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寧神益智、生津止渴、抗衰老等作用;
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等所致的元氣欲脫,神疲脈微;
對心氣虛衰導致的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也有效果。
 
但實熱、正氣不虛者不適宜服用。
健康兒童也不宜服用人參和人參類補品,謹防兒童性早熟。
 
—怎樣吃最好—
 
1. 將人參切片放入碗中,加適量水后密閉碗口,放入鍋內隔水蒸,蒸1~2小時即可;
 
2. 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入口中含服;
 
3. 將人參打散裝入袋泡茶袋中,倒入開水,泡5分鐘即可飲用。
 
 
丹參是活血祛瘀良藥,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和養血安神的功效。
 
—怎樣吃最好—
 
1. 丹參可泡酒,使用丹參片,并加入西紅花等配藥,用白酒密封浸泡半個月左右即可。
每天最好不要多喝,控制次數和飲用量;
 
2. 女性可在日常生活中,泡制丹參益母茶。
取適當的丹參片和益母草,用熱水沖泡就可以了。
可反復沖泡,但不要過夜飲用。
 
 
黨參具有補血、補氣的功效;可治療貧血、增強機體抵抗力。
疲乏無力、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軟、容易感冒的人也適合服用黨參。
 
—怎樣吃最好—
 
1. 黨參枸杞雞湯:主治氣血不足、食欲不振;
 
2. 黨參杞子豬肝粥:主治肝腎兩虧、乏力頭暈。
 
 
沙參有南沙參和北沙參之分。
北沙參適用于肺氣陰不足久咳不愈者;
南沙參適用于外感熱病后咽喉干痛者。
 
—怎樣吃最好—
取沙參50克,玉竹、蓮子、百合各25克,雞蛋1個,熬成湯喝,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把新鮮人參上鍋蒸透,顏色由白變紅,質地角質化后,就是紅參。
由于經過了熟制,不僅能補元氣、生津安神,藥性更溫、火力更大、勁更足、功效也更持久,因此更能補陽氣、養氣血。
 
面色蒼白暗淡、手腳冰涼等陽虛癥狀者,可選用紅參進補。
但陰虛火旺的人最好不要服用紅參。
 
—怎樣吃最好—
 
1. 泡茶飲,研末吞服都可以。每天1~2克即可,太多容易引起上火;
 
2. 將紅參切成薄片,早餐熬粥時放入少許;
 
3. 將紅參切成薄片,含于口中細嚼,可補氣提神。
 
 
西洋參最大的優點:補氣養陰、潤養五臟,不會上火,又稱為“無火參”。
西洋參與人參的功效區別在于:
人參補氣,偏于助陽;西洋參補氣,偏于養陰。
 
西洋參茶適合于年齡較大,久病體虛的老年人,以及容易受風寒、著涼感冒的虛性體質人群。
年輕體壯和容易動氣發脾氣的人,不適宜飲用。
 
—怎樣吃最好—
 
1. 用西洋參飲片泡水代茶飲,一次可放1~3片;以溫開水沖泡飲用,喝完后再將飲片吃掉;
 
2. 夏日常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口中含片西洋參,可防中暑。
 
 
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代謝。
常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相對于人參、紅參、黨參而言,太子參的補氣力量并不是很強;
但是太子參沒有過多的燥性,不會引起上火等問題,因此尤其適合氣虛且易上火者使用。
 
—怎樣吃最好—
 
1. 太子參泡水,水溫最好在90℃,每次10克代茶飲;
 
2. 太子參打散裝袋,6~10克代茶飲。
 
 
人參性溫,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西洋參性涼,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虛熱煩倦,咳喘痰血,內熱消渴,口燥咽干。
&nbs[FS:PAGE]p
人參藥性偏于溫熱,補益作用優于洋參,特別適于倦怠乏力、怕冷手腳冰涼等氣陽兩虛證患者。
而西洋參藥性寒,除補益作用外尚有清火作用,較適于體倦無力、陰虛有熱的氣陰兩虛癥。
 
西洋參藥性寒涼,適用于春夏氣候較為炎熱的季節;
人參偏于溫熱,適用于秋冬氣候較為寒冷的季節。
 
人參不能用于外感或發熱等疾病;
而西洋參則可以具體情況適當應用。
 
凡氣虛有熱的患者及不適用人參的,可用西洋參代替。
 
西洋參在抗缺氧、抗低溫等應激刺激方面優于人參;
而人參在抗疲勞、增強免疫功能方面優于西洋參。
 
西洋參的藥力不及人參,如低血壓或休克治療,仍以人參為佳;
而高血壓、眩暈、咽痛口干者,則用西洋參為宜。
所以,人參和西洋參不要一起服用,需根據不同的癥狀應用,二者同時應用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 
 
無論是煎服還是燉服,忌用五金炊具;
忌飲茶、咖啡;
服用人參后忌吃蘿卜(含白蘿卜和綠蘿卜)和各種海味。