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雜志3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包括人類在內的4個物種的大型衰老相關基因表達譜數據庫建成。德國科學家團隊分析數據后發現,衰老相關基因的表達變化與退行性慢性病相關基因的表達變化軌跡一致,但與癌癥的相反。
對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人類醫學的難題。但隨著“衰老基因”的確定,衰老過程中疾病發生的潛在分子機制正在逐漸揭露,為人們預測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遺傳基礎。
在此次研究中,德國基爾大學研究人員克里斯托弗·卡萊塔及其同事,生成了一個大型衰老相關基因表達譜數據庫,該數據庫源于4個物種——人類、小鼠、斑馬魚和鳉魚在不同年齡階段的4種組織。研究團隊分析了老化相關疾病患者公開并可用的數據。結果發現,老化期間的基因表達模式向退行性慢性病靠攏,而與在癌癥中觀察到的相背離。
與此同時,他們在基因組層面也發現了類似的對立關系,癌癥和退行性疾病共有大量風險等位基因,但是這些基因對這兩種疾病的患病傾向具有相反的作用。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衰老相關疾病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與免疫系統和細胞分裂相關過程存在關聯。
研究人員總結認為,該成果揭示了癌癥與退行性慢性病之間的一種“制衡”,有助于解釋此前觀察到的一種現象:在衰老后期,人類的主要死因從癌癥變成了退行性慢性病。更重要的是,這一發現為未來衰老相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