米80mL/畝)

2 稻胺醇50mL/+3多抗霉素80mL/

2加收米80mL/+25咪鮮胺60 mL/+3多抗霉素80mL/

防治水稻細菌性褐斑病、稻瘟病、紋枯病、鞘腐病、褐變穗、稈腐菌核病、胡麻斑病選用加收米+拿敵穩、愛可、稻胺醇、滿穗等復合劑,飛機噴霧噴液量20L/公頃;彌霧機噴霧噴液量75L/公頃。

8.4結實期管理措施

8.4.1結實期的灌溉:主要是養根保葉。乳熟期要間歇灌溉,即灌3cm5cm淺水,自然落干至地表無水再行補水;臘熟期,間歇灌溉,灌3cm5cm淺水自然落干,腳窩無水再行補水,直至臘熟末期停灌,黃熟初期排干。抽穗后30天以內,不可停灌,防止撤水逼熟。

8.4.2結實期施肥:葉色正常情況下,不需施肥。劍葉明顯褪淡,脫肥嚴重處,抽穗期補施粒肥,用量不超過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8.4.3結實期的植保:防治穗頸瘟、枝梗瘟、粒瘟及其他穗粒部病害,與噴施葉面肥、水稻促早熟技術相結合進行。防治辦法同上。

9 收獲技術

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多數穗穎殼變黃,小穗軸及護穎變黃,水稻黃化完熟率95以上為收獲適期。機械割曬:水稻蠟熟期。割茬高度12cm15cm。放鋪角度與插秧方向垂直。要橫插豎割,要求放鋪整齊、不塌鋪、不散鋪、不順綹,穗頭不著地,防止干濕交替,增加水稻驚紋粒,降低稻谷品質。

機械直收。水稻黃化完熟率達到90以上開始收獲。割茬高度15cm30cm。要求不掉穗、脫谷干凈、谷草分離徹底、不裹糧。籽粒含水量16以下。收獲綜合損失3以下,小于2。保證秸稈粉碎拋撒裝置作業質量。

10 整地技術

10.1秸稈還田

收獲作業時,機械設備配帶秸稈粉碎和拋撒裝置,一側拋撒設備要加裝秸稈甩盤,也可改裝成全幅拋撒設備。平行定刀或甩刀的拋撒器必須更換成螺旋定刀式。如果拋撒不勻,要在收獲后用地面秸稈粉碎機再次作業,確保秸稈細碎均勻,為整地創造條件。老舊機型馬力小,為提高還田效果,前期可留高茬,后期可縮小割幅。

10.2整地方式

建議以翻地措施為主,翻深1520厘米,扣垡嚴密,秸稈埋入土中,地表殘茬少。如果土壤黏重或墑情不適宜翻地,可采取旋轉耙作業方式,旋地深度15厘米,建議用通軸旋耕機提高整地和混拌秸稈效果。

[FS:PAGE]

注:技術要點中所推薦的藥劑及藥量,請廣大種植戶根據實際情況及藥劑生產廠家及含量,按使用說明書科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